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素材题材
一、单选题(24题)
1.(2022·山东泰安·一模)如图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
A.采用绘画作品写实的风格 B.表明中国引领世界的决心
C.反映了当时政治转型艰难 D.描绘了生物进化论的演进
2.(2022·重庆·模拟预测)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10年的漫画《小磨香油》。漫画将“政府”比做石磨,“民”比做芝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宪政民主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B.自然经济在中国仍占主导地位
C.政府压榨人民以丧权卖国的本质 D.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3.(2022·广西柳州·二模)16~17世纪,伴随着海外殖民扩张的进一步发展,英国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观察如图漫画,这一时期英国的殖民扩张
A.促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拉大了英国与殖民地的差距
C.为巩固君主制提供了物质保障 D.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4.(2022·山东·高三开学考试)1904年,美国拒绝修订《限禁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约》。在此背景下漫画《龟仔抬美人》问世(见图),漫画中四个乌龟抬轿子,轿子里面坐着一个洋小姐。当时,广州的出行工具是轿子,漫画告诫轿夫谁也不要抬她。这幅漫画有助于
A.塑造积极进取的国民精神 B.鼓舞广大民众反帝斗志
C.深化西方民主的理性认知 D.促使清廷转变外交策略
5.(2022·广东佛山·二模)下图为油画《蒋家王朝的覆灭》,描绘了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的情景。这副创作于1977年的油画( )
A.以浪漫主义还原中华民国覆灭的历史现场 B.丰富了新中国诞生的历史记忆
C.反映了“双百”方针下文艺创作的新探索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6.(2022·河北唐山外国语学校模拟预测)下面张文元的漫画作品《决不放松》刊登于当时的《上海新闻日报》上,其创作的背景是
A.解放战争已基本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 D.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7.(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日本漫画家斋藤邦雄(1941至1945年参加过侵华战争)反思侵华战争的作品《陆军步兵漫话物语》中的一幅漫画插图,该图( )
A.属于研究日军侵华的二手资料 B.证明了八路军抗击了日军主力
C.表明游击战是抗战的主要形式 D.反映了敌后军民的机智与英勇
8.(2022·全国·模拟预测)抗战时期,丰子恺积极创作漫画,以强烈的民族感情积极投身于抗战宣传之中。下图描绘了军民热情交谈的场景。漫画图文意在( )
A.批评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 B.倡导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C.弘扬团结抗战的时代精神 D.动员根据地民兵参加八路军抗战
9.(2022·全国·模拟预测)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幅漫画。该宣传画
A.揭示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B.有利于提升民众抗日信心
C.说明国共两党的地位平等 D.反映出民众抗战热情高涨
10.(2022·湖南·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漫画《大西洋伙伴排座次》,该漫画反映了
A.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动 B.经济区域集团化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C.摆脱美国控制是西欧联合的根本原因 D.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已经分化瓦解
11.(2022·河南·高三开学考试)下图所示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两幅漫画。它们反映的历史事件
《三三制选举》(《解放 日报》1942年9月28日第3版) 《减租会(一九四三)》(《古元 木刻选集》东北画报社1949年版)
A.显示了边区民主政治的广泛性 B.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D.限制了农村的封建剥削
12.(2022·湖北武汉·高三阶段练习)下面所示为抗战时期的两幅漫画。这两幅漫画
A.反映了中国抗日的策略及必胜信念 B.揭露了日本侵华的残暴行为
C.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热忱及凝聚力 D.表达了人民群众是胜利根本
13.(2022·河北·沧州市一中高三阶段练习)如图为二战时期苏联漫画家叶菲莫夫的作品一“法西斯”炸弹将被移走,钳子所夹者为希特勒。这幅漫画
A.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B.说明了法西斯集团失败已成定局
C.凸显了苏联的主战场地位 D.表明对德分区占领设想初步形成
