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溶解度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2溶解度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9 10:1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2溶解度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液体变红色
B.只有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
C.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会增大
D.二氧化碳有毒,会使人室息
2.要使60℃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A.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 B.倒出少量溶液
C.降低溶液温度到室温 D.恒温蒸发部分水
3.KCl和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A.50℃时,100g水最多溶解85.5gKNO3
B.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Cl大
C.升高温度可以使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20℃时,100g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4g
4.下列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木炭吸附二氧化氮 B.制作白糖晶体
C.电解水实验 D.干冰升华
5.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遇到热水复原——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洗涤剂可以除油污——乳化作用
C.真金不怕火炼——体现金化学性质稳定
D.打开汽水瓶盖冒出大量气泡——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6.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关系:B>C>A
C.t1℃时,30g固体A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65g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固体,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的溶解度
B.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C.分离甲中混有的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t3℃时,50g水中加入5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可得到100g甲的饱和溶液
8.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用硝酸钾和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探究碘的溶解性是否与溶剂种类有关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A.A B.B C.C D.D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由t2℃降温到t1℃,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4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 g
10.如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M、N都不是易溶物质
C.阴影处(不包含曲线上的点)N为不饱和溶液,M为饱和溶液
D.P点表示20℃时M、N的溶解度相等
11.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A.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KNO3(NaCl)溶解、蒸发浓缩后降温结晶
C.CaO(CaCO3)加水后过滤
D.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12.通过对溶液知识的学习,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
B.热糖水降低温度后有固体析出,则原热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C.可以用冷却海水的方式得到氯化钠固体
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13.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将t2℃时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都有晶体析出
C.t1℃时,a、b的溶解度都为20 g
D.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14.如图是甲 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0℃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60%
C.20℃时,将1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得到60g溶液
D.从混有少量乙的甲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甲,最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15.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60,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4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C.60,KNO3的溶解度为110
D.6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KNO3溶液
16.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其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KNO331.6g
B.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甲
C.温度t的范围可能在20℃﹣30℃之间
D.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二、综合题(共6题)
17.“奋斗者”号如何承受万米深潜重压,国产新型钛合金材料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同学们对金属钛产生了兴趣,进行了探究。
活动一:探究钛的金属活动性
【提出假设】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
(1)镁、铝、钛 (2)镁、钛、铝 (3)钛、镁、铝
【设计实验】
(1)小明方案:将镁片、钛片分别投入到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再将铝片投入到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
(2)小强方案:将镁片、铝片、钛片分别投入到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金属 Ti Mg Al
现象 有气泡产生,但反应缓慢 大量气泡产生,反应非常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
【实验结论】同学们认真思考后,一致认为小强的实验方案能够得出结论,从小强的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假设______正确;你认为小明实验设计中欠妥之处是______。
活动二:探究钛的提取和炼制
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O和TiO2)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上述流程中的物质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有______。
(2)纯铁片和生铁片相互刻画,出现明显印痕的是______。
(3)步骤Ⅰ中,FeO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
(4)步骤Ⅲ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5)从MgCl2溶液到MgCl2·6H2O晶体的操作过程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冼涤、干燥。
18.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如图所示,三个实验均和水有关。
①请指出实验 A 中过滤操作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 B 能说明 CO2 可溶于水,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实验 C,滴加水后能看到 U 形管中_____(填“左边”或“右边”)液面升高。
(2)下面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3)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
①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 36g。上述选种用的氯化钠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
②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24%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来配制 3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 化钠溶液,则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_____。
(4)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含结晶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D从 t2℃降至 t1℃,甲、乙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
②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 缩,___________,然后过滤。
19.水和以水为溶剂制成的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生理盐水中的溶剂是 _____ .
(2)市售的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_____ (填字母).
A 烧碱 B 食盐 C 硝酸铵 D 生石灰
(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依据曲线图得出三条相关信息:
①在t3℃时,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a物质的质量是 _____ ;
②在 _____ ℃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和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③通过观察与思考,你还能得出的一条信息是 _____ (信息中要求包含两种物质)
(4)现有一瓶浓硫酸,标签如图所示.欲将该瓶浓硫酸完全稀释成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_____ g.
