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了解地球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演示”实验投影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类起源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雷迪实验和巴斯德实验;
2.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
3.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课件,原始生命诞生条件的视频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 “神创论 1,提出问题:地球上现在存在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每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产生的。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 1.“神创论”的观点是什么? 人们信服了吗? 学生聆听 学生回答: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最初创造了多少种生物,地球上现在就有多少种生物;而且生物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图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描述了解神创论 提高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自然发生论 (1). 雷迪的实验 观点:古代的人们认为:生物可以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而来。 有哪些例子? 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怎样推翻这一观点? 展示雷迪实验装置:1668年,意大利医师弗朗西斯科·雷迪设计了几组对照实验。 这个实验重复多次,结果都是敞口瓶中的腐肉生蛆,雷迪经过进一步观察苍蝇卵的发育过程,他认为蛆是苍蝇的卵孵化成的。 学生举例 生蛆、腐草化萤、白石生羊等。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试图思考分析 简述科学家是如何否定自然发生说的观点的 简单评价与分析雷迪的实验方法和手段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讨论,探究合作能力
(2)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生生论 展示: 1860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简单的实验:这就是著名的“鹅颈瓶实验” 实验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的生命,这就是生生论。 我们看这个观点的提出解决了地球上生命是怎样产生的问题了吗? 简述巴斯德的实验方法是如何彻底推翻自然发生说的 感受巴斯德实验的严谨性 通过思考,观察,讨论,感受科学的严谨和探索精神
化学进化可能吗 化学进化可能吗?这是古生物学家在地层中发现的35亿年前的蓝细菌化石,你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测? 解释:原始生命在35亿年前出现了,生物进化是可能的
化学进化学说 这也是目前被多数学者普遍能接受的观点,化学起源学说。科学家推测原始地球的条件是怎样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样通过化学途径形成的? 在各个假说的建立过程中,体会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化学进化学说 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1.原始地球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2.原始大气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3.生命物质的产生需要能量吗? 观看视频:原始地球 思考,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化学进化学说 活动:你怎样设计模拟实验?请思考:反应需要的能量来自哪里?怎样模拟原始海洋?怎样模拟原始大气成分? 可以自我进行反应装置的设计 思考讨论装置怎能设计,激发思维
米勒实验 1953年,23岁的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在实验室中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做了这样的实验,米勒的模拟实验装置:由烧瓶、密闭的火花室、冷凝装置、回流装置等几部分组成,A、B、C、D都模拟了什么条件? 分析模拟实验装置的ABCD都模拟哪些条件
我们再来观察米勒的模拟实验:实验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反应和循环之后,反应的结果怎样呢?(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分析:米勒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小结:化学进化学说 小结: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很多,但仍然只是一种假说。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诞生的时间在35亿年前~38亿年前 能有兴趣继续搜集相关资料 形成知识体系
宇生说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目前科学家还有一种推测: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或组成生命的物质可能来自于其他星球,这就是宇生说的观点。 展示麦田怪圈和UFO 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再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举例 谈论想法 引起兴趣,补充相关知识,扩展视野
7,小结: 7,小结:请用表格形式概述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小组讨论后总结。(师引导,同时课件展示表格内容) 学生回答 反馈总结 检测学习效果
七、当堂演练,课时巩固
八,板书设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