14.(2022·重庆·西南大学附中高三阶段练习)下图是发表于1947年3月的漫画《要节约》。漫画中,站着的胖者对半跪着的食树皮者说:要节约!该漫画旨在
A.号召民众勤俭以支持抗战 B.抨击国民党独裁内战政策
C.批评铺张浪费的社会风气 D.讽刺为富不仁的官僚资本
15.(2022·福建·一模)如图为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刊载的漫画《对内对外两种面目》,画中一副笑脸(对外),而倒过来看则是一副怒脸(对内),一笑一怒两种不同表情巧妙地集于一个人的面孔上。该漫画
A.揭示了清政府的反动面目 B.凸显了浪漫主义的画风
C.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D.暴露了帝国主义的专横
16.(2022·山东潍坊·高三期末)下图是发表于1935年的一幅政治漫画。漫画中象征“国联”的女子,试图以一臂之力将“战争”怪兽关在笼子里。该漫画的主旨是
A.肯定国联制止战争的作用 B.揭露德意法西斯的野心
C.批判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D.表达对国际局势的担忧
17.(2022·湖南长沙·模拟预测)新政期间,因最高法院多次否决总统提出的法案,罗斯福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改革方案。如图为表现这一改革方案的漫画,它表明
A.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B.行政权力扩张引发担忧
C.美国新政取得显著成效 D.最高法院维护宪法权威
18.(2022·北京朝阳·高三期末)如图是一幅反映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漫画。下列关于这一漫画所表达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B.美国通过贷款方式转嫁经济危机
C.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动摇 D.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向美苏两极转变
19.(2022·广东·高三专题练习)1902年,著名作家康拉德在《黑暗的心脏》中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非洲大陆上白种人与土著人的冲突:“人用手脚爬行”(兽性象征)“房子变得越来越暗”(象征对西方文明抱有幻想的天真幼稚)。该著作
A.揭露了西方殖民者的罪恶 B.重视描写典型环境下人物
C.是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D.注重描写瑰丽丰富的场景
20.(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漫画中,一辆“商业”(business)火车正呼啸前进,但前方的铁路干线却一片混乱,标有“通往复兴之路”(toward recovery)的主干道尚在施工,旁边两人拿着“实验路线”(experimental lines)的计划书争论不休,右方支线铁轨己铺好一段,但仍忙乱不堪。该漫画反映了美国
A.新政乱象引发人们对经济复苏的担忧
B.国家政策摇摆不定激起人民强烈反对
C.政局动荡混乱导致地方政府各自为政
D.以工代赈使失业者获得更多就业岗位
21.(2022·广东·高三开学考试)如图《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之路”“战争之路”“五项基本原则”及排队情形)意在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
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
22.(2022·广东佛山·一模)如图是版画《村选大会》,该作品
A.推动土地革命时期政权建设 B.描述农业合作社成立的场景
C.宣传抗日根据的政权建设 D.反映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制度
23.(2022·河北·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2018年的时事漫画。其可用来说明
A.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B.欧美国家主宰世界局势
C.僵化思维制约自身发展 D.世界文化呈现出多样性
24.(2022·山东·曲阜一中高三开学考试)如图漫画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山姆大叔”描绘成受到小矮人攻击的格利佛。该漫画说明
A.美国民众抵制垄断组织的扩张 B.美国殖民政策宣告全面破产
C.美国深陷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美国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二、材料分析题(4题)
25.(2020·山东菏泽·高三期中)下列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二战后德国三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80年代末)的历史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每幅漫画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6.(2020·安徽·宿松县程集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下面是一组西方画家描绘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
材料三 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
(2)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描绘了哪两种国际格局?
