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美育 专项训练(word版含解析)--2022届高考历史三轮专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五育并举-美育 专项训练(word版含解析)--2022届高考历史三轮专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9 16:3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育并举-美育
一、单选题(16题)
1.(2022·安徽·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1月31号,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下图所示)亮相中国虎年春晚舞台,可谓“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这件青铜面具宽颐广额,面庞夸张,眉、眼、鼻、唇、耳等线条流畅,棱角分明,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同址出土的还有铜尊、铜壘、玉璋、玉琮等众多文物,这显示出蜀地与中原、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联系紧密。这些文物可用来说明
A.古蜀国宗教礼仪较发达 B.巴蜀地区的手工技艺国内领先
C.巴蜀文明的圆融内敛性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
2.(2022·重庆·三模)下图为陕西长安县韦洞墓出土的彩绘打马球俑。马球运动源于波斯,唐初经西域传入中国,李唐王室因“善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义不可舍”而大力倡导,马球运动风靡全国。据此可知唐代
A.豪迈进取开放的时代风貌 B.市民阶层娱乐活动丰富
C.外来文化已成为社会主流 D.皇室喜好决定社会风尚
3.(2022·山西·一模)下图为五代宋初画家卫贤绘制的《闸口盘车图》。画面左边画了磨坊的主体建筑,右侧画了酒楼。50多个人物活动穿插于图中,其中有磨坊的民工、正在关卡查点和饮酒作乐的官吏等。该作品
A.体现了文人画的特征 B.说明宋代商业空前发展
C.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 D.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4.(2022·湖南衡阳·一模)如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林七贤砖画》,描绘了“七贤”游于竹林之下,饮酒清谈,抚琴吟诗,过着纵情山水、放荡不羁的生活。这反映出
A.士族阶层生活奢靡 B.门阀政治日益衰落
C.文人画与时代关联 D.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5.(2022·河南濮阳·高三开学考试)下图为1972年在甘肃嘉峪关发掘的魏晋壁画。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
A.西北与中原的贸易往来频繁
B.经济重心向西北移动
C.中原先进生产方式向外扩展
D.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
6.(2022·浙江·高三开学考试)文化建设与时代相适应,如图所示文化建设活动从本质上体现了
A.秦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大业 B.小篆成为秦代唯一书写字体
C.古代文字向简化的方向发展 D.战国时期区域文化差异较大
7.(2022·山东菏泽·高三期末)《耕织图》被称为“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下面两幅耕织图( )
南宋耕织图(1143年) 图1 雍正像耕织图(1769年) 图2
A.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原貌 B.并不具有任何史料价值
C.反映了古代牛耕技术进步缓慢 D.表明清朝印刷术的进步
8.(2022·辽宁沈阳·一模)下图为仰韶文化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人形葫芦瓶。《诗经·大雅·绵》中“绵绵瓜瓞,民之出生”中的“瓜瓞”即为葫芦。彝族古歌《梅葛》记载:葫芦中诞生了汉、彝、苗、藏等九族,类似传说在土家族、侗族等皆有流传。这体现了( )
A.先民文化基因的相似 B.跨地域农产品的交流
C.早期国家意识的产生 D.多元一体格局的确立
9.(2022·江西·高三阶段练习)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晚商大墓,号称“江南商代第一墓”。墓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中虎纹最为亮眼,前所未见。下图中的伏鸟双尾虎更是把虎的艺术形象和对虎的崇尚表现到极致。据此可判定
A.南方逐渐成为青铜文化中心 B.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虎纹正日益成为王权的象征 D.青铜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10.(2022·广东珠海·高三期末)下图是1960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贰元币背面图像。此图
A.说明了社会主义化在全国己经实现 B.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即将顺利完成
C.体现了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D.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调整的必要性
11.(2022·浙江·高三开学考试)下图是漫画《条约的破坏者》,写有“日本”字样的大炮穿透了《九国公约》、《非战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和机构。一颗炮弹从炮膛里飞出,飞向远处中国沈阳的亭阁。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2.(2022·广西广西·高三阶段练习)下图是建国初期部分电影海报,《女司机》讲述了孙桂兰等人克服困难和“个人主义”成为女火车司机的历程,《走向新中国》讲述了一位留美工程师从徘徊苦闷到积极投身钢厂技术改造的故事,《一贯害人道》揭露反动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的罪行。
1950年《女司机》 1951年《走向新中国》 1952年《一贯害人道》
这些影片主题
A.落实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具有鲜明的阶级斗争色彩
C.配合了国家工业化大发展 D.引导新社会价值观念构建
13.(2022·黑龙江·一模)图1为1911年《妇女时报》上题为“破天荒中国女子之凌空”的图像,图2为1913年《小说时报》上的“上海鲍金莲乘飞艇图”,两幅图像都是虚构的经过艺术加工的,由此可见民国初年
A.女性职业有了新选择 B.平权平等观念的传播
C.飞机制造业发展迅速 D.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
14.(2021·河北·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高三期中)火花是火柴盒上的贴花图案,也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特征。下面是民国初年的火花《父子书写共和万岁》。该火花图案从侧面反映当时中国
