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9 13:1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2021年12月9日,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以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了8项太空授课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若将“中国空间站”绕地球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中国空间站”的质量为m,运动轨道半径为r。将地球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其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对“中国空间站”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 B. C. D.
2.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和返回器在距地球5000公里的圆轨道处实施分离,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将变轨返回地球,轨道器在完成任务后将开展拓展任务,启程飞往距地球约150万公里的日地拉格朗日点L1进行环绕飞行并开展探测实验。在日地拉格朗日点L1,轨道器在太阳和地球引力的共同作用下,与太阳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与地球同步绕太阳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分离前,轨道器和返回器一起环绕地球飞行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在分离后,返回器应需加速才能离开原轨道飞回地球
C.在分离后,轨道器应需加速才能离开原轨道飞往日地拉格朗日点L1
D.在日地拉格朗日点L1,轨道器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3.2021年10月16日,“长征二号”遥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将载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并顺利实现其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载人飞船加速上升过程中,三名航天员均处于失重状态
B.对接过程中,神舟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均可看成质点
C.飞船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航天员对核心舱有压力作用
D.王亚平做“太空欢乐球”实验中,泡腾片在水球内产生的小气泡没有离开水球,是由于气泡及水球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4.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式只适用于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行星
B.公式适用于宇宙中所有围绕恒星运动的行星
C.式中的k值,对所有行星和卫星都相等
D.式中的T代表行星自转的周期
5.地球可看作半径为的均质球体,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不考虑地球自转造成的影响),则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  )
A. B. C. D.
6.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相比(  )
A.距地球的高度变大
B.向心加速度变大
C.线速度变大
D.加速度变大
7.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卫星1和2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均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颗卫星的角速度相同,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B.两颗卫星所受的向心力大小一定相等
C.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可能为
D.如果要使卫星2追上卫星1,一定要使卫星2加速
8.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发射后“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约110小时奔月飞行,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如图,其发射过程简化如下:探测器从地球表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过A点时变轨进入距离月球表面高的圆形轨道I,在轨道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B点时再次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之后将变轨到近月圆轨道Ⅲ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一段时间最终在C点着陆,已知月球半径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探测器在轨道Ⅰ、Ⅱ上运动周期之比为
B.探测器在轨道Ⅰ、Ⅲ上的加速度之比为1:4
C.探测器在轨道Ⅰ上运行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经过B点时的速度
D.探测器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A点时应向后喷气实施变轨
9.宇宙中两颗靠得比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互相绕转,称为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统A、B绕其连线上的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AO>OB,则(  )
A.星球A受到的引力一定大于星球B受到的引力
B.星球A的质量一定大于星球B的质量
C.星球A的角速度一定大于星球B的角速度
D.星球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星球B的线速度
10.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可近似认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航天器舱中的人和物将随航天器一起做圆周运动,若某宇航员手托着一个小球静止站立于航天器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太空中将失去惯性
B.宇航员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
C.太空舱中,宇航员利用台秤无法测出小球的质量
D.航天器运行时与地球之间将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11.2021年2月24日,“天问一号” 探测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并于5月15日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若火星半径为R,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着陆前质量为m的“天问一号” 距火星表面高度h,则此时火星对“天问一号”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 B. C. D.
12.英国《自然》杂志、美国太空网2017年4月19日共同发布消息称,一颗温度适中的岩态行星LHS 1140b在经过小型LHS 1140矮恒星时发生凌星现象。这颗新发现的“超级地球”与恒星的距离、岩石构成以及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使其成为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假设行星LHS 1140b绕LHS 1140恒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均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下表是网上公布的相关数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恒星 太阳 质量为M
LHS 1140 质量为0.6M
行星 地球 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
LHS 1140b 质量为6.6m轨道半径为1.4r
A.LHS 1140b与地球运行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B.LHS 1140b与地球运行的周期之比为
C.LHS 1140b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D.LHS 1140b的密度是地球密度的倍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两球间的距离为r,两球的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为、,半径分别为、,引力常量为G,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一个物理量X的表达式为,其中是角速度,V是体积,G是万有引力常量,据此可以判断X是________(填物理量名称)。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填“基本”或“导出”)单位。
15.如图是一次卫星发射过程,先将卫星发射进入绕地球的较低圆形轨道Ⅰ,然后在a点使卫星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再在椭圆轨道的远地点b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Ⅲ,已知Oa距离为r、Ob距离为2r,则卫星在轨道Ⅰ的速率_______卫星在轨道Ⅲ的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卫星在轨道Ⅰ的周期与卫星在轨道Ⅲ的周期之比为_________。
16.地球的同步卫星线速度为、周期为、向心加速度为,地球近地卫星的线速度为、周期为、向心加速度为。则______(填“>”,“<”或“=”);______(填“>”,“<”或“=”);______(填“>”,“<”或“=”).
三、解答题
17.宇宙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天体。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为r,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某中子星的质量大约与太阳的质量相等,但半径比太阳小很多,设半径为R。
(1)求该中子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
(2)一小卫星贴近该中子星表面做圆周运动,求该卫星的速度v。
18.我国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于2016年8月16日在酒泉成功发射,其升空后围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离地面的高度为500km(如图)。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6.0×1024kg,地球的半径约为6.4×103km,求“墨子号”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和周期。
19.火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0.1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0.5倍,火星被认为是除地球之外最可能有水(有生命)的星球。如图所示,在经历了4.8亿公里星际旅行的美国火星探测器“勇气”号成功在火星表面上着陆,据介绍,“勇气”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之前的速度大约是声速的1.6倍,为了保证“勇气”号安全着陆,科学家给它配备了隔热舱、降落伞、减速火箭和气囊等。进入火星大气层后,先后在不同的时刻,探测器上的降落伞打开,气囊开始充气、减速火箭点火。当探测器在着陆前3s时,探测器的速度减为零,此时,降落伞的绳子被切断,探测器自由落下,求探测器自由下落的高度。假设地球和火星均为球体,由于火星的气压只有地球的大气压强的1%,则探测器所受阻力可忽略不计。(取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
20.某卫星地面站向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发送无线电波,经它立即转发到另一卫星地面站,测得从发送开始到地面站接收到电磁波的时间为0.24s,取地球半径为6400km。据此条件估算地球的质量为多少千克。(结果取1位有效数字,G=6.67×10-11N·m2/kg2)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D
6.A
7.C
8.A
9.D
10.C
11.A
12.B
13.
14. 质量 基本
15. 大于
16. < > <
17.(1);(2)
18.;5.7×103s
19.18m
20.6×1024k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