20.如图所示是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时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_______
(2)室温为20℃时,小芳同学向100g20℃的水中加入150g氢氧化钠,发现氢氧化钠全部溶解,于是对此曲线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其理由是_______小明同学经过认真分析后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3)他们想继续测定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小芳提出:将(2)中所得溶液冷却到20℃、过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为m1g,由此得出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g。
交流与反思:
(4)经讨论他们发现上述方案从操作的角度看,是因为_______使固体质量m1偏大,从而会使测定结果偏_______。
(5)最后一致同意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①将(2)中所得溶液冷却到20℃后,取溶液20.9g,向其中慢慢滴加MgCl2溶液至氢氧化钠完全反应(MgCl2+2NaOH=2NaCl+Mg(OH)2↓),表明氢氧化钠也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②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m2g,从而计算出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若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确实为109g,则m2=____g
21.(1)回答有关燃料的问题:
①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溶液及物质的溶解性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三种物质中,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
②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______g。
③将7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30℃,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溶液。
④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料,所含营养元素有______,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硝酸钾溶液常用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制这种营养液150kg,需要硝酸钾固体的质量______kg。
22.小明取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探究,他发现电池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1)锌皮为金属锌(含有少量的铁)
(2)黑色糊状填充物由炭黑、MnO2、ZnC12和NH4Cl等组成
(3)有关数据见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H4Cl 29.3 37.2 45.8 55.3 65.6 77.3
ZnCl2 343 395 452 488 541 614
【实验探究一】小明取适量黑色糊状填充物,按图2所示实验流程进行探究。
(1)溶液A中溶质主要有______(填化学式),操作Ⅱ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欲从固体M 中得到较纯的MnO2,操作Ⅲ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小明取电池外壳锌皮,用砂纸打磨干净,剪成小块,进行实验。
(1)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适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有ZnCl2生成。
①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②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也能生成ZnCl2的有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ZnO与稀盐酸 B.ZnSO4溶液与BaC12溶液
C.ZnCO3与NaCl溶液 D.Zn(NO3)2溶液与NH4Cl溶液
(2)另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一定量Cu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E和固体F。当溶液E中只含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当固体F中只含一种物质时,溶液E中最少含有________种溶质。
③若将6.5g锌皮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________0.2g(选填“<”、“>”或“=”)。
试卷第1页,共3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液体变红色,故A正确;
B、二氧化碳、甲烷等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B错误;
C、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会减小,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没有毒性,因为其不能供给呼吸,所以会使人窒息,故D错误。故选A。
2.B
【详解】
A、由于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即其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硝酸钾不足,所以,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可知,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可以使其变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倒出少量的溶液,是不会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即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可知,要想将其不饱和溶液变成其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来完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即其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剂水太多,所以,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可知,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掉部分水分的方法,使其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
A、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50℃时,100g水最多溶解85.5gKNO3,正确。
B、由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Cl大,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可以使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D、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0g,20℃时,100g水最多溶解34.0gKCl,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134g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4g,错误。
故选:D。
4.C
【详解】
A、木炭吸附二氧化氮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制作白糖晶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A、变瘪的乒乓球遇到热水复原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A不正确;
B、洗涤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所以洗涤剂可以除油污,故B正确;
C、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的条件下也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真金不怕火炼,故C正确;
D、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所以打开汽水瓶盖冒出大量气泡,故D正确。故选A。
6.A
【详解】
A、t2℃时,A、B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现在未说明是饱和溶液,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A错。
B、由图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关系:B>C>A,B正确。
C、t1℃时,A溶解度30g,30g固体A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15gA,形成饱和溶液15g+50g=65g,C正确。
D、B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要从B溶液中得到B固体,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正确。
故选:A。
7.C
【详解】
A、丙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分离甲中混有的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正确;
D、t3℃时,50g水中加入5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可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25g+50g=75g,100g甲的饱和溶液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A、硝酸钾不与水反应,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A错误;
B、在燃着的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B错误;
C、图中溶剂种类不同,其它因素相同,可以探究碘的溶解性是否与溶剂种类有关,故C正确;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还应设计对照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它们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才一定相等,说法错误;
B、因为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由t2℃降温到t1℃,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会变为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说法正确;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 g,将4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只有25 g甲物质溶解,所以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75 g,说法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
A、根据图示,30℃时,M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处于N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方,说明此时,N物质的溶解度小于M物质的溶解度;故A不符合题意;
B、由M、N的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M、N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10g,因此两物质都属于易溶性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
C、阴影处于物质N的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此处所对应溶解为物质N的不饱和溶液;而处于物质M溶解度曲线上方,表示此处溶液为M的饱和溶液且有溶质剩余;所以阴影处(不包含曲线上的点)N为不饱和溶液,M为饱和溶液,故C符合题意;
D、P点为t℃时,M、N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此时M、N的溶解度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
试题分析:A中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后,氧气能和铜网反应而氮气不能,所以能将氧气清除;B中的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而氯化钾的溶解度则受温度影响很大,所以可以通过降温结晶除掉氯化钠;C中的混合物加水后氧化钙和水能发生反应,所以方法不正确;D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反应从而除掉一氧化碳。故选C.
