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5.1《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5.1《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9 08:2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认识文体——疏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排比句
比喻论证
正反论证
谦卑、
敬重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①,振之以威怒①,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阅读第2段,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几句话运用对比论证,将“殷忧”和“得志”两种情况下君主的态度和造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前后不同的态度,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在对比中见优劣。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貌恭而不心服”强调民心的重要性。如果失掉民心,即使“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也无济于事。承接上文进一步阐释了“竭诚以待下”对君主的重要性。
(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载舟覆舟”用一个真切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帝王与百姓之间的关系,简洁而传神,直接明了地向唐太宗表明其利害关系。引用古圣先哲的至理名言,反复阐述,耐心说服,言语婉转动人,用心良苦。
《论语·为政》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可以免除罪过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内心归依。
君人者,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①;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默读第3段 “十思”的部分,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十思的主要内容吗?
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的劝谏,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但后来,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贞观十一年:
修飞仙宫
建老君庙、宣尼庙
二月巡游洛阳宫
六月巡游明德宫
十月猎于洛阳苑
十一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
2.文章的题目叫做《谏太宗十思疏》,围绕“思”,来梳理文章结构。
人君当思(1)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2)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3)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论证:比喻、正反对比;摆史实、讲道理
语言:排比、设问、骈散结合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十思”在当下有哪些借鉴意义?
① 文中提出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国内国际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奢侈浪费之风尚存。因此,仍然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②“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告诉我们,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代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十思”在当下有哪些借鉴意义?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要任用有才能的人,要能够听取下属的合理建议。如果领导者在开展工作时,下属只是当面附和却在背后议论,心中不服,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只有做到“择善而从之”,每个人才会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
作者介绍
魏徵
以直言敢谏著称,史称“诤臣”。
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