A.民主政治制度日渐成熟 B.广大民众拥护共和制度
C.工商业界反对帝制复辟 D.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
15.(2022·山东山东·一模)下图浮雕中,纳尔迈(公元前31世纪埃及统治者)高坐九级台阶上的殿堂,上方有保护他的女神,身后是其随从,前方是牛、羊、俘虏等战利品。据此推知,当时的埃及
A.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B.对外征战无往不胜
C.建立完备官僚系统 D.农业生产备受重视
16.(2022·广东汕头·一模)由如图可知,作者认为1793~1848年法国
左为1793年两位平民的对话:一人说:我老婆刚生了一个男孩……我不知道应该给他取什么名字?”另一人回答说:“要是我,就给他取名为凯撒,这至少是真正的共和派!”
右为1848年的场景:一位平民手拿报纸坚定地说:“我要选路易·拿破仑(拿破仑侄子,后为第二帝国皇帝)。”
版画作者:【法国】古斯塔夫·多雷(1832~1883年)
A.民主共和已成为政治共识 B.启蒙运动扩展至社会底层
C.第三等级政治影响力增强 D.民众对专制主义认识不清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17.(2022·山东日照·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为出土的西夏王朝雕版、活字印刷品。
图1雕版西夏文《天盛改旧新订律令》 图2西夏活字印刷(农户向官府)纳粮收据
图3雕版西夏文《论语》 图4西夏文佛经(古代中国最早的木雕版)
分析说明材料中出土文物的史料价值。
18.(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一瓶小可乐,见证大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7年,可口可乐总裁马丁访问北京,提出希望重返中国并在中国设厂。
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从1979年起,用寄售方式由中粮总公司安排销售。1979年1月24日,3万箱可口可乐被运到广州、上海和北京的大商场和宾馆寄卖,标志着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
——据马立诚《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
材料二 1993年可口可乐公司与原轻工业部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提出了一个基于“真诚合作、共同发展”原则的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这个规划,可口可乐公司在此后5年里发展10家装瓶厂,多数分布在中国中西部中心城市,包括西安、武汉、沈阳、青岛、哈尔滨、太原、昆明、合肥、成都等地。至此,可口可乐公司在华投资已经实现了从广州、北京等“点",发展到东部沿海一线,最后到覆盖全国一片的发展历程。可口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取得了首屈一指的地位,可口可乐投产的企业经营状况多数良好。
——据王志乐《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投资与发展》
材料三 1995年可口可乐与中国奥委会合作,在中国举办“可口可乐”奥运民俗雕塑大赛。如图所示为中国提交的获奖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脸谱,描绘的人物栩栩如生,创意灵感来源于生、旦、净、末、丑5种京剧行当。在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访华期间,夫人希拉里与中国“希望工程”孩子见面,学生向她赠送了此雕塑的微型版,希拉里说:这是她一生中见到的最漂亮的可口可乐瓶子。此作品现被收藏在可口可乐亚特兰大博物馆中。
——摘编自陈楠《可口可乐瓶与奥运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可口可乐重返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加以说明。
19.(2022·广东·金山中学高三阶段练习)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一
领域 中古时期文化交流与传播情况摘编
数学、天文地理 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成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10世纪,阿拉伯人修正古希腊人托勒密关于太阳轨道和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科学技术 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在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哲学思想 9世纪阿拉伯人将希腊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11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又转译为拉丁文,传入西欧,启发西欧的思想文化。
医学 10世纪阿拉伯人总结希腊、印度等地区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在西方医学研究中使用。11世纪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在《医典》一书中把脉象区分为48种,其中有35种与中国的脉象名称相同。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举例说明。
(2)阅读材料二,归纳《中国孤儿》与《窃国贼》两个剧本的相似之处,并从两个剧本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背景和影响。
20.(2022·山东·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摘自1910年《小说月报》第4刊《飞艇图》。
已时人对飞艇的描述,涉及结构、载重量、操作方法等,将其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来讴歌,也提到气球可能成为重要的战争武器。但中国的科学小说家,不讨论这武器到底属于何方,也不考虑空气动力、飞行速度以及太空中的失重等。此外,画报也不忘引经据典,《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说法也用于飞艇描述。
——摘编自陈平原《晚清科学小说为何先天不足》等
提取材料信息。谈你对当时国人关于”飞艇“措述的认识,并加以的阐释(提取信息不能照抄原文,观点明确,阐释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三星堆青铜大面具应是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的重要代表,它具有古巴蜀文明的鲜明特征,又与同一时期的中原文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联系紧密,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D项正确;仅凭一件青铜器不能说明古蜀国已具有较发达的宗教礼仪制度。也不能说明巴蜀地区手工业技艺国内领先,排除A、B两项;根据材料中青铜大面具“线条流畅,棱角分明”“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联系紧密”等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球运动从波斯传入,由皇室贵族的提倡风靡全国,马球运动中体现了尚武因素,反映唐代开放进取,崇尚阳刚力量的社会风尚,A项正确;马球主要是在贵族中盛行,且唐代没有形成市民阶层,排除B项;C、D项的表述都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项。