12.A
【详解】
A、溶液有均一性,即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是相同的,所以A正确;
B、热糖水降低温度后,糖的溶解度也会降低,所以无论原来的热糖水是否饱和,当降低温度后都有可能析出溶质,所以B错误;
C、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所以用冷却海水的方法去得到氯化钠固体的量是比较少的,故C错误;
D、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物质本身的性质、温度、压强、溶剂的性质等,但搅拌不会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所以D错误.
故选A
13.C
【详解】
由题中信息知,A. t1℃以后,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故A错误。B. 将t2℃时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a有晶体析出,b没有。故B错误。C. t1℃时,a、b的溶解度都为20g。故C正确。D. 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后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故D错误。
14.B
【详解】
A、1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A正确。
B、30℃时,甲物质溶解度60g,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B错误。
C、20℃时,甲溶解度大于20g,该温度下,将1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全部溶解,得到50g+10g=60g溶液,C正确。
D、从混有少量乙的甲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甲,甲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最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D正确。
故选:B。
15.D
【详解】
A、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0~60,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法正确;
B、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4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说法正确;
C、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60,KNO3的溶解度为110,说法正确;
D、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此时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不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KNO3溶液,说法错误;
答案:D。
16.C
【分析】
描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必须指明温度,根据溶解度曲线和所给的溶解度的数值表格可得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0℃和3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数值比较接近,则相等时可能在该温度范围内,对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通过降温、蒸发溶剂的方式实现。
【详解】
A、在说明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不能直接说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KNO331.6g,故A不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较小,表示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是乙,故B不正确;
C、温度t℃表示甲乙溶解度相同,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20℃﹣30℃之间甲乙溶解度可能相等,故C正确;
D、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C。
17. (1) 没有控制变量,取用的酸不同 FeO和TiO2 纯铁 碳 置换反应 过滤
【详解】
活动一:
[实验结论]根据三种金属与反应产生气泡情况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小强可得出镁的活动性最强,钛的活动性最弱,故假设(1)正确;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控制变量,该实验中应该使用同一种酸,故小明的实验中不妥之处是:没有控制变量,取用的酸不同。
活动二:
(1)金属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种是氧元素,一种是金属元素,故流程中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有:FeO和TiO2。
(2)生铁是铁的合金,其硬度大于纯铁,所以相互刻画,出现明显印痕的是纯铁。
(3)FeO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的过程中,碳得到氧,所以碳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4)步骤Ⅲ是四氯化钛和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钛和氯化镁,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5)氯化镁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后,六水氯化镁晶体结晶出后,得到是固液混合物,分离出晶体,需要用过滤的方法。
18. 未使用玻璃棒引流 漏斗下端管口未紧贴烧杯内壁 右边 AC 不饱和 100g BC 冷却结晶
【详解】
(1)①实验 A 中过滤操作的两处错误:未使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未紧贴烧杯内壁。
②实验 B 能说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实验 C中滴加水后,锥形瓶内气压增大,能看到 U 形管中右边液面升高。
(2)
A、海水属于溶液,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说法正确;
B、在蒸发池中,溶剂水不断减少,氯化钠会析出,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小,说法错误;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不断蒸发,质量逐渐减少,说法正确;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故填:AC。
(3)①室温下氯化钠溶解度约为 36g,则室温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大于16%,上述选种用的氯化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x,则,x=100g,故需要蒸馏水100g。
(4)
A、溶解度比较需要指定某一温度,说法错误;
B、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此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说法正确;
C、0℃时乙溶解度为20g,故常温下,乙溶解度大于20g,易溶于水,说法正确;
D、甲乙溶液的状态不确定,从 t2℃降至 t1℃,不能确定甲、乙溶液中有无晶体析出,说法错误;
故填:BC。
