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事。
2、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知识框架】
【自主学习】
一、契丹族和党项族:
1、契丹的兴起: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建都 临潢府。
2、党项族的发展:
①起源: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 的一支。
②发展: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 称帝,定都 ,史称西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背景:辽太宗时期,占领 ,从此,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2、辽宋之间的和战:
①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 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②宋太宗时期:北宋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 政策。
③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 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 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败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 ,双方保持和平局面,这次辽宋盟约史称“ ”。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 称帝后,多次率军攻宋,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西夏虽然军事上屡屡获胜,但国力有限,连年战争使西夏也遭到很大损失。
2、议和:北宋和西夏议和,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合作探究】
1、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辽宋双方力量相对均衡条件下相互妥协的产物。
(1)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2)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辽从中获得极大的好处;
(3)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1)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2)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交流和发展。
(3)对于民众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练习巩固】
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916年建立契丹政权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赵匡胤 B.耶律阿保机
C.阿骨打 D.元昊
2.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上京遗址刻着一首诗“赤峰辽国第一京,寂寞犹在忆皇城,游人难步草盈天,不知从何觅市声”,诗中建立辽国的民族是( )
A.汉族 B.靺鞨 C.契丹族 D.朝鲜族
3.公元938年,幽云十六州被占后,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政权的冲突不断加剧,占领宋朝幽云十六州的是( )
A.辽 B.后唐 C.西夏 D.北周
4.宋辽“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乐,不乐战争。”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澶州之战 D.澶渊之盟
5.据藏文史料记载:夏尔巴人是历史上曾建立过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耶律德光 B.柴荣 C.元昊 D.朱温
6.西夏立国之初,频频举兵攻宋,直至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下列关于这段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元昊多次进攻北宋 B.北宋节节败退
C.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D.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7.辽圣宗时,萧太后倚重的汉官韩德让,“为相以来,结允宋朝,岁时修睦,无少间隙”。这突出地说明了( )
A.辽统治者重用汉人做官
B.北宋对辽构成重大威胁
C.汉族与契丹族并无矛盾
D.汉族、契丹族和睦相处,交流加强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当时皇帝也想南逃,但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前线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打退辽军……双方订立协议,规定宋每年送给辽银30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二: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西夏虽屡胜但均系惨胜,但所掠夺所获却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双方决定议和,并达成协议。
(1)材料一中的“宋朝皇帝”是谁?他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到哪里督战?
(2)材料一中的“协议”在历史被称为什么?这一协议的签订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二中的“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协议”与材料一中的“协议”在内容上有何共同点?
(1)宋真宗;澶州。
(2)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宋每年赐给西夏岁币。北宋都要给对方岁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