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体育
一、单选题(16题)
1.(2022·广东佛山·二模)《管子》记载,齐桓公北伐,担心南方越国乘虚而入。管仲便动员齐国百姓“以矩游为乐”,“能游者赐十金”,最终在水战中“大败越人”。这说明当时( )
A.社会尚武风气浓厚 B.克服了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C.列国争霸战争频繁 D.意识到体育运动的军事价值
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唐朝盛行马球运动。有诗云:“……不能无事习蛇矛,闲就平场学使马。军中伎痒骁智材,竞驰骏逸随我来。护军对引相向去,风呼月旋朋先开。俯身仰击复傍击,难于古人左右射。齐观百步透短门,谁羡养由遥破的。儒生疑我新发狂,武夫爱我生雄光……”。据此可知,唐代
A.诗歌以描写体育运动为主 B.尚武与刚健受到推崇
C.体育运动冲破道德的束缚 D.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化
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是唐朝妇女打马球的绘画。唐代女子体育的普及和发展状况是其他封建王朝所不能及的,不仅宫廷和一般家庭的女性广泛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而且许多底层妇女、优伶在闲暇之余也会参加体育锻炼,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材料反映唐代
A.男女地位趋于平等 B.社会风气自由开放
C.摆脱儒家思想束缚 D.文体水平领先世界
4.(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所示再现了每年秋季清官例行的八旗将士和蒙古王公贵族共同狩猎的活动场景。画中这一活动
《木兰秋狝》(康熙时期)
A.旨在增强清王朝向心力 B.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C.贯彻了体育强国的理念 D.表明满蒙贵族保留野蛮习俗
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是章怀太子墓内有代表性的两幅壁画。马球发源于波斯,《打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骏马飞驰,骑士身着窄袖袍,足登黑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客使图》描绘的是鸿胪寺官员接待使臣的场景。这对于研究大唐盛世的史料价值有
①研究唐代服饰、体育发展 ②最早的中国马球运动场景
③研究唐代中外文化的交流 ④体现中华文明海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2021·甘肃·舟曲县第一中学高三期中)唐代参与体育活动的女性遍及社会各个阶层。诗人王建的《宫词》描写宫廷妇女的游艺生活,所涉项目包括乐舞、打球、竞渡、射猎、弹棋、博弈等。广大平民妇女以及优伶、伎女等,也都能在闲暇的时间,加入到体育活动中去。材料反映了当时
A.妇女成为建设的主要力量 B.政府实行重武轻文的方略
C.理学的社会影响有所减弱 D.崇尚健壮武勇的社会风气
7.(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唐代出现了一种诗歌的新类目——体育诗,如表是体育诗的主要类别。由此可知,唐代
第一种 球类体育活动 当时马球的受欢迎程度很高,这些诗歌对球类体育活动的描写都十分精妙
第二种 风俗类体育活动 如赛龙舟、蹴鞠、秋千、拔河等,李隆基的《观拔河俗戏》便是完全描写拔河这一体育活动的
第三种 娱乐表演活动 棋类、百戏等跟体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很多诗歌对百戏、棋类有描绘
第四种 骑游射猎 关于骑游射猎类的诗歌数量多达四百多首
第五种 女子体育活动 女子参加体育活动的情景在唐朝诗歌中也多有体现,如王建的《宫词》、杜甫的《哀江头》,描述了唐朝贵族女性和宫女外出射猎的情景
A.诗人热爱体育活动 B.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C.社会的进取与开放 D.全民健身成为风尚
8.(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足球起源于中国,在古代被称为“蹴鞠”。蹴鞠是古代最受欢迎的体育活动之一,“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下图为元代摹本《宋太祖蹴鞠图》。据此可知
A.蹴鞠运动推动军事力量的增强 B.美术作品是社会历史现实的反映
C.宋朝是蹴鞠运动的最鼎盛时期 D.美术作品均不能做历史史料使用
9.(2022·安徽·高三阶段练习)20世纪30年代,《时代漫画》刊载了《东亚国际球战中华队员人选蠡测》的讽刺漫画,并配以文字说明:“我国球员人才辈出……不过以前大都是国内球队的友谊练习,胜的固不足以言勇,败的也不能说是耻辱。现在呢,由自己练习进而到国际比赛了。”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
从1至11:宋哲元 阎锡山 蒋中正 冯玉祥 韩复榘 李宗仁 何应钦 蒋光鼐 蔡廷锴 张学良 陈济棠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一致对外 B.中国体育运动发展迅速
C.人民企盼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状况
10.(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905年,京师大学堂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校方特别强调开运动会的目的是培养青年“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的精神,还要运动员一再高呼“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等口号。这反映了
A.新式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B.体育强国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C.中国教育从传统向近代嬗变 D.近代学堂开始重视体育运动
1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召开,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提出了“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的体育方针,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这次运动会
A.是敌后根据地得到巩固的表现 B.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生活
C.使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D.利于鼓舞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12.(2022·江苏·金陵中学二模)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在决赛中喊出"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口号。中国队最终以5比3击败日本队,获得团体冠军。"人生能有几回搏"成为60年代广大青年的座右铭。这表明