②甲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并影响比较显著,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然后过滤。
19. 水 C 60 t2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510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确定在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浓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详解】
(1)生理盐水即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答案为水
(2)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中,溶于水能够使温度升高的物质有:生石灰、氢氧化钠、浓硫酸,能够使温度降低的有硝酸铵,故答案为C
(3)①在t3℃时,a的溶解度是6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该物质,故答案为60
②在某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说明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2
③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t1℃,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由于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加水的质量则为稀浓溶液质量之差,因此加水的质量为,故答案为3510
20. 37.5% 20℃时氢氧化钠溶解度为109g,100g20℃的水中最多可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9g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温升高,氢氧化钠溶解度增大,使氢氧化钠全部溶解 (150- m1) 过滤所得的氢氧化钠固体附带氢氧化钠溶液 小 不再产生白色沉淀 7.9
【详解】
(1)t℃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是60g,所以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2)室温为20℃时,小芳同学向100g20℃的水中加入150g氢氧化钠,发现氢氧化钠全部溶解,于是对此曲线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其理由是20℃时氢氧化钠溶解度为109g,100g20℃的水中最多可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9g,小明同学经过认真分析后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温升高,氢氧化钠溶解度增大,使氢氧化钠全部溶解。
(3)他们想继续测定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小芳提出:将(2)中所得溶液冷却到20℃、过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为m1g,由此得出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50- m1)g。
交流与反思:
(4)经讨论他们发现上述方案从操作的角度看,是因为过滤所得的氢氧化钠固体附带氢氧化钠溶液,使固体质量m1偏大,从而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5)①将(2)中所得溶液冷却到20℃后,取溶液20.9g,向其中慢慢滴加MgCl2溶液至氢氧化钠 (MgCl2+2NaOH=2NaCl+Mg(OH)2↓),表明氢氧化钠也完全反应的现象是不再产生白色沉淀。
②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m2g,从而计算出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若室温(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确实为109g,20.9g氢氧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则
解得m2=7.9g。
21. 天然气 CH4+2O2CO2+2H2O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O2+4H22H2O+CH4 硝酸钾 150 硫酸铈 氮元素、钾元素 4.5
【详解】
(1)①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②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③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CO2+4H22H2O+CH4;
(2)①三种物质中,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
② 80°C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150g;
③将70°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30°C,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硫酸铈溶波,是因为硫酸铈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
④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料,所含营养元素有氮元素、钾元素;
需要硝酸钾固体的质量:150kg3%=4.5kg。
22. NH4Cl、ZnCl2 两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 灼烧(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固体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 A、B ZnSO4; 2; >。
【详解】
实验探究一:
(1)黑色糊状填充物中的NH4Cl、ZnCl2易溶于水,溶液A中溶质主要有NH4Cl、ZnCl2;操作Ⅱ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两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
(2)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碳转化成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以除去炭黑;
实验探究二:
(1)①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属于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置换反应;
②A.ZnO+2HCl=ZnCl2+H2O,正确;B.ZnSO4+BaC12==BaSO4↓+ZnCl2,正确;C.ZnCO3与NaCl溶液不反应,错误;D.Zn(NO3)2溶液与NH4Cl溶液不反应,错误。故选AB。
(2)Zn+CuSO4=ZnSO4+Cu,Fe+CuSO4=FeSO4+Cu,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差大的之间先反应,故Zn+CuSO4=ZnSO4+Cu先反应。当溶液E中只含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ZnSO4,当固体F中只含一种物质时,该固体物质是铜,溶液E中最少含有ZnSO4、FeSO4两种溶质。
③6.5g纯净的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2g氢气,等质量的锌、铁与酸反应,铁生成氢气多,将含有铁的6.5g锌皮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0.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