(3)材料四中的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简要分析出现以上两种现象的原因。
27.(2020·天津·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下图为1912年8月13日《民权画报》刊发的同盟会会员赓韶的漫画《环游地球》。漫画中间是一个地球仪,一只猿猴手挥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
(1)根据材料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漫画《环游地球》加以阐释。
(2)围绕1937~1949年中国的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按照历史漫画的呈现要求,构思一幅历史漫画并加以说明。(要求:自拟标题;写出构思,无需作画;史实准确;观点正确。)
28.(2021·山东聊城一中高三阶段练习)“过渡时代之新民国”
材料 下图为《真相画报》(1912年6月5日创刊于上海)第三期上刊登的马星驰的一幅漫画《过渡时代之新民国》。
——摘编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中国史》
提取材料信息,对漫画中“过渡时代之新民国”加以阐释。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从时间“1912年”、“猿猴手持五色旗”,可推断出是袁世凯的政治活动。跑动的起点是“专制”实线箭头到“立宪”、“共和”,虚线大胆推测又回到起点“专制”,是对袁世凯政府的政治走向持怀疑态度,这说明当时政治转型较为困难,C项正确;漫画带有讽刺意味,不是写实风格,排除A项;漫画主旨是对袁世凯的批判,而非引领世界,排除B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中的官员合力从民众身上压榨出利益,这反应了自从《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彻底沦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就暴露了清政府压榨人民以丧权卖国的本质,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宪政民主,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自然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原料、资金等,这些也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基础,D项正确;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18世纪中叶后,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同殖民地之间的差距、为巩固君主制提供了物质保障的说法,排除BC项。故选D项。
4.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04年美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限禁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约》到期,清政府向美国提出废约另订新约,遭到拒绝,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美爱国运动。《龟仔抬美人》助推了“反美拒约”运动,有助于鼓舞广大民众反帝斗志,B项正确;“积极进取”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A项;漫画不涉及西方民主的理性认知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漫画不足以促使清廷转变外交策略,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77年创作的油画《蒋家王朝的覆灭》,描绘了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的情景。这属于对历史的回顾,有利于丰富了新中国诞生的历史记忆,B项正确;材料中的油画属于现实主义,而非浪漫主义,排除A项;“双百”方针下文艺创作的新探索,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解析】
【详解】
本题最关键的是把握漫画中的时间信息1949年9月,当时解放战争已基本取得胜利,中苏在军事上进一步加强合作,A项正确;B、C、D项史实皆发生于1949年10月以后,排除。故选A项。
7.D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漫画信息反映的是日军深陷敌后战场军民的游击战中,说明的是敌后军民的机智与英勇,D项正确;该漫画是研究日军侵华的一手史料,排除A项;当时抗战的主力是国民党,以正规战为主,排除BC项。故选D项。
【点睛】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材料“抗战时期,丰子恺积极创作漫画,以强烈的民族感情积极投身于抗战宣传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呼声,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强烈的民族感情”是倡导团结抗战,而未涉及批评国民政府,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敌后游击战争,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民众慰问子弟兵的情形,未涉及动员民兵参军,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9.B
【解析】
【详解】
据漫画可知,材料体现了国共团结抗战的巨大力量,有利于提升民众抗日信心,B项正确;漫画意在表明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重要作用,并不能代表抗日民族统--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接受国民政府改编组织敌后抗战,国民党虽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但国共两党政治地位并不平等,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民众对于抗日战争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解析】
【详解】
漫画反映了欧洲希望通过相互依靠、通过联合来实现自强,摆脱美国控制,体现了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动,A项正确;漫画中并来体现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B项;西欧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C项;该漫画没有提供准确时间,只能反映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有分化瓦解的趋势,无法确定已经分化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解析】
【详解】
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的两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边区“三三制”民主选举、“双减双交”政策,其目的是加强边区政权建设,调动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C项正确;第二幅图无法体现边区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排除A项;中共实行“三三制”“双减双交"”政策的目的是争取抗战的胜利,不是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排除B项;第一幅图无法体现限制农村的封建剥削,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强烈的攻势,中国共产党积极开辟敌后战场,“让其头而断其尾”,国民政府推行“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诱敌深入,一鼓歼灭”,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抗日的策略及必胜信心,A项正确;材料与揭露日本侵华暴行、全民族抗战的热忱的说法无关,排除BC项;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抗战,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3.A
