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县圩丰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第三次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灌云县圩丰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第三次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16 20:3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圩丰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第三次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37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gōu( ▲ )火 ②huò( ▲ )达 ③酝niàng( ▲ ) ④轻飞màn( ▲ )舞
2.下面一段话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4分)
南方的暖冬,让人不由暇想起北方的冬季来:时令一到,木叶凋令,树没了往日鸟雀的喧闹,显得很寂廖;草,臣服于北风,把天地拉得更高远;水,明澈清冷,被冻得很深邃。要是下点小雪,就更精采了:站着别动,让雪花落在你的睫毛上,能看见它们在哭泣。
错别字




正确字




3.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3分)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冲它哭,它便冲着你哭;你冲它笑,它便冲着你笑。这恰如:悲观的人,把挫折视为烂泥潭,一点点陷入人生的困境; ▲ , ▲ , ▲ 。
4.默写(10分)
①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建《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 ▲ 《秋词》 )
⑤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⑥海纳百川,_________▲_________。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⑦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⑧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_。 (《杭州岳墓对联》)
5.口语交际。(4分)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⑴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_
⑵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 ▲_
6.名著阅读(6分)
⑴《洞中历险》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章叙述了汤姆和 ▲ 在岩洞里奇妙、曲折,紧张的历险过程。(2分)
⑵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4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全区各学校教师纷纷加入到“阅读经典,亲近母语”的读书活动中去,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B. 这位来自农家的残疾孩子孜孜不倦地在求学道路上探索前行,用自己的方式对成才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
C.为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数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指手画脚劝导交通倡行文明。
D. 从新城区到老城区,沿街庄重典雅的建筑,精致中透着秀气的园林,温文尔雅、朴实守礼的市民使游客们的喜悦油然而生。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
A.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B.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经过昨天一场大雨,使空气清新多了。
D.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基本的标准。
二、阅读与分析(5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第9—10小题。(7分)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3分)


10.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4分)
                 ▲                
                 ▲                     
(二)阅读《三峡》,回答第9—10小题。(17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略无阙处( ▲ ) (2)自非亭午夜分( ▲ )
(3)虽乘奔御风( ▲ ) (4)素湍绿潭( ▲ )
12.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3分)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分)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分)

1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第一层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入云。
B.本文第二层写水势,先写水之美,后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15.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依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三)阅读《济南的冬天》一文的片段,完成16—20题。(16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6.选文第①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指出几个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3分)

17.“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阅读①段,你认为“最妙”具体表现在哪里?(3分)


18.第①段划线句是运用了想象还是联想的写作手法,“更美的山的肌肤”是指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描写一下。(4分)