3.D
【解析】
【详解】
结合题中的关键信息采用了写实的手法和当时社会的生活情景,可知这幅画描绘的是现实生活,D项正确;这幅画描绘的是现实生活,属于风俗画,排除A项;材料“磨坊的主体建筑”体现的是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描绘的是社会发展状况,无法体现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解析】
【详解】
竹林七贤游于竹林之下,饮酒清谈,抚琴吟诗,过着纵情山水、放荡不羁的生活,这与传统儒家思想注重社会责任感的要求存在冲突,所以反映出主流思想受到冲击,D项正确;竹林七贤的这些生活方式并不能反映出士族阶层的生活奢靡,排除A项;当时门阀政治日益强化,而非衰落,排除B项;图示的砖画不属于文人画,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解析】
【详解】
通过观察魏晋壁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肃嘉峪关一带,即西北地区“汉族牧民”“鲜卑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等,反映出汉族的农业、手工业等技术已传播到西北地区,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方式向外扩展,C项正确;“贸易往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魏晋时期北方游牧经济发展,农耕地区缩小,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并未向西北移动,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已“普及”到了“全国”,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秦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实现了文字的统一,本质上体现了秦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大业,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唯一书写字体,结合所学可知,秦代就出现了隶书,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简化,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一些诸侯国文字看,存在较大相似之处,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南宋和清朝雍正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都是铁犁牛耕,反映了古代牛耕技术进步缓慢,C项正确;A项错在“真实”,《耕织图》渗透子绘画者一定的主观色彩,排除A项;《耕织图》是文献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B项;从材料没有得出清朝印刷术是否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人形葫芦瓶”“《诗经·大雅·绵》中‘瓜瓞’即为葫芦”“葫芦中诞生了汉、彝、苗、藏等九族”等信息可知,各民族的起源有着共同的特征,体现先民文化基因具有相似性,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是跨地域农产品的交流,排除B项;早期国家意识是指存在地域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排除C项;此时尚未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9.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虎纹青铜器最为亮眼,前所未见”可知,江西地区崇尚虎纹,虎纹是其一大特色,由此可得出青铜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D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南方逐渐成为青铜文化中心,而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只介绍了江西地区的青铜文化,没有体现出南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B项;材料中的虎纹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是王权的象征,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60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贰元币背面图像”可知图中工人积极参与机器生产,体现了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新风尚,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排除A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工人积极参与生产,并没有体现经济调整的必要性,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1.A
【解析】
【详解】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破坏国际法,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行为,符合材料所示的“穿透了《九国公约》、《非战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和机构。一颗炮弹从炮膛里飞出,飞向远处中国沈阳的亭阁”,A项正确;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发生在华北地区,故排除BC项;八一三事变发生在上海,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成为女火车司机的历程”、“积极投身钢厂技术改造的故事”、“揭露反动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的罪行”等相关信息可得,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引导着社会价值观朝正确方向发展,D项正确;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一五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3.B
【解析】
【详解】
