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练习题
一、单选题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双百”方针提出 B. 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C.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辉煌 70 年,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分别是( )
A. 中华民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B. 抗日战争胜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柳传志所感受到的“变”是指( )
A.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春联的内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 )
A.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 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 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资产阶级自由化
C. “两个凡是”的方针 D.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下列表述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符合的是( )
A. 开天辟地 B. 生死攸关 C. 走向成熟 D. 伟大转折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 土地改革的推行 B. 遵义会议的召开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在中国,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有的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来描绘时代背景以抒发美好愿望。下列春联可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是( )
A. “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B. “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C. “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争荣”
D. “五谷丰登将再现,六畜兴旺定有时”
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质是()
A. 恢复老干部名誉 B. 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C. 扭转混乱局面 D. 在经济上尽力挽回“文革”损失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不把阶级出身作为录取因素,完全依靠成绩录取的考试。578万人参考,最终录取了27.3万人。这说明( )
A. 高考开始于1977年 B. 高考体现了公平原则
C. 工农子女优先录取 D. 录取比例低效果较差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三大改造 D. 改革开放
2016年,习近平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了解当年18户村民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是指( )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完成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
C. 实施对外开放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如图所示,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 D.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经济现象的变化,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时间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
1985年 120种 188种 70种
1987年 60种 23种 36种
A. 经济体制改革在逐步推进 B. 改革范围由沿海到内地
C. 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D.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退出
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A. 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1984年6月3日,常州首批13家工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实施这一管理办法主要是为了( )
A. 推进公私合营 B. 增强企业活力 C. 促进对外开放 D. 确立市场经济
关键词“边陲小镇”“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描述的城市是( )
A. 深圳 B. 珠海 C. 厦门 D. 汕头
1988年4月11日,深发展股票首次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挂牌,拉开了深圳股票交易的序幕。当时让储户配售认股证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有消息称,深圳市政府为了支持深发展发行股票,让党员干部带头买股。这反映了( )
A. 经济体制改革的困难重重 B. “大锅饭”的弊病被克服
C.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实行 D. “敢闯敢干”的特区精神
它最早成为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今天,它已经成为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龙头。它是( )
A. 北京 B. 武昌 C. 上海 D. 武汉
有学者指出:“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是在和平时期完成的;现在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像韩国、新加坡这样曾经创造经济奇迹的国家,无一不是在和平环境中实现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也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该学者强调的是( )
A.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 中国为维护和平做出重要贡献
C. 发达国家是维护和平的主要力量 D. 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 )
A. 举办经济特区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是指( )
A. 华国锋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五大
从发展模式来看,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模式,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中国所走的发展道路是( )
A. 霸权 B. 扩张 C. 结盟 D. 和平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⑤对农业的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等。中国的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C.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经济特区要落实新发展理念,以高水平开放探索与世界互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国国际地位迈上新高 B. 外交局面取得重大突破
C. 中国深化开放融入世界 D. “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阅读《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与表格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是( )
农村脱贫人口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际增长 与全国居民相比的增速
551万 12588元 5.6% 3.5%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A. 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打赢蓝天保卫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口号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
A. 创新 B. 协调 C. 共享 D. 绿色
二、材料解析题
【伟大转折】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二 谷牧副总理后来说:过去,“四人帮”搞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吹嘘什么都是“天下第一”,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记中央政府考察团西欧五国之行》
材料三“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2020年,已经突破10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
(1)材料一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做出了一个什么历史性决策?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分析中国取得上述成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共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决策】
材料一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 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写出年月)及其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历史性决策。
【实践探索】
材料二“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结构图
(2)请根据提示完成上面结构图中A、B、C处的内容:
A.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
B.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材料三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为对外开放“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我国首先实施了怎样的伟大举措?这一举措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理论引领】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 理论名称
邓小平 D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 E
(4)D、E处的理论名称分别是什么?这些理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重要作用?