19.“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20.选文语言准确生动,多处运用了修辞方法,请找出一处,写出它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并赏析,其好在哪里?(3分)
原句(修辞手法) ▲
赏析 ▲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13分)
有你的冬天不会冷 周萍
我小时候到全乡唯一的一所小学读书,要通过一条小路,小路两旁是空旷的麦田。我很怕冬天,尤其怕在冬日的清晨走上那条小路。干冷的北风迅疾地窜进我的袖管裤管,畅通无阻地一寸寸割过我的皮肤,那种寒冷的感觉我清楚地记得。
学校,同样让我感到寒冷。同学拒绝带我一起玩,他们常常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股脑地扔给我,留我一个人在教室里搓着冻僵的手一本一本地做。我知道我穷,衣衫破旧,又不会说话,很不讨人喜欢。说实话,我那时真是自卑。感觉自己就像是田埂边上的那一丛枯茅草,卑微地匍匐在凝满寒霜的泥土上,了无生机。
那个冬日的清晨,阳光似乎格外灿烂。靠窗坐着的孩子“来了来了”地喊着时,我看见一个微胖的中年男子一颠一颠地从阳光里走进教室。这是我们新来的数学老师,姓杨。那节课他提问同村卖豆腐家的二虎子:两点之间,线段短还是曲线短?二虎子抓耳挠腮答不出来。杨老师嗓门一下子大起来:在麦地里丢一块骨头,放开狗,那狗肯定是笔直地飞窜过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狗都懂的道理……我一下子想起了家里养的小黑,每次我扔出一块饼子,小黑总是箭一般地窜过去。这个例子竟让我对杨老师生出一些崇拜,尽管他脸上少有笑容,我却在他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子亲切。
我于是第一次喜欢上一个老师,连带着喜欢上了他教的数学。当伙伴们又把本子扔给我时,我心里竟充满了快乐。我快乐地一本本地算来算去,算着算着,我的数学就突飞猛进。我成了全班的焦点。伙伴们不再把本子随手扔给我,他们央求我把作业借给他们抄,然后把家里带来的好吃的塞在我的手里。清晨上学,二虎子主动在村口等我,常常会递给我一张煎饼,里面夹着几块豆腐。我咬着豆腐和二虎子在小路上一溜小跑,天气似乎不是那么太冷了。
快要放假时,下雪了。雪很大,一脚踩下去,齐到脚脖子。中午时我带了干粮,杨老师办公室有一个煤炭炉子,我可以在那上面热着吃。那天我走进办公室,炉子上正搁着一个小铝盆,满满一盆的白菜,还有牛肉;已经煮开了,几片红艳艳的牛肉在白菜间一跳一跳,发出快乐的“咕噜咕噜”声。我的嘴里不知从哪一下冒出了那么多口水,我艰难地咽下去,听见喉间“咕咚”一声。
办公室的老师见我来了,把小盆端下来放在旁边的凳子上。我拿着干邦邦的煎饼在炉子上烤,尽量不去想旁边小盆里的牛肉。可是,那牛肉的香气却始终缠绕着我眼角的余光。我忽然为心中这强烈的渴望难为情,那刚刚散去的自卑又重新笼上心头。就在我站起身想要离开时,杨老师走了进来,办公室的那位老师招呼他:老杨,正等你呢。杨老师看了一眼我手里的煎饼,很随意地问了一句:怎么没带菜呀?我的脸 “腾”地一下热起来。我任他从我手里拿过煎饼,任他在煎饼里裹了几筷子菜,然后我感觉到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了句:好样的,好好学,长大肯定会有出息的……
那个冬日的中午,我坐在校园的一处墙角根下,用我尖利的小牙齿咬着渐渐变冷变硬的煎饼,咀嚼着杨老师的那句话。学期结束前的全校大会上,校长给单科和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发奖,我一趟一趟地上去领奖。杨老师用他那特有的大嗓门在班里狠狠地把我表扬了一番。我还拿到了三块钱奖金,我用这三块钱给自己挑了一本数学应用题集,给家里买了一斤肉,还买了一大堆花生瓜子。那天我拎着一大堆东西走在那条小路上,我一边走一边用脚踢着路边的积雪,忽然间发现积雪覆盖下的枯茅草的根部竟泛出了一丝新绿,我蹲下身仔细地看了好一会,然后很快乐地自个儿笑起来……
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一直相信。很想告诉杨老师,因为他,我的冬天不再寒冷。
21.文章开头两节写“我”寒冷,原因有哪些?(4分)
答: ▲

22. 文章第4节“当伙伴们又把本子扔给我时”,为什么“我心里竟充满了快乐”?(4分)
答: ▲
23.请从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积雪覆盖下的枯茅草的根部竟泛出了一丝新绿。
答:形式上:它与前面“ ▲ ”相照应;
内容上: ▲
三、发现?体悟?创造(60分)
24.题目:我收到的一份厚礼
提示:我们曾收到过许多礼物,它们来自我们亲爱的家人、挚爱的朋友,甚至还有素不相识的路人和一直默默较劲的竞争对手……,这些礼物,也许是一个可爱的布绒玩具、一本精彩神奇的《哈里?波特》,或者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心中无比珍贵。
要求:①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按照规定的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②不少于500字。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圩丰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第三次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37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gōu( ▲ )火 ②huò( ▲ )达 ③酝niàng( ▲ ) ④轻飞màn( ▲ )舞
2.下面一段话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4分)
南方的暖冬,让人不由暇想起北方的冬季来:时令一到,木叶凋令,树没了往日鸟雀的喧闹,显得很寂廖;草,臣服于北风,把天地拉得更高远;水,明澈清冷,被冻得很深邃。要是下点小雪,就更精采了:站着别动,让雪花落在你的睫毛上,能看见它们在哭泣。
错别字