两幅图像中虚构女子乘坐飞机,体现了对女性的重视,是平权平等观念的体现,B项正确;图示反映的是乘坐飞机,而不是从事于飞机有关的职业,排除A项;这两幅图像和飞机制造没有关系,排除C项;图中的女子形象是虚构的,因此不能说明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民国初年的火花《父子书写共和万岁》”可知火柴是人们广泛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在火柴盒上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反映出当时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D项正确;火花图案无法说明当时民主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否,且事实上也没有成熟,排除A项;火花上书写共和,不能说明广大民众都拥护共和制度,排除B项;此火花反映的时空信息无法判断是在帝制复辟前还是在复辟后,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纳尔迈高坐九级台阶上的殿堂,上方有保护他的女神,身后是其随从,前方是牛、羊、俘虏等战利品”可以看出,当时的埃及已经出现了等级及国家权力的象征,反映出国家已经初具雏形,A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战无不胜,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完备的官僚体系,排除C项;图片及材料中并没有农业生产,也不能体现重视,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6.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死,英国等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国大革命开始面临严重的危机。1793年6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代表法国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派,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高潮,因此有了左图百姓的看法。拿破仑在1804-1815年称帝,在拿破仑相关事件影响下,有了右图的看法,但是右图中的人忽略了法国大革命前的专制和拿破仑时期的不同,D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民主共和成为共识,排除A项;材料与启蒙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第三等级的政治影响力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7.这些出土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1表现的是西夏的法律制度,可供研究西夏的制度和社会治理情况;图2的纳粮收据可供研究西夏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状况;图3的双语双解字典,反映了西夏文化的发展以及与汉文化的交流、交融;图4的佛经反映了西夏佛教和文化的发展状况。
这些印刷品的出土表明西夏时期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对汉文化的学习、继承与发展。这些出土文物是研究西夏历史和边疆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宝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些出土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图1表现的是西夏的法律制度,可供研究西夏的制度和社会治理情况;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图2的纳粮收据可供研究西夏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状况;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图3的西夏文《论语》,反映了西夏文化的发展以及与汉文化的交流、交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图4的佛经反映了西夏佛教和文化的发展状况。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这些印刷品的出土表明西夏时期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对汉文化的学习、继承与发展;这些出土文物是研究西夏历史和边疆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宝贵的历史研究价值等方面回答。
【点睛】
18.(1)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美关系改善,中美建交;可口可乐总裁马丁个人的努力。
(2)说明: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迅速,积极向中西部地区扩大投资,形成了“点、线、片”结合的发展格局,在中国饮料市场首屈一指。
九十年代以来,邓小平南方讲话,解放了思想。十四大召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可口可乐借助传统文化,融入中国市场。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利于中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
【分析】
(1)
原因:根据材料一“……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美关系改善,中美建交;可口可乐总裁马丁个人的努力等方面分析可口可乐重返中国的原因。
(2)
说明:根据材料二“……可口可乐公司在此后5年里发展10家装瓶厂,多数分布在中国中西部中心城市,包括西安、武汉、沈阳、青岛、哈尔滨、太原、昆明、合肥、成都等地。至此,可口可乐公司在华投资已经实现了从广州、北京等‘点’,发展到东部沿海一线,最后到覆盖全国一片的发展历程。可口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取得了首屈一指的地位,可口可乐投产的企业经营状况多数良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迅速,积极向中西部地区扩大投资,形成了“点、线、片”结合的发展格局,在中国饮料市场首屈一指。根据材料三“1995年可口可乐与中国奥委会合作,在中国举办‘可口可乐’奥运民俗雕塑大赛。如图所示为中国提交的获奖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脸谱,描绘的人物栩栩如生,创意灵感来源于生、旦、净、末、丑5种京剧行当……”,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可口可乐借助传统文化,融入中国市场;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还得益于:九十年代以来,邓小平南方讲话,解放了思想;十四大召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等。最后总结说明。总之,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利于中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点睛】
19.(1)特点: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哲学、科技等诸多领域。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经历数百年。
