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一、教材分析
《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选自人音版2013新版八年级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是舒伯特在1819年根据他创作的一首同名歌曲改编的,它也是舒伯特最著名,最成功的室内乐作品。作品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把及一架钢琴的编制,打破了室内乐重奏曲多为四乐章奏鸣套曲的传统模式。在结构上他采用的是主题+五次变奏+结束段的变奏曲式,舒伯特运用器乐的各种特点与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与描述。《A大调钢琴五重奏》又称其为《鳟鱼五重奏》,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会被奸诈和邪恶所害,同时借助于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其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典型的寓意深刻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能初步了解室内乐、变奏曲式的音乐知识,尝试用所学的变奏手法进行变奏练习。
3、引领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及特点,懂得黑暗终将过去,善良永存的真理。
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运用所学变奏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编创。
四、教学用具:
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同学们随着播放的《鳟鱼》合唱步入教室,配图片。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听了《鳟鱼》这首作品的合唱,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一起来唱一唱《鳟鱼》。(学生跟琴唱)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以《鳟鱼》的主题旋律创作的《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整的聆听《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音乐,说出使用了哪些乐器?
生:有小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大提琴。
师:对。在这部作品里面还会有另外一件乐器,是什么呢?
生:钢琴。
师:对。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部作品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一部室内乐,所以这部作品又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
师: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钢琴五重奏是五架钢琴同时演奏吗?
生:错。
师:钢琴五重奏是指的一架钢琴和弦乐四重奏一起演奏。
2、作者介绍
师:现在看到课本,大家一起来说说作品的曲作者是谁呢?
生:舒伯特。(出示PPT)
师: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小随父亲学音乐,很早便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殊才能。由于生活贫困又不愿依附于权贵,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在短短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遍了不同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9部交响乐、19首弦乐四重奏和22首钢琴奏鸣曲等,被誉为“歌曲之王”。这部作品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
师:那么刚刚我们知道了《鳟鱼五重奏》是舒伯特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有没有同学知道什么是室内乐?
生:
师:室内乐:又称之为重奏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近代室内乐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
3、熟悉掌握主题旋律
在分段欣赏作品之前,运用视唱法随教师钢伴引导学生哼唱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主题旋律,并能根据主题旋律感受作品是怎样围绕主题变化的,为后面学习变奏作铺垫。
4、分段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师:这部作品分成了七部分,下面让我们分段来欣赏作品,首先我们听到的是主题音乐。
(1)师引导学生聆听主题音乐
师:这段音乐十分轻快活泼,那么大家听出来它的的主奏乐器是什么?表现了小鳟鱼怎样的形象?
生:主奏乐器是小提琴。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弦乐器和谐的伴奏正是祥和的体现。
(2)欣赏变奏一至变奏五。教师作为向导提示引领学生欣赏,听后请同学来回答问题。
变奏一:
师:主奏乐器是什么 哪件乐器在配合主旋律
生:主奏乐器是钢琴,小提琴在配合。
师:乐曲的情绪怎么样
生:音乐情绪变得欢快、跳跃。
师:是怎样营造出这样的情绪的?你听到了什么故事
生:钢琴音色明亮、主题移高八度、小提琴演奏三连音。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境。
变奏二:
师:主奏乐器是什么
生:音乐主题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
师:哪件乐器叫醒了你的耳朵?营造了什么意境?
生:小提琴的演奏最为清晰,大提琴使人感到安详、惬意。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另一番情境。
(主题移到中提琴上演奏、大提琴以同样的节奏演奏着副旋律,钢琴则象回声一样补充在每句的空间,小提琴以加助音和经过音的手法形成六连音地连续进行,时而级进、时而用琶音、时而上下翻腾,似是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另一番情景地游动.)
变奏三:
师:请你跟唱主题,别让它溜走!主角是不是遇到麻烦了
生:主角似乎遇到麻烦了。
师:主题的情绪变得怎样?
