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名著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名著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9 17: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名著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___________)。
(3)“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_____________)之手。
2.阅读《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节选内容,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注),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到:“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注)《会真记》:唐传奇小说《莺莺传》又称《会真记》,元代王实甫据其改编为杂剧《西厢记》。
节选文字是如何表现宝黛之间的微妙情感的?请结合文段中的描写简要分析。
3.(1)《红楼梦》中最长的一首诗是________写的 _______ 。
(2)《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___________,最有趣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最凄惨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
(3)贾宝玉佩戴的玉叫_________,薛宝钗佩戴的是_____,史湘云佩戴的是_______。
4.(1)《红楼梦》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________,品的酒叫 ________,听的歌曲名叫________。
5.《呐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你印象深刻,给你带来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150字左右。
6.对“他的卧室狭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别里科夫生活在套子中。
B.别里科夫生活在箱子式的屋子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物质匮乏、生活水平较低。
C.“卧室狭小”暗示别里科夫还是单身一人,为下文写他的恋爱故事打下伏笔。
D.说明别里科夫在生活的重负下,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这使他的心灵日渐扭曲。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曹雪芹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
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贾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众客道:“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说毕,引众人出来。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7.贾政率众人游览大观园,一见“潇湘馆”,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潇湘馆”是个怎样“好”的所在。曹雪芹如此描写“潇湘馆”的匠心何在?
8.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下面三段话中都有“妹妹”二字,请分别指出说话人的身份,并结合原著人物形象对其语言进行赏析。
①“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②“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③“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
9.巨著《红楼梦》历经曹雪芹十年辛苦,五次增删。在刊印过程中,此书曾使用过五个书名,分别是:《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你认为哪个书名最佳?请结合《红楼梦》文本内容及阅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0.《红楼梦》中“你从此刻都改了罢!”这句是谁说的?指的事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11.从以下《红楼梦》的回目中,任选一条,依据划线内容,简述情节,概括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馀香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12.杜牧身处晚唐哀世,《阿房宫赋》一文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本文为谭忠立传,是如何体现这种对国事的关心的?
13.贾政不喜欢宝玉是从宝玉什么开始的。( )
A.入塾 B.抓周 C.挨打 D.魇魔法
14.有人说,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能突出不同人物的性格。请结合下面你读过的课外经典作品,选取一个矛盾冲突,分析其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要求:语言简明得体,引述准确,阐释充分。200字左右。
经典作品范围:《悲惨世界》《红楼梦》《三国演义》
15.(1)《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_____和________。
(2)《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说的是________。
(3)《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________。
(4)《红楼梦》中第一回写了“女娲补天”的故事,写出神瑛侍者和__________的故事,还写了______和贾雨村。
(5)“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古典名著《________》中人物________写的诗《__________》中的句子。
16.1.(1)《红楼梦》原名 _________________ ,该书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指________,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 ________、弄权________、逼死________、破坏________,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3)《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4)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________ 。
