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9 13: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比值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实或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卡文迪许巧妙地运用扭秤实验,应用了放大法成功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
D.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重量决定的,重量越大的物体下落的越快
2.如图所示,“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着陆火星前环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为m,运动轨道半径为r。将火星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其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火星对探测器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 B. C. D.
3.物理学家通过艰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索出自然规律,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敬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规定了万有引力常量的值
C.开普勒总结归纳了行星运动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
D.卡文迪什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
4.神舟十三号飞船首次采用径向端口对接:飞船从空间站下方的停泊点进行俯仰调姿和滚动调姿后与天宫空间站完成对接。飞船在完成对接后与停泊点相比(  )
A.线速度变大 B.绕行周期增大 C.万有引力变大 D.向心加速度增大
5.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图所示是其中三颗卫星a、b、c的轨道示意图,a、b、c三颗卫星均绕地球做圆周运动,a是地球同步卫星。则( )
A.卫星a可以经过昆明正上空
B.卫星a运行角速度比c卫星的大
C.卫星b的运行速率为7.9km/s
D.卫星c的运行周期为24小时
6.若有一艘宇宙飞船在某一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其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那么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  )
A. B. C. D.
7.如图为某双星系统A、B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若A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星的轨道半径,双星的总质量为M,双星间的距离为L,其运动周期为T,则(  )
A.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B.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B的线速度
C.L一定,M越大,T越大
D.M一定,L越大,T越小
8.我国的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海陆雷达卫星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海陆雷达卫星的轨道半径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n倍(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时间内,海陆雷达卫星到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到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B.海陆雷达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
C.海陆雷达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角速度之比为∶1
D.海陆雷达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周期之比为1∶
9.2021年7月我国成功将全球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05星”送入预定圆轨道,轨道周期约为1.7h,被命名为“黎明星”,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唯一同时拥有晨昏、上午、下午三条轨道气象卫星组网观测能力的国家,如图所示。某时刻“黎明星”正好经过赤道上P城市(未标出)正上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黎明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于7.9km/s
B.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黎明星”的15倍
C.该时刻后“黎明星”经过1.7h能经过P城市正上方
D.该时刻后“黎明星”经过17天能经过P城市正上方
10.“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做了一个自由下落试验,测得物体从静止自由下落h高度的时间为t,已知月球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下列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B.月球的质量为
C.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月球同步卫星离月球表面高度为
11.宇宙中存在一些质量相等且离其他恒星较远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设四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半径均为R,四颗星稳定分布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已知引力常量为G.关于宇宙四星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四颗星围绕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B.四颗星的轨道半径均为
C.四颗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均为
D.四颗星的周期均为
12.英国《自然》杂志、美国太空网2017年4月19日共同发布消息称,一颗温度适中的岩态行星LHS 1140b在经过小型LHS 1140矮恒星时发生凌星现象。这颗新发现的“超级地球”与恒星的距离、岩石构成以及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使其成为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假设行星LHS 1140b绕LHS 1140恒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均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下表是网上公布的相关数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恒星 太阳 质量为M
LHS 1140 质量为0.6M
行星 地球 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
LHS 1140b 质量为6.6m轨道半径为1.4r
A.LHS 1140b与地球运行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B.LHS 1140b与地球运行的周期之比为
C.LHS 1140b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D.LHS 1140b的密度是地球密度的倍
二、填空题
13.甲、乙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若甲质点的质量不变,乙质点的质量增大为原来的2倍,同时它们间的距离减为原来的,则甲.乙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将变为________
14.两颗球形行星A和B各有一颗卫星a和b,卫星的圆形轨道接近各自行星的表面,如果两颗行星的质量之比,半径之比,则两颗卫星的周期之比等于__________。
15.(1)两个行星质量分别为m1和m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1和r2,则它们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之比为________.它们的公转周期之比________.
(2)航天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支持面几乎没有压力,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已经无法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假设某同学在这种环境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O为光滑小孔)来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给待测物体一个初速度,使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设航天器中具有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测量工具.
①实验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说明各物理量对应的字母)
②待测物体质量的表达式为m= 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字母表示).
16.木星到太阳的距离约等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5.2倍.已知地球在轨道上的公转速度为,则木星在轨道上的速度等于_________。
17.如图所示,A、B为两颗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的卫星,A的轨道半径大于B的轨道半径,用vA、vB分别表示A、B两颗卫星的线速度大小,用TA、TB分别表示A、B两颗卫星的周期,则vA_______vB,TA_________TB 。
三、解答题
18.宇宙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天体。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为r,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某中子星的质量大约与太阳的质量相等,但半径比太阳小很多,设半径为R。
(1)求该中子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
(2)一小卫星贴近该中子星表面做圆周运动,求该卫星的速度v。
19.宇航员乘飞船到达某星球上后发现该星球上不存在大气。该宇航员将一滑块从固定光滑斜面底端以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经时间t滑块回到斜面底端,已知斜面倾角为。若将该星球视为密度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
(1)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2)该星球密度是多大。
20.目前普遍认为,质子、中子都不是点粒子,它们也是有内部结构的。例如,一个质子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已知一个夸克的质量为,那么当两个夸克相距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多大?
21.木星有4颗卫星是伽利略发现的,称为伽利略卫星,其中三颗卫星的周期之比为1∶2∶4。小华同学打算根据万有引力的知识计算木卫二绕木星运动的周期,她收集到了如下一些数据。
木卫二的数据:质量、绕木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m。
木星的数据:质量、半径m、自转周期9.8h。
但她不知道应该怎样做,请你帮助她完成木卫二运动周期的计算。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D
6.A
7.B
8.B
9.D
10.A
11.B
12.B
13.8F
14.
15. 弹簧测力计示数F、圆周运动的半径R、圆周运动的周期T
16.13
17. 小于 大于
18.(1);(2)
19.(1);(2)
20.
2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