阿拉伯人的中介地位:如印度文字,中国造纸术、印刷术等均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过程多元互动:东西方多地区及国家如印度、希腊、中国、阿拉伯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如10世纪阿拉伯人总结希腊、印度等地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在西方医学研究中使用等。
(2)相似之处:都吸收外国文艺成果,又结合本国国情,都进行剧本改编的艺术创作,均抨击当时本国的专制统治,都在当时社会民众中引起了一定反响。
选择《中国孤儿》的分析:背景:西欧处于封建专制王权和教会思想束缚下科学革命使人们逐渐形成理性思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推动人们思想解放
影响:有利于借鉴与吸收中国文化,推动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传播,推动了法国戏剧发展。
选择《窃国贼》的分析: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试图恢复帝制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思想解放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
影响:抨击袁世凯政权的反动统治,传播了民主观念,推动了中国戏剧发展。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可以从东西方交流的领域与内容、持续时间、中介人及过程中涉及到的国家和地区等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从领域与内容看,由表格的第一个纵栏“领域”可得,领域广泛、内容丰富,举例说明就是从具体内容看,涉及数学、天文、哲学、科技等诸多领域。从持续时间和历史发展看,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举例如数学方面的数字,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经历数百年。从中介人看,阿拉伯人具有中介地位,举例如印度文字,中国造纸术、印刷术等均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从过程和涉及到的国家和地区看,过程多元互动:从互动角度举例如东西方多地区及国家如印度、希腊、中国、阿拉伯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多元角度举例如10世纪阿拉伯人总结希腊、印度等地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在西方医学研究中使用等。
(2)第一小问相似之处,由材料二“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中国孤儿》剧本”、“有什么贵和贼”、“天生来大家平等”和“中国人郑正秋翻译梦士比亚戏剧《麦充白》,命名为《窈国贼》,在中国演出,形式是当时奉行的文明戏形式,即幕表制”可得,都吸收外国文艺成果,又结合本国国情,都进行剧本改编的艺术创作由材料二“士可杀而不可辱”、“请用理性、公正和习俗教化百官”、“大骂皇帝,冷朝热讽表世凯,借题发撑,影射时事”等信息可得,均抨击当时本国的专制统治由材料二“《卖国贼》每场演出观众必大受感触”、“1755年《中国孤儿》在巴黎上演,获得巨大成功”等信息可得,都在当时社会民众中引起了一定反响。第二小问剧本分析,首先这一小题是个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表现在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剧本来分析其背景和影响。如果选择《中国孤儿》的分析,背景可以考虑伏尔泰所处的法国启蒙运动时代,从政治和思想等角度思考,即西欧处于封建专制王权和教会思想束缚下科学革命使人们逐渐形成理性思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推动人们思想解放。影响需要从中法文化交流、对法国启蒙运动及戏剧的发展角度来分析,具体来说,从中法文化交流看,有利于借鉴与吸收中国文化从对法国启蒙运动角度看,推动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传播从对法国戏剧发展角度看,推动了法国戏剧发展。如果选择《窃国贼》的分析,背景应该从中国社会性质、民族危机、封建统治和思想解放等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方面,20世纪初年,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封建统治角度,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试图恢复帝制思想解放角度,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思想解放,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影响可以从对袁世凯统治、思想解放和中国戏剧角度分析作答。具体来说,从对袁世凯统治看,抨击袁世凯政权的反动统治从思想解放角度看,传播了民主观念从对戏剧发展看,推动了中国戏剧发展。
20.信息:晚清(1910年)、大众传媒、飞艇图“中国”英文标识描述飞能不全面、人类征服自然、飞艇可成为战争武器、救亡图存(爱国)意识、用传统文化解释现代科技等。
认识:晚清科普读物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
阐释: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国家的崛起,伴随着西学的传播,科技日益受到国人的关注;《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时人借飞艇讴歌人类征服自然能力,意识到飞艇可以作为战争武器,这有利于启蒙国人的科学意识,促进民族觉醒,教亡图存。但受限于认知水平和传统观念,作家们不讨论飞艇到底属于何方,不考虑空气动力、飞行速度以及太空中的失重等问题,对中国科学小说乃至中国科技的发展作用有限。
总之,晚清中国的科学小说反映了近代国人在探索教国救民的时代需求,但又受制于时代。
【解析】
【详解】
信息:根据材料内容,可以提取信息晚清(1910年)、大众传媒、《飞艇图》“中国”英文标识描述飞艇不全面、人类征服自然、飞艇可成为战争武器、救亡图存(爱国)意识、用传统文化解释现代科技等。认识: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晚清科普读物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阐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国家的崛起,伴随着西学的传播,科技日益受到国人的关注;根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根据材料“将其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来讴歌,也提到气球可能成为重要的战争武器。但中国的科学小说家,不讨论这武器到底属于何方,也不考虑空气动力、飞行速度以及太空中的失重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人借飞艇讴歌人类征服自然能力,意识到飞艇可以作为战争武器,这有利于启蒙国人的科学意识,促进民族觉醒,教亡图存。但受限于认知水平和传统观念,作家们不讨论飞艇到底属于何方,不考虑空气动力、飞行速度以及太空中的失重等问题,对中国科学小说乃至中国科技的发展作用有限。总之,晚清中国的科学小说反映了近代国人在探索教国救民的时代需求,但又受制于时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