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难点名称 初步理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诗意,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味“思想感情,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古诗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不理解诗意的情况下,更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谈话引入,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诗人为什么对农村生活那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去感受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简介诗人。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南宋名臣、文学家。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3.解释课题。 看到题目你是怎么理解题意的?师引导:“田园”指的是农村,“杂兴”随性而写的诗,“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对,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4.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师引导:请跟老师一起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生自由读诗,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师引导: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1)学习诗的前两句。 ①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通过了解古诗的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②师引导:在读的过程中,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1: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相机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片) 示例2: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 ③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 ④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后两句。 学习诗的后两句。 ①师引导: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②示例: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③师继续引导想象: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民们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 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④师引导: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 ⑤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 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悦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可以看出作者的热爱之情。 6.回顾诗意。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作者为南宋诗人范成大,展现了一幅江南初夏乡村的美好画面,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小结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初夏田园风光、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