【当代开放】“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 5)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2018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事年表
1978年 国内生产总值为367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8%
1986年 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
2000年 经济总量实破10万亿元大关,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2010年 经济总量达到412119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
2018年 经济总量达到90030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
1979-2018年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视察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2013-2019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20多亿美元,带动当地就业近30万人,为各国民众带来了更便利生活条件,更良好营商环境,更多样发展机遇。
——摘编自王毅《开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1) 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特点出现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3) 综上所述,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自己家乡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的巨大变化。作为一名中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该做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材料二: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
--摘自一位伟人纪念堂中的留言,有删改材料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历史传承,更强调与时俱进。有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论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实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1) 材料一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依据材料一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现实意义。
(2) 材料二中的“伟大理论”是什么?为什么称这一“伟大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党的十九大上,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新时期指导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D.据“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故D正确。
A.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1月1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故A错误。
B.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故B错误。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C错误。
3.【答案】C
【解析】A、材料未涉及土地信息,排除;
B、农业合作化未涉及,排除;
C、材料中指出“人民日报刊登信息的变化”,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正确;
D、经济体制的描述,范围过大,无法从材料中推出,排除。
本题以柳传志关于社会气息的变化为考查背景,考查对改革开放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的确立。
解答本题掌握:人民日报之前刊登革命,现在刊登养猪,这说明了国家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答案】D
【解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因此,“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气象,故D正确。
A.此项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故A错误。
B.此项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特点,故B错误。
C.此项是1958年总路线时期的特征,故C错误。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结束后,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主张,为了解放思想,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思想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题主要考查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6.【答案】D
【解析】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符合的是伟大转折。
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 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并且奠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础,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8.【答案】C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已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间,C项“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争荣”正是描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蓬勃发展新气象,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表面现象,可排除;随着“文革”的结束,混乱局面已得到扭转,排除C项;D项中的“经济上”与题干中的“政治生活”矛盾,排除。故选择B项。
10.【答案】B
【解析】A.恢复高考是开始于1977年,与题干“新中国第一次不把阶级出身作为录取因素,完全依靠成绩录取的考试。578万人参考,最终录取了27.3万人”无关,排除。
B.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不把阶级出身作为录取因素,完全依靠成绩录取的考试。578万人参考,最终录取了27.3万人。”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我国进行了人才选拔制度改革,高考体现了公平原则。选项B符合题意。
C.工农子女优先录取,从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排除。
D.录取比例低效果较差,由于高考学生基础差,造成录取比例率低。错误,排除。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的发展的相关史实。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教育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解析】略
12.【答案】D
【解析】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实行包产到包,得到中央的肯定,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
本题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表中的数据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的一份档案。分析这组数据,可知小岗村农民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故选:B。
14.【答案】A
【解析】A.表格反映的是1985年到1987年计划色彩逐步淡化,1985年全面开始的城市体制改革在逐步推进,企业活力逐步得到提升,故A正确。
B.表格反映不了地点的变化,故排除B。
C.21世纪初期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排除C。
D.我国目前的经济管理体制为宏观调控为主,计划为辅,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存在,故排除D。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可知,这体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了题干中的流行语言。
16.【答案】B
【解析】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主要围绕所有制结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1984年6月3日,常州首批13家工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实施这一管理办法主要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7.【答案】A
【解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故选A。
1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当时让储户配售认股证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有消息称,深圳市政府为了支持深发展发行股票,让党员干部带头买股。”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的股票配售困难,政府让党员干部带头买股带动储户购买,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困难重重。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大锅饭”的弊病被克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分配方式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敢闯敢干”的特区精神,排除D项。
故选:A。
19.【答案】C
【解析】题干中有了这个地方的四个特征,综合起来找共同点:①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②无产阶级在这里登上历史的舞台,1919年6月3日五四运动转到上海,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③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成立了共产党。④今天已经成为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龙头,上海是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后改革开放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今又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成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根据这些特征确定答案C。
故选:C。
20.【答案】A
【解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题文中的学者强调的是和平是发展的前提,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
故选:A。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题干描述,对应正确选项,结合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完成解答。
21.【答案】C
【解析】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各国之间要相互合作,促进经济共同发展。2001年,中国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大力度对外开放,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故选:C。
2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可知材料中的他是指邓小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因此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故选B。
23.【答案】D
【解析】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这次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十五大的有关内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指导思想”,注意准确识记中共十五大与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
24.【答案】D
【解析】在实践上,新构想引领各国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冲突走向合作,倡导和平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中国道路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它追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西方化,这一道路的选择主要是由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和平基因决定的,D是正确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理论的相关知识点。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成立时提出的构想;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生产有了很大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是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内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苏俄在新经济政策时,就已经采取过这一措施;我国在50年代也已经完成了包括农业在内的三大改造故①③④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产生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这是“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的根本原因。故选D。
27.【答案】C
【解析】C.根据题干可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表达了中国主动扩大开放,推动全球化的决心,这是新时期中国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的表现,故C正确。
ABD.均与题干无关,排除ABD。
故选C。
28.【答案】A
【解析】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表》体现了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9.【答案】D
【解析】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 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30.【答案】D
【解析】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打赢蓝天保卫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口号体现的发展理念是绿色。
故选D。
31.【答案】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
(3)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等(言之有理即可)。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实行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4)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32.【答案】(1)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增强企业活力;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设立经济特区;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4)D:邓小平理论;E: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5)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侧重于对外输出商品、技术、设备和资金。
33.【答案】【小题1】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在世界占比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快,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贡献不断增强;我国实施改革开放。
【小题2】变化:从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到对外投资,输出中国经济,实现合作共赢。
【小题3】交通便利了、居住舒适、有了家用汽车、家门口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物品等;刻苦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等。
34.【答案】【小题1】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小题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小题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