【解析】
【详解】
分析题干漫画,拿钳子夹住希特勒的三只手上分别有英国、美国和苏联国旗,由此可见说明美英苏三大国合作消灭法西斯德国,因此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A项正确;题干强调了三大国合作消灭德国法西斯,但没有体现法西斯集团失败已成定局,排除B项;题干凸显的是美英苏三大国的合作,而不是苏联的主战场地位,排除C项;题干凸显的是美英苏三大国合作消灭德国法西斯,没有体现战后对德分区占领设想,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发表于1947年3月,漫画右侧肥胖的富人正在劝导啃食树皮的穷者“要节约”,辛辣地讽刺了为富不仁的官僚资本,D项正确;抗日战争于1945年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旨在讽刺为富不仁的官僚资本,BC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15.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对内对外两种面目》漫画中,对外是一副笑脸,对内是一副怒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揭示了清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帝国主义谄媚的反动面目,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画风,排除B项;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革命性与妥协性,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帝国主义专横没法体现“笑脸”,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中的“柔弱女子”象征着国联,试图阻挡笼子中的“强壮怪兽”(战争),说明的是国联无法阻挡战争的爆发,表达作者对国际局势的担忧,D项正确;国联并未真正发挥制止战争的作用,是英法控制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与揭露德意法西斯野心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批判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7.B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因最高法院多次否决总统提出的法案,罗斯福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改革方案”体现的是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总统的行政权有所扩张,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受到冲击,因此漫画反映的是对行政权力扩张的担忧,B项正确;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并未遭到破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政的成效,排除C项;材料与最高法院维护宪法权威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8.C
【解析】
【详解】
根据“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漫画”及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财实力不断上升,而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动摇,因此当欧洲向美国再次借款时,美国拒绝了欧洲的请求,C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排除A项;经济危机发生于1929年,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二战后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向美苏两极转变,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黑暗的心脏》反映了非洲大陆上土著人受到的压迫,揭露了殖民者的罪恶,是对西方文明的反思,A项正确;“重视描写典型环境下人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与材料中作品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瑰丽丰富的场景是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0.A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关于美国经济复兴的道路有着不同的方案,说明的是新政乱象引发人们对经济复苏的担忧,A项正确;材料与人民强烈反对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当时美国政局动荡混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与以工代赈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A项。
【点睛】
21.D
【解析】
【详解】
根据漫画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队伍朝着和平之路,并在宣传栏上有“五项基本原则”,而“战争之路”那边空无一人,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D项正确;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外交政策与“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无关,排除B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可能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22.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拥护抗日民主政府”可知,此时为抗日战争时期,版画《村选大会》主要是宣传抗日根据的政权建设,C项正确;材料为抗战时期,不是土地革命时期,排除A项;1953年三大改造,在农业方面建立农业合作社,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版画《村选大会》主要是宣传抗日根据的政权建设,“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3.C
【解析】
【详解】
漫画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秉持冷战思维,把自己牢牢捆住,所以冷战思维妨碍了西方国家自身发展,故C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欧美国家主宰世界局势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世界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4.C