正确字




3.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3分)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冲它哭,它便冲着你哭;你冲它笑,它便冲着你笑。这恰如:悲观的人,把挫折视为烂泥潭,一点点陷入人生的困境; ▲ , ▲ , ▲ 。
4.默写(10分)
①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建《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 ▲ 《秋词》 )
⑤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⑥海纳百川,_________▲_________。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⑦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⑧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_。 (《杭州岳墓对联》)
5.口语交际。(4分)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⑴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_
⑵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 ▲_
6.名著阅读(6分)
⑴《洞中历险》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章叙述了汤姆和 ▲ 在岩洞里奇妙、曲折,紧张的历险过程。(2分)
⑵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4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全区各学校教师纷纷加入到“阅读经典,亲近母语”的读书活动中去,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B. 这位来自农家的残疾孩子孜孜不倦地在求学道路上探索前行,用自己的方式对成才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
C.为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数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指手画脚劝导交通倡行文明。
D. 从新城区到老城区,沿街庄重典雅的建筑,精致中透着秀气的园林,温文尔雅、朴实守礼的市民使游客们的喜悦油然而生。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
A.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B.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经过昨天一场大雨,使空气清新多了。
D.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基本的标准。
二、阅读与分析(5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第9—10小题。(7分)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3分)


10.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4分)
                 ▲                
                 ▲                     
(二)阅读《三峡》,回答第9—10小题。(17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略无阙处( ▲ ) (2)自非亭午夜分( ▲ )
(3)虽乘奔御风( ▲ ) (4)素湍绿潭( ▲ )
12.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3分)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分)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分)

1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第一层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入云。
B.本文第二层写水势,先写水之美,后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15.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依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三)阅读《济南的冬天》一文的片段,完成16—20题。(16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6.选文第①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指出几个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3分)

17.“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阅读①段,你认为“最妙”具体表现在哪里?(3分)


18.第①段划线句是运用了想象还是联想的写作手法,“更美的山的肌肤”是指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描写一下。(4分)