A.精神力量决定竞技水平 B.世界冠军引领运动潮流
C.体育运动提高国际地位 D.竞技体育激励民族精神
13.(2022·湖南·一模)下表为《湖南大学数学系课程设置》(1943年),它反映出湖南大学
学年 性质 课程名称
第一学年 必修 国文、中国通史、英文.普通物理、微积分、物理实习、化学实习、普通化学、三民主义.体育.军训
第二学年 必修 高等几何、微分方程.高等分析、理论力学、波动论及声光学、体育、军训
选修 政治学经济学(选一门)
第三学年 必修 近世代数.射影几何.复变数函数.德文.体育.军训
选修 统计学、数学史(选修)
第四学年 必修 微分几何
选修 微分方程式论、实变数函数.群论统计学、数学史、体育(至少选修四门)
A.践行以家国为已任的责任担当 B.在这一时期完成近代化的转型
C.秉承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传统 D.坚持“中体西用”的办学理念
14.(2022·福建福州·一模)中世纪由于天主教会实施高压政策,英国众多群众体育项目消失殆尽。1537年,英王亨利八世成立了射箭组织“乔治兄弟会”,定期召集成员进行训练和比赛,之后这一项目在民间得以广泛开展。这反映了英国( )
A.人文体育精神的萌发 B.竞技体育运动的勃兴
C.全民体育目标的确立 D.民族体育文化的复苏
15.(2022·湖南·模拟预测)希腊崇尚竞技,根据普鲁塔克记载,梭伦规定在地峡竞技会获胜可以得到100德拉克马(Drachma)的奖金,在奥林匹亚竞技会获胜可以得到500德拉克马的奖金。色诺芬尼为我们描述了获得竞技赛胜利的运动员除了获得所在城邦热烈而隆重的庆典仪式外,他还将获得前排观剧、终身公餐的资格与纪念奖品。这反映了雅典
A.强化公民对城邦的认同 B.重视培养公民的集体荣誉感
C.体育运动体现人的价值 D.民主政治促进体育竞技发展
16.(2022·山东·高三专题练习)如表为中国1949—1965年间《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统计数据,表中信息反映了
A.中苏由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抗 B.政治影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C.国人对体育态度出现摇摆不定 D.苏联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曲折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17.(2022·江苏南通·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官学教育的内容合称为“六艺”。其中“乐”“射”和“御”作为贵族的体育课,带有明显的军事和教化目的。春秋以后,各国为增强战斗力,不仅鼓励广大庶民参与兵役,而且加强了对士兵的军事训练。如魏国吴起常用负重跑跳来锻炼士兵体能,将“魏武卒”打造成了精锐之师。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民间体育活动逐渐兴起,如齐国的蹴鞠、杂耍等。此外,养生体育也得到发展,形成“养神”和“养形”两大派别。
——摘编自李世华《中国古代体育简史》等
材料二 苏区到处都在进行体育比赛,发展红色体育运动。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一方面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刺杀、投掷、越障碍、跑步等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各种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把适当的生产活动体育化,把大众习作的东西体育化。1942年李富春在《新华日报》上指出:每个人都要有能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要经常地进行。120师“战斗队”、抗大总校、“八办”等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共同开展体育活动。
——摘编自《延安体育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体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和近代陕甘宁边区体育发展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意义。
18.(2022·辽宁·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清代,冰嬉是大型宫廷冰上活动的统称,每至冬日,皇帝亲自阅视大规模冰上射箭和冰嬉表演。满族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善于北方冰雪条件下的骑射、滑雪冰等,逐渐强大后入主中原、一统中国。乾隆帝曾言:“冰嬉盖以肄武习劳,隐寓练戎之意,不徒供岁时娱玩也。”可以说清代的冰嬉属于一种军事体育的性质。冰嬉仅供皇家娱乐,不允许民间观赏,后随清政府国力日衰而中断……
——摘编自叶榕《弋射、马术、蹴鞠……传统艺术中的竞技与体育》
材料二 溜冰新潮是在清末中西方文化冲突碰撞中形成的……溜冰打破长幼、男女尊卑界限,向所有人开放了一个转向自由、平等、共情、共融的文化秩序。在国势衰弱的背景下,“体格落后的民族”与善于溜冰的西洋各国进行对比,溜冰与否成为民族兴衰的“明证”,被社会精英看做“保国保种”的途径。1922年北洋政府将滑冰(溜冰)等现代体育项目陆续纳入体育课程。“身体——国家”的身体观实则是儒家“修身——治国”的身体观的转译,个人与家国观念从儒家转向了近代民族主义,溜冰将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推进了民众日常生活,逐步形成了国家、社会精英与民众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秩序和现代国家建构的文化实践。
——摘编自杨宇菲、张小军《文化共融:中国近代冰雪大众文化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朝初期与晚清民国时期冰上活动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民国时期溜冰新潮的影响。
19.(2022·广西·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的体育活动根植于汉代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之中。汉初,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发展。70多年后,“射、御、数”的体育教育被从“六艺”中剔除,竞争性和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也逐渐变成了传习封建礼节、宣传封建道德的手段。东汉时期,更多的人追求“长生不死”和“肉体成仙”,所以,这时的体育活动特别注意保健和强身功能。当时,讲求呼吸守意的习禅方法与养生健体相互结合,也为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钱文军《汉代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基础》