(5)举出贾府中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的两名男子:________、________。
(6)写出金陵十二钗中 3 位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7)《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________,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 ________,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 ________。
17.《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
(2)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8.品·国学
(1)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
(2)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荀况
(3)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翟
(4)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欧阳修
(5)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习近平
我来积累:_________
19.读《答司马谏议书》,结合王安石的生平,你读出了怎样的王安石?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一文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转背不多时,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小二哥!连日好买卖。”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二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话说。”林冲问道:“甚么要紧的事?”李小二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差拨口里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小人心下疑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递与管营、差拨,又吃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疑,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林冲道:“那人生得甚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林冲听了李小二的叙述为何“惊”?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小寨,为掎角之势。倘魏兵至,可以相应。”马谡不从。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王平欲辞去。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
这段文字中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他们的思想性格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23.《红楼梦》中有一位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小人物——村妪刘姥姥,书中写到她三进荣国府。作者曹雪芹为什么在描写“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荣宁二府和花团锦簇、美女如云的大观园中,不惜笔墨去刻画这样一个与周围环境,人物极不协调的刘姥姥呢?请简述你的看法。
24.(1)甄士隐的仆人(_________________)丢失了他的爱女(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岳父(________________)又很势利,只有丫环(_______________)反成为“人上人”。
(2)《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缘”的象征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还泪之说”。(请在空中填写人名及物名)
参考答案
1.曹雪芹 林黛玉 贾宝玉 林黛玉
2.环境描写:节选文字通过描绘落花流水等春景,烘托了宝黛共读画面的美好,暗示出两个人志趣相投的情感基础。人物描写:节选文字借刻画宝黛的言行举止,展现出宝黛在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显示出宝黛从两小无猜到爱情萌发的情感变化。
3.贾宝玉 《芙蓉诔》 元妃省亲 刘姥姥进大观园 黛玉焚稿 通灵宝玉 带有金锁的金项圈 金麒麟
4.《石头记》 《金陵十二钗》 《情僧录》 《宝玉缘》 千红一窟 万艳同杯 红楼梦
5.(示例)《一件小事》结尾令我印象深刻。鲁迅说,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他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他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他惭愧,催他自新,并且增长他的勇气和希望。这一结尾让我看到了鲁迅先生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他从人力车夫身上看到了勇于担责的美好品德,窥见了自己的冷漠和自私,所以他感到惭愧。一个人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否像鲁迅一样自省自新。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多一些悲悯情怀,少一些冷漠自私,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好,这也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勇气和希望所在。
6.A
7.特点:翠竹掩映,清幽雅致;泉水绕竹,自然灵动;布局讲究,精巧不俗。匠心:营造幽静清雅的氛围,映衬人物清高孤傲的性格、自然脱俗的高雅品味。
8.①这句话是王熙凤的“奉承语”。王熙凤善于逢迎,她每天事务繁忙,风风火火,她的语速快且多是短句,但她会千方百计的哄老祖宗(贾母)开心、讨老祖宗的宠爱。②这句话是林黛玉的“吃醋语”。林黛玉猜忌多疑,所以语气中含酸意,她最介意的是薛宝钗和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地位高低,因为她明白,薛宝钗无论家境人品还是才华容貌都不逊色于自己,而且更有“金玉良缘”的舆论造势,所以黛玉总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衡量着宝玉心里的爱情天平到底是倾向于“姐姐”还是“妹妹”。③这句话是贾宝玉的“痴情霸道语”。贾宝玉对林黛玉一往情深,时时说出痴语,而“林妹妹”这三个字每天不知要在心里想多少遍,嘴里说多少遍,特别是在二人拌嘴后,见着黛玉哭泣,这宝玉便“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要将“林妹妹”喊上百遍千遍。
