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唱歌 美丽的黄昏|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唱歌 美丽的黄昏|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3-29 22:5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唱歌《美丽的黄昏》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丽的大自然” 唱歌课《美丽的黄昏》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三部轮唱肯定是个难点,先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演唱形式大概是怎么回事,再从歌曲的情调意境出发,通过练习简单的二部轮唱开始,在过渡到三部轮唱这个难点,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试验。整个教学过程关注音乐审美的本身,重视学生音乐实践的愉悦。
三、三维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部轮唱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感受、体验美妙的和声效果,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知识与技能:
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通过和谐的三部轮唱表现歌曲的意境。
四、教学重点:
三声部唱与合唱训练
五、教学难点:
声音和谐,音准、音色及的情绪表现。
六、教学关键:
声音和谐,音准、音色及的情绪表现。
七、教具准备:
音响、钢琴
八、教学流程
一、欣赏审美体验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美丽的风景,欣赏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画面描写的内容。(美丽的黄昏景色)
2、为这一美丽的景色配上一段音乐或歌曲,你所选择的情绪、旋律、速度、力度分别是怎样的 若是配上歌曲,用什么演唱形式
3、请同学们创作一首描写黄昏景色的旋律和歌词,并大胆地表现。(学生热烈地讨论)
4、请同学们回答以上问题,哼唱创作的旋律和朗诵创作的歌词。教师给予肯定和正确的引导。
【设计意图:欣赏“美丽的黄昏”风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情景,引发想象审美活动进入音乐审美观察、音乐审美体验。】
二、学习歌曲,体验歌曲意境
教师:有一首欧美歌曲是描写“黄昏”景色的,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
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学生听辨节拍,掌握强弱节奏。(第一遍)
2、全体学生轻声跟随教师演唱。(第二遍)
3、视唱歌曲旋律并填词练习演唱。
4、男、女学生分别演唱歌曲(巩固歌曲)。
三、设计场景,学生进入角色
1、学习二部轮唱《美丽的黄昏》
教师:有一个旅游团到欧洲某国家城市参观旅游,到了傍晚,导游告诉游客,这里的黄昏景色特别美,请他们去欣赏,感受异国风情和意境。由于人较多,路面较窄,需要分两组去观看,一组走在前面,另一组走在后面。
二声部轮唱练习
学生分二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大圆圈里形成一个内圈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很高,课堂气氛热烈。优美、和谐的二部轮唱在教室中回荡。)
2、学习三部轮唱《美丽的黄昏》
教师:第二天又来了一个旅游团,一行10人,到了傍晚,活动安排去欣赏黄昏景色,由于景色太美了,第一天去观赏的人还想再去,因此就分成三组去观赏。
(1)三部轮唱练习
学习分三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外圈大圆内形成一个内圈圆,第三个小组走在最后在第二个圆圈内组成第三个内圈小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优美和谐的声音与美丽的黄昏景色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流动的画面。学生在活动中较好地演绎了三部轮唱。)
(2)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音乐活动,练习了哪两种演唱形式 (二部轮唱、三部轮唱)
教师:通过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的练习,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感受体验了美妙的和声带来的和谐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态度,在歌曲意境中提高审美情趣,丰富审美情感。】
四、即兴创作,增强歌曲意境
教师:我们在欣赏“美丽的黄昏”景色时,听到远处教堂里传出的钟声。现在请同学们创编节奏、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上伴奏,表现歌曲意境。
1、分小组进行活动。
2、奏一奏、评一评。
3、歌曲,加入伴奏,全体学生演唱。
【设计意图:节奏是音乐的最基本元素,让学生感受节奏。理解节奏语言的意义,体验速度的快慢、节奏的松弛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不同;选择打击乐器,体验创编音乐情景,在创编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学到快乐、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
最后学生分三个小组,按照二部轮唱的演唱形式边唱边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课前作了精心准备,搜集了好多关于黄昏的图片和与之匹配的背景音乐,做成了比较精美的黄昏图片课件。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课件感悟到了黄昏的宁静与美丽,都能够正确地表达出应该用轻柔的声音唱这首歌曲。可是在真正演唱的时候,由于声部轮唱时生怕自己唱不准,孩子们都做不到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整首歌曲,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赶,就是三个声部在比赛看谁唱得响,实在是难听。我又是请较好的学生与我合作进行示范,又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再三地强调我们应该怎样唱。可孩子们还是放不下包袱,声部还是很不清晰。
情急之下,我让学生逐个声部进行练习,每个声部,我都提出了一个相同的要求:边唱边想象,用你的歌声画出“美丽的黄昏”,感染自己,陶醉自己。此时,学生算是“开窍”了,他们有的闭目陶醉着歌,有的目光凝视着前方唱,没轮到唱的则跟着歌者不由自主地晃着身子……等三个声部都分别唱完,我问:“你在唱时眼前有美丽的黄昏图了吗?你被自己的歌声、同学的歌声感动了吗?”好多孩子都点着头。“那好,现在我们再次合作进行三部轮唱的时候,你只要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歌声里就一定会有画。”因为有了刚才的经验,学生再次进行合作时目标明显发生了转移,他们不再关注自己是否会唱错,不再担心别人听不到自己的声部,而是更注重体现声部之间的融合,共同在心中、在歌声中描画美丽的黄昏。我们所要的轻柔的效果达到了!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
课后,我想了很多。其实,丰富的生活经验储存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许多美丽的图片,在歌唱前,大可不必给孩子们展示那么多的黄昏图片。我们的课堂上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歌唱时用自己的歌声“画”出来的效果,那才会更好!那来自心灵深处的歌,才会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