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发源地,足球、拳击、橄榄球、高尔夫球、保龄球和部分水上项目基本上都起源于英国贵族们热衷的“户外运动”。它在18世纪到19世纪首先完成了竞技体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迅速演变成了有组织、有规则、商业化、职业化为总体特征的现代体育运动,由此创造了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新体育形态,对现代竞技体育具有改革性的国际影响力。现代竞技体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特定的时期以一种特定的形态呈现,与英国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经验主义理性传统和注重绅士风度的文化传统为现代竞技体育的起源提供了文化土壤,造就了现代竞技体育理性化、科学化、规范化和追求公平竞争的文化先进性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现代竞技体育与传统竞技体育的区别所在,也是其能够向世界范围传播开来的内源性动力。
——甄嫒圆、缪佳的论文《论英国文化传统对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
材料三 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一方面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刺杀、投掷、越障碍、跑步等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各种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把适当的生产运动体育化,把大众习作的东西体育化。1942年,李富春在《新华日报》上指出:每个人都要有能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要经常的进行120师“战斗队”、抗大总校、“八办”等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共同开展体育活动。
——摘编自《延安体育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两汉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对体育发展产生的相应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体育走向现代化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当代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意义。
20.(2022·辽宁朝阳·高三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年份 事件
50年代 1950年,新中国的第一个体育代表团应邀访问苏联;同年,新中国接待了第一个苏联体育代表团。 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乒乓球成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窗口。 1954年,由于国际体育组织中有人制造“两个中国”,中国宣布退出国际奥委会。
60年代 1962年,中国第一次向非洲国家加纳派出了援外教练组,并承担了援助建设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的任务。 1966年,中国参加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
70年代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实现“小球推动大球”。 70年代末,国际奥委会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80年代以来 1984年,在第二十三届夏季奥运会上,我国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2015年,中国获得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
根据表格中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取两个时间段解读我国“体育外交”的历程,并进行总结。(要求:逻辑清晰,解读准确,总结合理。)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根据内容讲述的是面对战争状态,管仲动员奖励齐国百姓善于游泳的百姓,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可见,当时意识到体育运动的军事价值,D项正确;社会尚武风气浓厚,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排除B项;列国争霸战争频繁符合史实,但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军中伎痒骁智材,竞驰骏逸随我来。护军对引相向去,风呼月旋朋先开……儒生疑我新发狂,武夫爱我生雄光……”等信息可得出,唐朝社会推崇尚武与刚健的精神,B项正确;唐朝诗歌内容多样化,非以描写体育运动为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体育运动与道德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强调体育运动的内涵,并不是形式多样,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3.B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唐代女子大马球俑”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所以图片说明唐代开放昂扬的社会风气,故B项正确;男女地位趋于平等,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摆脱儒家思想束缚,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文体水平领先世界,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木兰秋狝中有蒙古王公贵族的参与,和有利于强化蒙古贵族对清政府认同,增强清王朝的向心力,A项正确;木兰秋狝主要是贵族参与,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无关,排除B项;木兰秋狝是为了强化清王朝的向心力,并不是在贯彻体育强国的理念,也不是贵族的也蛮习俗,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5.D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示中的人物穿着以及行为可以用于研究唐代的服饰和体育发展,①正确;图示内容不能反映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最早”,②错误;根据“接待使臣”可知可用于研究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③正确;图示内容与中华文明的海外影响无关,无法体现,④错误。