【解析】
【详解】
联系当时经济大危机的时代背景,漫画表明美国遭遇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大危机的打击,C项正确;材料与民众抵制垄断组织、美国殖民政策的破产及国家安全面临威胁的说法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5.示例:图1信息:两人分离,无法握手。反映了德国战败后被分区占领,雅尔塔体系形成。对应的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
图2信息:两人对立,中间隔离高大。反映了两个德国被柏林墙分开,分属美苏阵营,美苏对峙局面加剧。对应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
图3信息:墙倒后两人拥抱在一起,显示出团圆的惊喜之情。反映了柏林墙倒塌,德国重新统一,冷战结束。对应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
【解析】
【详解】
图1信息:根据图一漫画可以看出,两人分离,无法握手。根据所学知识而开展,这一漫画反映了德国战败后被分区占领,雅尔塔体系形成。对应的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
图2信息:根据漫画内容可以看出,两人对立,中间隔离高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漫画反映了两个德国被柏林墙分开,分属美苏阵营,美苏对峙局面加剧。对应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
图3信息:根据漫画内容可以看出,墙倒后两人拥抱在一起,显示出团圆的惊喜之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了柏林墙倒塌,德国重新统一,冷战结束。对应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
26.(1)特征:由经济联合到逐步走向政治经济统一。
(2)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和多极化趋势。
(3)漫画一: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法三国的反对;漫画二:美国无视联合国的存在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原因:俄、德、法国家综合实力的壮大,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或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攻打伊拉克违背联合国的宗旨;美国仍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实行单边霸权主义。
【解析】
【详解】
(1)特征:根据材料“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可知,欧洲由经济联合到逐步走向政治经济统一。
(2)国际格局:根据图一可以看出,当时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根据图二可以看出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3)历史现象:漫画一:根据漫画一中的人物举动和文字可知,这一漫画反映了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法三国的反对;漫画二:根据漫画二中“UN”字母以及坦克的行为可知,美国无视联合国的存在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德、法国家综合实力的壮大,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或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因此反对美国进攻伊拉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攻打伊拉克违背联合国的宗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之所以能够不顾国际反对进攻伊拉克,是因为美国仍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实行单边霸权主义。
27.(1)漫画中的“猿猴”喻指袁世凯,作者对袁世凯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轨迹进行了直观的描绘和讽刺,作者以虚线大胆推测袁世凯破坏共和制度,又将回到专制的起点。
(2)漫画:《远水救不了近火》,漫画说明:地平线的远处一排民房上空浓烟滚滚。蒋介石满头大汗,他指着远方的“军事危机”在向从水井里打水的美国佬求援。水井边写着“美为蒋装备训练十个师”。打水的美国佬累得大汗淋漓。1946-1949年,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
【解析】
【分析】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中间是一个地球仪,一只猿猴手绘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当时的漫画家们常常将袁世凯画成一只猿猴,作者对袁世凯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轨迹进行了直观的描绘和讽刺。袁世凯在专制体制下崛起,参加过立宪运动,支持过共和制度。接下来他将何去何从呢?作者以虚线大胆推测袁世凯又将回到专制的起点。
(2)
根据材料要求构思漫画《远水救不了近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说明:地平线的远处一排民房上空浓烟滚滚。蒋介石满头大汗,他指着远方的“军事危机”在向从水井里打水的美国佬求援。水井边写着“美为蒋装备训练十个师”。打水的美国佬累得大汗淋漓。1946-1949年,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
【点睛】
28.示例漫画作品展示了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复杂的政治形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这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分权制衡等民主政治原则。漫画中的“完全共和”“新民国”“内政”“同帆共济”,即呈现了此时中国社会政治的剧变,反映了进步人士对民主革命的支持和对民主政治的期待。
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扶持袁世凯,压制革命。袁世凯积极谋取政治统治权力。立宪派、旧官僚趁机向革命派施加压力,迫使革命派做出妥协。漫画作品中的“外患”“意见”“事急”“国危”等,即反映了此时中外各种政治势力的激烈博弈,反映了有识之士对民主宪政前途的忧虑。
《真相画报》和漫画作者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民国初期的客观政治形势,展现了进步与反动的激烈交锋,对中国社会近代化变革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过渡时代之新民国》反映的是民初的政治进程,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未能拯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说明的是漫画作品展示了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复杂的政治形势。关于阐释可从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国社会政治的巨变、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的干涉及对中国社会近代化助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