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
期中试卷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对,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春秋时期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的局面,这说明( )
A、周王室权威至高无上 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C、诸侯已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诸侯展开争夺霸权的斗争
2、西周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的宗法等级是 ( )
A、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B、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C、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D、周天子—士—卿大夫—诸侯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标准是( )
A.功绩 B.品德 C.血缘关系 D.才能
4.中国许多地名和称谓都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山东被称为齐鲁,河北被称为燕赵,山西被称为三晋等。这些称谓起源于( )
A.宗法制度 B.分封制 C.当地地理特征 D.古代地名
5.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民主选举首领 C.世袭制 D.分封制
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7.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8.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
B.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
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
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制
9.柳宗元曾评价秦朝:“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他评价的是秦朝 ( )
A.用武力完成统一的功业 B.全面推行郡县制的作用
C.建立丞相制度的举措 D.创立皇帝制度的影响
10.“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 )
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
C.有效地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D.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11.韦伯说中国在“长达12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的社会地位概由其官职决定,而不是由其财富决定。而获得做官资格的又是由其所受的教育决定。”形成这种局面的制度保障是( )
A.科举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宗法制
12.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
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
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13.康熙说:“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康熙帝为此设南书房,雍正帝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军机处。由此可见,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是(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政令统一的需要 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14.清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 )
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
15.“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诗中描述的斗争可能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中法战争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16.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西东……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17.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18、列强在近代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同盟的标志是 (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门户开放”政策实行
C、“二十一条”的出台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9.“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兵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 )
A.威海卫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大战 D.辽东战役
20.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21.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此民谣应出自(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鸦片战争期 D.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22、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C、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
D、两者反映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要求
2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D、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4.“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 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 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 ”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一二九运动
C、国民政府发表八一四自卫抗战宣言
D、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6、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 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B、遵义会议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陕北会师
27、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后来很快基本丧失。造成这一严重挫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右倾机会主义 B、“左”倾教条主义
C、先右倾错误,后“左”倾错误 D、先“左”倾错误,后右倾错误28.毛泽东诗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其中“远征”的原因是( )
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通过长途行军锻炼革命意志
C.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D.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略
29.为纪念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是指(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30.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了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地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的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 “要和平,争民主”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二、材料阅读(共计40分)
3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秦朝政治结构示意图
秦朝所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
(3分)
在中央机构中,图中的A处应填什么?他的职责是什么?(3分)
在地方行政机构中,图中B处应是哪一级行政机构?秦朝的郡县制有何重大意义?(4分)
材料二 下图是唐朝中央官制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3分)
32.(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没有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就不可能在一九一一年取得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的巨大成就。
------ 桑兵《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影响》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5分)
根据材料二,有人说“辛亥革命算得上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根据所学并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辛亥革命还有哪些不足之处?(4分)
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① 《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 ②
③ 1900~1901年 德国等8国 《辛丑条约》
材料二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3分)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4分)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对,每小题2分共计60分。30x2=60分)
1 D 2 B 3 C 4 B 5 A 6 B 7 A 8 D 9 B 10 D 11 A 12 D 13 B 14 D 15 A 16 B 17 C 18 B 19 C 20 C 21 B 22 D 23 A 24 C 25 D 26 A 27 B 28 C 29 B 30 A
二、材料阅读(40分)
31题(13分)
(1)部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分)
(2 A:御史大夫;(1分)
职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命令,监察百官。(2分)
(3)B:县;(1分)
意义: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并被后世沿用。(3分)
(4)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 特点:相权被分散削弱。(2分)
32题(13分)
(1)主要内容: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了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根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力义务;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等。(5分)
(2)理解:辛亥革命在太平天国打击清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翻了清政府,进而结束了封建帝制;突破了太平天国“人间天国”的空想性,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分)
(3)不足之处: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建立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4分)
33. 题(14分)
(1)①英国;②《马关条约》;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分)
(2)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3分)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等。(4分)
(4)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了国家主权(或捍卫了民族尊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