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6.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唐代参与体育活动的女性遍及社会各个阶层”、“所涉项目包括乐舞、打球、竞渡、射猎、弹棋、博弈等。广大平民妇女以及优伶、伎女等,也都能在闲暇的时间,加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可知,这一时期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崇尚体育活动,反映了当时健壮武勇的社会风气,所以D正确;材料内容主要涉及女性参与体育运动,没有体现“妇女成为建设的主要力量”,所以A错误;材料内容与“重武轻文”无关,所以B错误;理学产生于宋朝,所以C错误。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唐诗关于体育项目活动繁多的描述,体现出唐代生机勃勃、活跃健康的画面,反映了唐代豪迈奔放的时代精神,故选C项;体育诗记录的有体育娱乐活动,但不一定所有诗人都热爱体育活动,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都是城市生活,故B项错误;尽管民间开展的体育健身活动形式多样,但是在古代社会,普通民众生活艰辛,许多人为生活奔波劳累,不可能实现全民健身,故D项错误。
8.B
【解析】
【详解】
材料“《宋太祖蹴鞠图》”“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是对宋朝时期蹴鞠活动的描述,说明的是美术作品是社会历史现实的反映,B正确,D排除;材料未涉及蹴鞠活动对军事力量的影响,A排除;材料无法得出宋朝是蹴鞠运动的最鼎盛时期的结论,C排除。故选B。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不过以前大都是国内球队的友谊练习,胜的固不足以言勇,败的也不能说是耻辱。现在呢,由自己练习进而到国际比赛了”可以看出,过去是国共内战,现在面对民族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要一致对外,打“国际比赛”,C项正确;材料与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一致对外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中国体育活动发展无关,排除B项;此时处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北洋军阀混战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0.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05年,京师大学堂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创办运动会体现了向西方学习,不仅强健了学生的体魄,还有利于培养蕴含于体育运动中的民主精神、团队精神,也体现了我国教育的近代化,但其提出的“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的口号体现了仍保留封建残余,说明这时期中国教育从传统向近代嬗变的过程,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式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但不符合题干中“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的口号,因此选项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京师大学堂举办的一次运动会,不代表体育强国已经成为社会潮流,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代学堂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但不能表述为“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1.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召开”“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运动会本身就具有激发斗志的作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加之毛泽东提出的“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体育方针,更加有利于鼓舞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D项正确。敌后根据地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才建立,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是反帝反封建,因此“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生活”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1933年正值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乒乓球运动员的精神激励中国人,D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世界冠军引领潮流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体育与国际地位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3.A
【解析】
【详解】
通过材料观察可知,1943年为抗日战争时期,此时数学系的课程设置中不仅仅局限于数学知识,还有国文、中国通史等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认同的课程,三个学年中都有体育和军训,培养学生尚武之风,保家卫国;此外课程设计中还有一部分化学、物理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理科素养,服务于抗日战争需要,说明湖南大学践行以家国为已任的责任担当,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抗战时期湖南大学的课程,反映出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课程设置,不能表明完成了近代化的转型,排除B项;理学的格物致知,不在求科学之真,而在明道德之善,与材料理科课程设置侧重理论与实验、求科学之真并不一致,排除C项;中体西用体现的是以中国传统伦理纲常、政治制度为核心,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体西用的理念,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天主教会实施高压政策,中世纪的英国体育项目几乎消失,而英王亨利八世成立的射箭组织,则意味着英国逐渐摆脱天主教的控制,说明在天主教控制外的民族体育文化的复苏,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和人文精神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英国体育逐渐摆脱天主教的控制,B项不能体现材料这一主旨,排除B项;C项“全民体育目标”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5.