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1、分析归纳明朝灭亡的原因、经过。
2、归纳满洲兴起的概况。
自主学习
相关史事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怎样的社会状况?
材料研读
相关史事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政治日益腐败。
一、灭亡原因: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表现为皇帝昏庸和宦官专权。
知识拓展
明朝后期,宦官魏忠贤长期专权。明熹宗喜欢刀锯斧凿的木工活。魏忠贤总是趁熹宗全神贯注做木工活时,拿重要的奏章请他批阅,熹宗往往都会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魏忠贤因此欺上瞒下,逐渐专擅朝政。
魏忠贤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祯帝继位后,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魏忠贤自缢而亡,其余党也被彻底肃清。
一、灭亡原因: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魏忠贤像
木匠皇帝——明熹宗
材料研读
材料一 蜀昔有沃野之说,然惟成都府属,自灌抵彭十一州县开堰灌田故名焉。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卷四
土地兼并严重。
一、灭亡原因: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下面两则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怎样的社会状况?
材料二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甲编
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怎样的社会状况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年年遭灾殃
三年水淹三年旱
三年蝗虫闹的欢
多少人家去避散
多少人家断炊粮
奴家为了求生路
天南海北去逃荒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百姓苦难当
捐税多 租子重
官府逼人似虎狼
哪年能过太平年
哪年能找爹和娘
奴家走遍千万里
到处饥寒到处荒
材料研读
赋税多,租子重。
天灾人祸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一、灭亡原因: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图说历史
从明代周臣《流民图》局部你看到了什么?
一、灭亡原因: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一、灭亡原因: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材料研读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地,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但是,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催征如故。
明代中后期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
导致
一、灭亡原因: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皇帝昏庸
宦官专权
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农民流离失所。
明朝末年
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赋税苛重;
连年灾荒,饥民遍野;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明末农民起义
二、灭亡经过: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像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驿卒。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人物扫描
二、灭亡经过: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陕北起义
进军中原:
提出“均田免赋” 口号
攻克西安:
1644年初,建立政权,
国号:大顺
攻克北京:
1644年4月
明朝灭亡
崇祯帝自缢,统治276年的明朝灭亡
起义经过
西安
北京
“均田”就是平均土地,即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
“免赋”就是减免沉重赋税,特别是不纳粮。
二、灭亡经过: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材料研读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二、灭亡经过: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知识拓展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血衣遗诏》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满洲兴起
阅读课本86页,归纳满洲兴起的概况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满洲兴起
努尔哈赤
知识拓展: 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
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有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败落无能。后来,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称为“八旗子弟”。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清朝满八旗盔甲复图
正黄旗 正白旗 正蓝旗
正红旗 镶黄旗 镶白旗
镶蓝旗 镶红旗
八旗制度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吴三桂
清兵入关
吴三桂为明辽东边防部队将领,28岁升为山海关总兵。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军主力殆尽,吴三桂几乎成为挽救明朝的“唯一救星”。但李自成触犯了官僚地主阶级的切身利益,吴三桂家产被抄,家父被捕,爱妾陈圆圆被俘,“冲冠一怒为红颜”,与李自成彻底决裂,降而复叛,引清军入山海关,联合清军夹击李自成,其仓皇撤出北京。
——《崇祯十七年》
1644年4月,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遇伏身亡。
九宫山李自成墓
清兵入关
总结归纳
知识归纳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
赋税苛重
陕北连年灾荒
社会动荡
李自成农民起义
1644年
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清军入关
李自成农民
起义失败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总结归纳
合作探究
对比分析中国古代史上的农民起义有何共同之处?
1、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政治腐败、徭役繁重等;
2、直接原因是自灾害或战乱导致农民生存受威胁;
3、爆发快,声势般迅速席卷全国各地;
4、多数农民起义军自身局限性,朝廷严酷镇压,仅仅
昙花一现或剿灭或招安;
5、农民起义打击的是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总结归纳
课后活动
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请在口内画“V”。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土地兼并严重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