19.“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20.选文语言准确生动,多处运用了修辞方法,请找出一处,写出它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并赏析,其好在哪里?(3分)
原句(修辞手法) ▲
赏析 ▲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13分)
有你的冬天不会冷 周萍
我小时候到全乡唯一的一所小学读书,要通过一条小路,小路两旁是空旷的麦田。我很怕冬天,尤其怕在冬日的清晨走上那条小路。干冷的北风迅疾地窜进我的袖管裤管,畅通无阻地一寸寸割过我的皮肤,那种寒冷的感觉我清楚地记得。
学校,同样让我感到寒冷。同学拒绝带我一起玩,他们常常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股脑地扔给我,留我一个人在教室里搓着冻僵的手一本一本地做。我知道我穷,衣衫破旧,又不会说话,很不讨人喜欢。说实话,我那时真是自卑。感觉自己就像是田埂边上的那一丛枯茅草,卑微地匍匐在凝满寒霜的泥土上,了无生机。
那个冬日的清晨,阳光似乎格外灿烂。靠窗坐着的孩子“来了来了”地喊着时,我看见一个微胖的中年男子一颠一颠地从阳光里走进教室。这是我们新来的数学老师,姓杨。那节课他提问同村卖豆腐家的二虎子:两点之间,线段短还是曲线短?二虎子抓耳挠腮答不出来。杨老师嗓门一下子大起来:在麦地里丢一块骨头,放开狗,那狗肯定是笔直地飞窜过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狗都懂的道理……我一下子想起了家里养的小黑,每次我扔出一块饼子,小黑总是箭一般地窜过去。这个例子竟让我对杨老师生出一些崇拜,尽管他脸上少有笑容,我却在他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子亲切。
我于是第一次喜欢上一个老师,连带着喜欢上了他教的数学。当伙伴们又把本子扔给我时,我心里竟充满了快乐。我快乐地一本本地算来算去,算着算着,我的数学就突飞猛进。我成了全班的焦点。伙伴们不再把本子随手扔给我,他们央求我把作业借给他们抄,然后把家里带来的好吃的塞在我的手里。清晨上学,二虎子主动在村口等我,常常会递给我一张煎饼,里面夹着几块豆腐。我咬着豆腐和二虎子在小路上一溜小跑,天气似乎不是那么太冷了。
快要放假时,下雪了。雪很大,一脚踩下去,齐到脚脖子。中午时我带了干粮,杨老师办公室有一个煤炭炉子,我可以在那上面热着吃。那天我走进办公室,炉子上正搁着一个小铝盆,满满一盆的白菜,还有牛肉;已经煮开了,几片红艳艳的牛肉在白菜间一跳一跳,发出快乐的“咕噜咕噜”声。我的嘴里不知从哪一下冒出了那么多口水,我艰难地咽下去,听见喉间“咕咚”一声。
办公室的老师见我来了,把小盆端下来放在旁边的凳子上。我拿着干邦邦的煎饼在炉子上烤,尽量不去想旁边小盆里的牛肉。可是,那牛肉的香气却始终缠绕着我眼角的余光。我忽然为心中这强烈的渴望难为情,那刚刚散去的自卑又重新笼上心头。就在我站起身想要离开时,杨老师走了进来,办公室的那位老师招呼他:老杨,正等你呢。杨老师看了一眼我手里的煎饼,很随意地问了一句:怎么没带菜呀?我的脸 “腾”地一下热起来。我任他从我手里拿过煎饼,任他在煎饼里裹了几筷子菜,然后我感觉到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了句:好样的,好好学,长大肯定会有出息的……
那个冬日的中午,我坐在校园的一处墙角根下,用我尖利的小牙齿咬着渐渐变冷变硬的煎饼,咀嚼着杨老师的那句话。学期结束前的全校大会上,校长给单科和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发奖,我一趟一趟地上去领奖。杨老师用他那特有的大嗓门在班里狠狠地把我表扬了一番。我还拿到了三块钱奖金,我用这三块钱给自己挑了一本数学应用题集,给家里买了一斤肉,还买了一大堆花生瓜子。那天我拎着一大堆东西走在那条小路上,我一边走一边用脚踢着路边的积雪,忽然间发现积雪覆盖下的枯茅草的根部竟泛出了一丝新绿,我蹲下身仔细地看了好一会,然后很快乐地自个儿笑起来……
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一直相信。很想告诉杨老师,因为他,我的冬天不再寒冷。
21.文章开头两节写“我”寒冷,原因有哪些?(4分)
答: ▲

22. 文章第4节“当伙伴们又把本子扔给我时”,为什么“我心里竟充满了快乐”?(4分)
答: ▲
23.请从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积雪覆盖下的枯茅草的根部竟泛出了一丝新绿。
答:形式上:它与前面“ ▲ ”相照应;
内容上: ▲
三、发现?体悟?创造(60分)
24.题目:我收到的一份厚礼
提示:我们曾收到过许多礼物,它们来自我们亲爱的家人、挚爱的朋友,甚至还有素不相识的路人和一直默默较劲的竞争对手……,这些礼物,也许是一个可爱的布绒玩具、一本精彩神奇的《哈里?波特》,或者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心中无比珍贵。
要求:①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按照规定的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②不少于500字。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