生:主题的情绪变得阴沉、有些压抑。
师:主奏乐器是什么
生:大提琴、低音提琴。
师:是哪件乐器拉扯着你离开主题?它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生:。是钢琴快速的演奏,显得很焦急。音乐变得激烈,好像隐伏着的危险即将出现。
变奏四:
师:结合音乐,你联想到了什么?是否有危险出现
生:我仿佛看到了渔夫拼命搅浑河水,小鳟鱼遭到了不幸。而小提琴的演奏像小鳟鱼在逃。
师:哪些音乐要素带给你这样的感受
生:主题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一开始就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强力度,音色突然阴暗,ff的强音六连音造成的紧迫感。
师: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模拟小鳟鱼逃窜的情景吧!
变奏五:
师:变奏五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生: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
师:说说你此刻的心情,故事带来什么样的情绪
生:伤感。表现了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
(3)、欣赏结束段,体会作者的创作初衷。
师:虽然歌曲中叙述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但舒伯特还是意犹未尽地写下了结束段。主奏乐器是什么?
生:小提琴、大提琴。
师:结束段,主题旋律再现,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上轮流演奏,钢琴声部也清晰地再现出歌曲《鳟鱼》的伴奏音型,与乐章开头相呼应,恢复了开始时的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
师:结束段的情绪怎样?
生:欢畅的情绪。
师:他想借助这种情绪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黑暗终将过去,欢乐必将到来、善良永存的真理。
(调性由前面段落的bD 为主音转为D 大调,这种上行小二度的转调给人产生振奋的感觉。主题在小提琴和中提琴上重新出现,钢琴奏着描写鱼儿欢快游动的音型,音乐完全恢复了乐曲开始时的那种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表现了欢畅的情绪。好似在预告:自由欢乐是永恒的,苦难压迫是暂时的,美好的日子终究要来临)
5、引导学生回顾音乐作品,并完成表格。
师: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练习。
6、体会作者的创作背景。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首乐曲?
生:舒伯特生活的年代,正值梅涅特独裁专制时期,到处笼罩着白色恐怖,作者只能通过隐喻的手法表现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是寓意非常深刻的一部作品。
7、完整聆听作品。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完整聆听作品。在听的同时分组让学生模拟乐器的演奏、以及用肢体动作表现各乐段旋律描述的音乐形象。
8、引导学生理解变奏的手法,归纳“变奏”的概念
复听:变奏一、变奏四,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在变奏中的作用。
师:既然这是一部变奏曲,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作品中的变奏手法。老师选了两次变奏,首先请听变奏一的片段,再听变奏二片段。
(1)听变奏一,请学生用手势及图形谱的方式表现情绪中的跳跃性,感受音乐要素的改变为乐曲带来的变化。(主题移高八度、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
(2)听变奏四,请学生用动作表现强音的节奏。(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强力度,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
师:变奏曲亦称“主题和变奏”,是指主题和一系列主题的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变奏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
结构图式:A+A1+A2+A3+…
常见变奏手法:改变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种装饰音;改变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调号等。
(三)、实践与创作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变奏曲,你能用改变节奏、节拍等方法将下面的旋律写成一条变奏曲吗?试试吧。(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创编,学生写完后再向大家展示,教师作简要点评,指出优缺点以便以后改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C 4/4
1231│1231│345—│345—│
六、课堂小结
师:欣赏了这部作品,你有哪些艺术方面的感受?作品蕴含的现实寓意是怎样的?(然后师生共同交流)
生:这首作品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向往自由的小鳟鱼。由于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终于上当受骗,被渔夫捕获,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进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抒发了对自由的向往。
师:在今天的这堂课中,我们初步感受了“变奏”,探索了音乐要素在变奏中是如何展现魔力的。也了解了作者的创作初衷,生活总是欢乐和悲伤相伴,有一帆风顺也有困难和挫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用乐观、积极、微笑的心态对待所遭遇的一切,遇到的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和美好也必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