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9 13:2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训练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据《环球时报》报道:“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后,美国方面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追踪,但英国权威军事刊物《简史防务周刊》评论说,“这使美国感到某种程度的失望”。美国追踪失败的原因是“神舟”三号在发射数小时后,进行了变轨操作,后期轨道较初始轨道明显偏低,如图所示,开始飞船在轨道1上运行几周后,在Q点开启发动机喷射高速气体使飞船减速,随即关闭发动机,飞船接着沿椭圆轨道2运行,到达P点再次开启发动机,使飞船速度变为符合圆轨道3的要求,进入轨道3后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飞船在轨道2上从Q点到P点的过程中,运行速率将(  )
A.保持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2.已知地球同步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为4.24×107m,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7.29×10-5rad/s,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为3.84×108m,假设地球上有一棵苹果树笔直长到了接近月球那么高,则当苹果脱离苹果树后,将(  )
A.沿着树干落向地面
B.将远离地球,飞向宇宙
C.成为地球的“苹果月亮”
D.成为地球的同步“苹果卫星”
3.太阳系第275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吴健雄星,其半径为16km。若将此小行星和地球均看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小行星密度与地球相同。已知地球半径R=6400km,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v1,这个小行星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v2,则v1∶v2为(  )
A.20 B.40 C.400 D.1600
4.2021年10月16日0点23分,成功发射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人轨道I运行。之后与在高度为400km的轨道Ⅱ上运行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M点为对接点),航天员进入核心舱开始工作。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接前,飞船在M点的加速度与“天和”核心舱在M点的加速度相等
B.对接前,飞船在N点与M点加速度的大小相等
C.进入核心舱后,质量为m的航天员对核心舱的压力为
D.核心舱内,三位航天员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
5.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我国三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已知“天和”核心舱N绕地球运行的轨道距地面的高度约为400 km,关于地球赤道上物体P、同步卫星Q和“天和”核心舱N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角速度关系为 B.向心加速度关系为
C.速率关系为 D.动能的关系为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建成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5颗同步卫星和30颗一般轨道卫星。对于其中的5颗同步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运行的线速度一定不小于7.9 km/s
B.地球对它们的吸引力一定相同
C.一定位于赤道上空同一轨道上
D.它们运行的加速度一定相同
7.2020年11月28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地月转移轨道进行第一次“制动”,成功被月球捕获后沿椭圆轨道Ⅰ运动,29日进行第二次近月“制动”,最终才进入距离月球约2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Ⅱ(如图所示),点是Ⅰ、Ⅱ两个轨道的切点,点是椭圆轨道Ⅰ的远月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探测器在Ⅰ轨道上点的速率小于在点的速率
B.探测器在Ⅰ轨道上点的加速度等于在Ⅱ轨道上点的加速度
C.探测器在I轨道上的机械能等于在Ⅱ轨道上的机械能
D.探测器在I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小于在Ⅱ轨道上的运行周期
8.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卫星1和2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均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颗卫星的角速度相同,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B.两颗卫星所受的向心力大小一定相等
C.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可能为
D.如果要使卫星2追上卫星1,一定要使卫星2加速
9.2021年7月6日,我国成功将“天链一号05”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轨道,天链系列卫星为我国信息传送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小,设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卫星在半径为R的近地圆形轨道Ⅰ上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时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远地点B时,再次点火进入轨道半径为5R的圆形轨道Ⅲ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卫星质量保特不变。则(  )
A.卫星在轨道Ⅰ、Ⅲ上运行的周期之比为1:5
B.卫星在轨道Ⅰ上稳定飞行经过A处的加速度大小大于卫星在轨道Ⅱ上稳定飞行经过A处的加速度大小
C.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行速率小于
D.卫星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Ⅱ上的机械能
10.如图所示为静止于赤道地面上的物体,为低轨道卫星,为同步卫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的周期可能为
B.若某时刻卫星经过的正上方,则再运动一圈会再次经过的正上方
C.的线速度比的线速度大
D.的向心加速度比的向心加速度大
11.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离地球最近的“孪生星球”——行星,其围绕一颗恒星转动,周期为368天,该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1.6倍,与恒星之间的距离与日、地距离相近。某学生查阅资料得地球的直径大约为,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大约为,引力常量为G,天体的运动近似为圆周运动,根据以上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可求出该恒星的质量
B.可求出行星的质量
C.若在该行星发射卫星则可求出最小的发射速度
D.若有一卫星绕该行星运转周期为T,则可求出行星的密度
12.2021年5月,基于俗称“中国天眼”的500米囗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观测,国家天文台李菂、朱炜玮研究团组姚菊枚博士等首次研究发现脉冲星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的证据。之前的2020年3月,我国天文学家通过FAST,在武仙座球状星团M13中发现一个脉冲双星系统。如图所示,假设在太空中有恒星A、B双星系统绕点O做顺时针匀速圆周运动,运动周期为T1,它们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A、RB,RAA.若知道C的轨道半径,则可求出C的质量
B.恒星B的质量为
C.若A也有一颗运动周期为T2的卫星,则其轨道半径也一定等于C的轨道半径
D.设A、B、C三星由图示位置到再次共线的时间为t,则
二、填空题
13.某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距地面的高度等于地球的半径。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现用弹簧测力计将质量为的物体挂在卫星内,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物体受到地球的引力大小为___________。
14.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两颗中子星合并前某时刻,相距约。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每秒转动12圈。其转速为地球自转转速的___________倍。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的速率之和为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a为放在赤道上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c为地球的同步卫星,则
a、b、c的周期关系为______;a、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______;a、b、c的线速度大小关系为______。
16.一个登月者,只用一个弹簧秤和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估测出了月球的质量和密度,请写出表达式M=_________,=__________(月球半径已知为R)。
17.(1)某一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质量为m的宇航员在这个星球表面受到的重力为G,由此可知这个星球的半径是________.
(2)飞船沿半径为R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如图所示.其周期为T,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某一点A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椭圆和地球表面相切于B点,设地球半径为R0,飞船从A点返回到地面上B点所需时间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8.宇航员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且物体只受该星球的引力作用,忽略该星球的自转,求:
(1)该星球的质量;
(2)从这个星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19.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1月28日,嫦娥五号进入环月轨道飞行,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着陆地球。假设嫦娥五号环绕月球飞行时,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处,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计周围其他天体的影响)。测出飞行周期T,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和月球半径R,求:
(1)月球的质量;
(2)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20.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匀质实心球,半径为R。从球内挖去一个直径为R的小球,放在距离为d的地方,求两者之间的引力。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A
6.C
7.B
8.C
9.C
10.C
11.A
12.B
13. 0 25
14.
15.
16. (F为弹簧秤测重力时的示数) (F为弹簧秤测重力时的示数)
17.
18.(1);(2)v0
19.(1) (2)
20.GM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