人教版化学九下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一练(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下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一练(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30 16:1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下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
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
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
D.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稀溶液的pH
2.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3.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的清洁剂的pH=12。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
C.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4.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 ,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 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 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6.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
B.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
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
7.向10mLpH为12的溶液中加入试剂,溶液的pH肯定增大的是
A.加水 B.氢氧化钠颗粒
C.pH为4的溶液 D.稀硫酸
8.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9.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
物质 食醋 酱油 食盐水 牙膏 肥皂
pH 2~3 4~5 7 8~9 9~10
夏天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一种酸),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A.食醋 B.酱油 C.肥皂水 D.食盐水
10.某工厂排出的废水pH小于7,并含有较多的Cu2+,对环境污染严重。从环保及回收利用考虑,较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是应适量加入
A.烧碱和纯碱 B.盐酸和铁粉
C.生石灰和铁粉 D.熟石灰和金属银
11.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显酸性 B.Y可能是水
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 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2.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不符合“1+1 <2”的是
A.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B.1L氧气和IL氢气反应后气体的体积
C.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D.1g氢氧化钡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13.下列饮品显碱性的是
饮品 柠檬汁 橘子汁 牛奶 豆浆
pH 2.2~3.5 3.1~4.2 6.3~6.6 7.4~7.9
A.柠檬汁
B.橘子汁
C.牛奶
D.豆浆
14.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D.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5.小正同学测得下列水果的pH值,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葡萄pH=4.5 B.菠萝pH=4.1
C.柠檬pH=2.2 D.草莓pH=3.1
16.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Fe2O3(Fe) 盐酸 浸泡、过滤、洗涤、烘干
B CO(CO2) NaOH溶液、浓硫酸 洗气、干燥
C CaO(CaCO3) 水 过滤、烘干
D NaCl(Na2CO3) Ca(NO3)2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二、综合应用题
17.将40 g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 365%的稀盐酸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左图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右图所示。试回答:
(1)上右图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上右图从B到C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4)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小组运用数字化仪器进行实验,对中和反应中溶液的pH和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向含溶质0.1mo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开始计时),用数字化仪器采集数据可得到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一)、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二)。
① 根据图一判断中和反应发生的依据是______,根据图二可知中和反应是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
② 求实验中与0.1mol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
③ 请在图三中画出该实验中生成氯化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___。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填空:
[理论分析]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需要的数据有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和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实验步骤]
(1)取20g稀盐酸于小烧杯中。
(2)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3)记录温度变化,绘制曲线图。
[数据处理]
①根据曲线判断,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_____ 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②当加入15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
③列式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 。
[反思]
(1)本实验还可以利用试剂 _______ 来帮助确定恰好完全反应的时间,现象是 _________ 。
(2)在本实验中是否可以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钠固体? ________ 为什么? ______ 。
20.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①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_____________
A 氢氢化钡 B 碳酸钠 C 镁带 D 氧化铜
②小组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反应。实验装置如图,采用无色酚酞试液作酸碱指示剂,用传感器分别测定溶液pH、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根据表格数据回答:
滴加液体的体积(毫升)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pH 13.1 12.8 12.3 11.5 10.4 7.0 2.7 2.3 2.2 2.1 2.0
温度(℃) 25.5 25.8 26.1 26.4 26.8 27.0 26.9 26.8 26.7 26.6 26.6
③混合前,烧杯内的是_______________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④当滴加液体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mL时,酸碱中和反应恰好完成。根据表格数据可判断;中和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无变化”)的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
⑤当滴加液体6mL时,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酞以外)有________(填化学式);若酚酞无色则滴加液体的体积可能是___________mL
A 4 B 8 C 10 D 14
⑥有同学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没有气泡,持续滴加液体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
⑦现有两杯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NaOH溶液和KOH溶液,在NaOH溶液中加入xg盐酸恰好中和;在KOH溶液中加入yg上述盐酸也能恰好中和,则x____________y
A > B < C = D 无法判断
21.(1)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海水中提取单质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
①石灰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写出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室现有15.2g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适量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难溶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一项明显现象是:______。
②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
③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g)
22.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铁、铜、铝是人们广泛利用的三种金属,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顺序与下列_____(填序号)因素有关。
A 地壳中金属的含量 B 金属的活动性 C 金属的熔点
(2)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为什么却能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_____
(3)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c.p点所示溶液中溶质为NaCl和NaOH 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4)某工厂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经重新处理回收有关金属和化合物,设计了如下工艺流程图,请据图回答:
a.步骤①和④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固体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_____。
b.请写出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c.称取15g固体D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4.6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B
6.C
7.B
8.D
9.C
10.C
11.D
12.C
13.D
14.C
15.C
16.B
17. 增大 加入温度较低的氢氧化钠溶液起到冷却的作用 Na+、Cl-、OH-、H2O 0.4%
18. 溶液的pH明显下降直至小于7 放热 NaCl、HCl 0.1mol
19. 20g 、 7.3% 酚酞 无色恰好变成红色 不能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无法确定恰好反应的时间
20. A NaOH+HCl=NaCl+H2O 氢氧化钠 随着溶液的滴加,混合溶液的pH逐渐减小 10 放热 溶液的pH由13.1变为7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 NaOH和NaCl CD 氢氧化钠变质 取少许溶液,滴入少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B
21. Ca(OH)2 固体物质不断溶解(或有气体产生) CaCl2 解:73 g 10%的稀盐酸中含HCl的质量是:73g×10% = 7.3g
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原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15.2 g-10.0g =5.2g
答:原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5.2g。
22. B 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隔绝内部的铝和外界的氧气 c 过滤 锌、铜、铁 Zn+H2SO4=ZnSO4+H2↑ 28.6%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