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梭伦规定在地峡竞技会获胜可以得到100德拉克马(Drachma)的奖金,在奥林匹亚竞技会获胜可以得到500德拉克马的奖金”“获得竞技赛胜利的运动员除了获得所在城邦热烈而隆重的庆典仪式外,他还将获得前排观剧、终身公餐的资格与纪念奖品”等信息可知,雅典竞技运动获胜者可以获得丰厚奖金外还获得城邦的诸多特权,这一举措得到公民的认可,也就意味着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增强了,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在竞技会获胜者可以获得诸多奖励和特权,没有强调培养公民集体荣誉感,排除B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在竞技场上获胜者获得诸多的奖励和特权,没有体现人的价值,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民主政治对体育竞技发展的影响,无法得出民主政治促进体育竞技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6.B
【解析】
【详解】
建国后,中苏关系经历了结盟到分歧再到不结盟,苏联解体后与俄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成为中苏两国关系的转折点。此后,分歧渐大,影响两国关系走向,进而影响两国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中苏分歧扩大后有对抗,但不是冷战,排除A项;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对于体育一直高度重视,排除C项;体育报道数量与实际发生情况不是一回事,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原因:争霸战争的频繁各国统治阶级的倡导社会经济的发展养生学的发展(或医学的发展)私学的兴起。
(2)同:体育运动与军事训练结合体育类型多样体育逐渐大众化体育与生活相结合。
意义:增强人民体质增强民族凝聚力(或塑造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推动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促进中国体育近代化进程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解析】
【详解】
(1)原因:根据“秋以后,各国为增强战斗力,不仅鼓励广大庶民参与兵役,而且加强了对士兵的军事训练”得出争霸战争的频繁,各国统治阶级的倡导;根据“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民间体育活动逐渐兴起”得出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养生体育也得到发展”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养生学的发展和私学的兴起。
(2)同:根据“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一方面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刺杀、投掷、越障碍、跑步等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各种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把适当的生产活动体育化,把大众习作的东西体育化”得出体育运动与军事训练结合,体育类型多样,体育逐渐大众化,体育与生活相结合。意义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增强人民体质,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促进中国体育近代化进程,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18.(1)清初冰嬉活动是封建国家自身历史和现实发展的结果;晚清民国溜冰新潮深受列强侵略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清初冰嬉为政府主导;晚清民国溜冰为政府、社会精英、普通大众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清初冰嬉服务于儒家道德体系;晚清民国溜冰体现近代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清初冰嬉具有军事体育性质;晚清民国溜冰属于大众文化活动。
(2)影响:促进近代中国体育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推动社会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转变;推动思想解放、推动民众救亡图存的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发展;推动向近代社会转型。
【解析】
【详解】
(1)根据“满族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善于北方冰雪条件下的骑射、滑雪冰等”、“冰嬉盖以肄武习劳,隐寓练戎之意,不徒供岁时娱玩也”可知清初冰嬉活动是封建国家自身历史和现实发展的结果;根据“溜冰新潮是在清末中西方文化冲突碰撞中形成的……溜冰打破长幼、男女尊卑界限,向所有人开放了一个转向自由、平等、共情、共融的文化秩序”可知晚清民国溜冰新潮深受列强侵略与西方文化的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可知清初冰嬉为政府主导;晚清民国溜冰为政府、社会精英、普通大众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根据“清代的冰嬉属于一种军事体育的性质,冰嬉仅供皇家娱乐,不允许民间观赏,后随清政府国力日衰而中断”可知清初冰嬉服务于儒家道德体系,有军事体育性质;根据“溜冰将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推进了民众日常生活,逐步形成了国家、社会精英与民众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秩序和现代国家建构的文化实践”可知晚清民国溜冰体现近代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属于大众文化活动。