9.《红楼梦》最佳。“红”是颜色,“楼”是建筑,“梦”是虚幻,三个字合在一起,把所有内容都包罗进去了。“红楼”两字合起来,是“千娇百媚所居的世界”——大观园;或“金粉繁华”的世界——书中所云“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梦”却是虚空。“红楼梦”三字合起来,乃有实、有虚,有成、有幻、有有、有无,所以最好、最切。
10.林黛玉。宝玉挨打。贾政让宝玉会见贾雨村,宝玉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宝玉同忠顺王府戏子琪官“相与甚厚”让贾政“又惊又气”;又有贾环告状,说是宝玉强奸金钏,金钏跳井,贾政打宝玉。后来宝钗、黛玉等人来探视,黛玉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11.第五十六回:宝钗用朱子言论指导理家,探春却不然。宝钗言,小事用学问,一提便高出一层,不拿学问提着,便流入市俗。宝钗夸平儿远愁近虑,不卑不亢。探春因庶出而难过,兴例除弊要平儿请示凤姐后方行。甄家进京祝贺,派人送礼请安。甄家四个婆子给老太太讲说他家宝玉之事,贾母叫出贾宝玉,四人为之吃惊。宝玉开始以为四个人是承悦贾母;湘云开玩笑叫他放心闹,打狠了到南京找那一个宝玉去。贾宝玉做梦梦见甄宝玉,醒后方知道是镜中影儿。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处事淡然,做事无情;稳重平和,恭顺体谅;圆滑隐忍,深明大义。
12.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藩镇割据严重,藩镇之间、藩镇与朝廷之间争战不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消除祸患的希望。
13.B
14.示例:《红楼梦》
贾母的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发现一个绣春囊,王熙凤带人连夜查抄大观园,由此引发激烈的矛盾冲突。面对查抄者,同为贾府女儿的探春和迎春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探春严词斥责王熙凤等人的行为,指出“贾家离被查抄的日子不远了”,为维护婢女的清白和自己的尊严,挥手打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这表现出她理智清醒、性情刚烈、敢说敢做的性格;而迎春,则老实无能、胆小怯懦,任由来者搜捡,当查出是自己的丫鬟司琪有私情时,她也毫无主仆情分,任由丫鬟被带走,不闻不问。
15.袭人 晴雯 贾宝玉 袭人 绛珠仙草 甄士隐 《红楼梦》 林黛玉 《葬花吟》
16.石头记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贾、王、史、薛 王熙凤 相思局 铁槛寺 尤二姐 宝黛恋 贾宝玉 林黛玉 晴雯 刘姥姥 贾赦 贾琏 元春 迎春 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袭人、 晴雯、 鸳鸯
17.(1)曾皙 孔子 曾皙 孔子
(2)不同之处:
要点一:第一种解读认为在对话中,曾皙一次发问,孔子一次作答;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三次发问,孔子三次作答。
要点二: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与孔子的关注点不同,直到最后二人也没有谈拢。孔子关注的是“为国以礼”,应该谦虚,故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曾皙的志向与其他三人不同,他不想从政(有出世倾向),他的关注点是从政与不从政的差别。他认为孔子既然对子路的从政“哂之”,就应该也对求和赤“哂之”,所以才会有连续的发问,第一种解读没有体现上述内容。
看法及理由:
示例一:赞同第一种解读。理由是,孔子的关注点在于“为国”是否“以礼”、是否谦虚,所以他用一连串的反问句,强调赤和求同样也是为政但是却表现得谦虚,反衬子路不够谦虚。孔子细致地回答了曾皙的提问,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示例二:赞同第二种解读。理由是,这一解读与前文四人各言其志衔接紧密,生动地再现了师生间的对话过程和各自不同的关注点。曾皙一再追问,孔子耐心作答,表现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解读文气更顺。
1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丘明
19.观点一:王安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柏杨先生甚赞王安石改革精神。他写道:“王安石是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与政治家,那个纸糊的宋王朝,如果不是他的整顿恐怕早就亡国了。”王安石为人刚正不阿,性格特别直率。他体恤百姓,关心朝廷安危,一生可谓鞠躬尽瘁,然而却没得遇明主。他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精神雷厉风行地进行改革。权贵害怕,甚至皇太后哭求皇帝罢免王安石。他也因此被罢官,但这也从未动摇过他变法的决心。
观点二:王安石是天才的文学家。这位胸怀大志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也曾叱咤风云的伟大人物,在政治上失意之后,时常跨马骑驴出游山林中,忘情山水间。也许他的内心很寂寞,但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当之无愧地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他的文章尤其是他的近体诗,在宋诗之中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如《艇斋诗话》所言:“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
20.(1)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1.因为他始料不及。他已被刺配沧州,本想忍辱求全,期盼有朝一日能重回东京,与家人团聚,结果仍不为高俅等人所容,还来加害于他。
22.马谡狂妄自大,只会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王平小心谨慎,务实谦虚。
23.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繁荣、鼎盛和衰落,是贯穿《红楼梦》的重要线索。作者安排这一人物的用意是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贾府的变化,并且借助这样一个穷苦人的切身感受,显示出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作者用她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拓宽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4.霍启 英莲 封肃 娇杏 薛宝钗 金锁 贾宝玉 通灵宝玉 绛珠草 神瑛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