(2)根据“个人与家国观念从儒家转向了近代民族主义,溜冰将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推进了民众日常生活,逐步形成了国家、社会精英与民众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秩序和现代国家建构的文化实践”可知晚清民国时期溜冰新潮有利于促进近代中国体育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推动社会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转变;推动思想解放、推动民众救亡图存的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发展;推动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汉初“百家争鸣”客观上促进了体育发展;汉武帝后时期独尊儒术与宣传封建道德弱化了体育的竞技性;
东汉时期,道教和佛教思想促进了养生体育的发展。
(2)背景:工业革命提供物质保障;英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影响;交通便捷;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人口聚集;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
(3)特点:立足于自力更生;与军事训练结合;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盛行范围广;同国民党共同进行。
意义: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精神。
【解析】
【详解】
(1)影响:根据材料“汉初,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发展”,可知汉初“百家争鸣"客观上促进了体育发展;“竞争性和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也逐渐变成了传习封建礼节、宣传封建道德的手段”可知汉武帝后时期独尊儒术与宣传封建道德弱化了体育的竞技性;根据材料“讲求呼吸守意的习禅方法与养生健体相互结合,也为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可知东汉时期,道教和佛教思想促进了养生体育的发展。
(2)背景:根据材料“它在18世纪到19世纪首先完成了竞技体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可知工业革命提供物质保障;根据材料“现代竞技体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特定的时期以一种特定的形态呈现,与英国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可知英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从交通、城市化、经济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交通便捷;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人口聚集;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
(3)特点:根据材料“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可知立足于自力更生;根据材料“一方面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刺杀、投掷、越障碍、跑步等活动”可知与军事训练结合;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开展各种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把适当的生产运动体育化,把大众习作的东西体育化”可知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根据材料“每个人都要有能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要经常的进行120师“战斗队”、抗大总校、“八办”等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共同开展体育活动”可知盛行范围广;同国民党共同进行。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经济、国民素质、文化娱乐、社会精神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精神。
20.①50年代,在冷战形势之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封锁孤立中国。为捍卫国家主权,新中国断绝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加大与社会主义国家开展体育交流乒乓球比赛成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窗口。
②60年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积极调整外交政策,致力与亚非拉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开展外交关系,对亚非国家开展体育援助,积极参加亚非国家体育活动。
③70年代,美苏争霸加剧,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乒乓外交”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与更多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开展体育交流。国际奥委会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④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长,中国外交迎来新局面,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先后举办奥运会和获得冬奥会举办权。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并将于2022年举办冬奥会。
总结:中国体育外交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体育外交维护了国家利益,推进了国际交流也反映了中国外交根据国内外形势,及时调整,与时俱进。中国体育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展现了中国新时代的开放包容和拼搏进取。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50年代,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即冷战形式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封锁孤立中国。为捍卫国家主权,新中国断绝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加大与社会主义国家开展体育交流乒乓球比赛成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窗口,考生也可选择其他时代,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概括我国“体育外交”的历程,最后进行总结。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