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题复习】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
A. (3,1) B. (3,-1) C. (-3,1) D. (-3,-1)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2,则对应高的比为 ( )
A. 1:1 B. 1:2 C. 1:3 D. 1:4
3.下列事件中,是随机事件的是( )。
A. 度量四边形的内角和为180°;
B. 通常加热到100℃,水沸腾;
C. 袋中有2个黄球,绿球3个,共五个球,随机摸出一个球是红球;
D. 抛掷一枚硬币两次,第一次正面向上,第二次反面向上。
4.如图,将 沿 边上的中线 平移到 的位置,已知 的面积为9,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为4.若 ,则 等于( )
A. 2 B. 3 C. D.
5.(2015 遂宁)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放有3个白球,5个红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随机摸取1个,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
A. B. C. D.
6.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 相似图形一定是位似图形,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
B. 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而且位似比等于相似比
C. 利用位似变换只能放大图形,不能缩小图形
D. 利用位似变换只能缩小图形,不能放大图形
7.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小矩形的面积等于( ).
A. 相应各组的频数 B. 组数 C. 相应各组的频率 D. 组距
8.在Rt△ABC中,若各边的长度同时扩大5倍,那么锐角A的正弦值和余弦值 ( )
A. 都不变 B. 都扩大5倍 C. 正弦扩大5倍、余弦缩小5倍 D. 不能确定
9.二次函数y=kx2-6x+3y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 k<3 B. k<3且k≠0 C. k≤3 D. k≤3且k≠0
10.(2017 佳木斯)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F是AD边上的两个动点,且AE=FD,连接BE、CF、BD,CF与BD交于点G,连接AG交BE于点H,连接DH,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ABG∽△FDG ②HD平分∠EHG ③AG⊥BE ④S△HDG:S△HBG=tan∠DAG ⑤线段DH的最小值是2 ﹣2.
A. 2 B. 3 C. 4 D. 5
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
11.二次函数 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
12.在九张质地都相同的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4,-3,-2,-1,0,1,2,3,4,从中任意抽取一张卡片,则所抽卡片上数字的绝对值不大于2的概率是________ .
13.有30张牌,牌面朝下,每次抽出一张记下花色再放回,洗牌后再抽,经历多次试验后,记录抽到红桃的频率为20%,则红桃大约有________ 张.
14.计算: ﹣(2015﹣π)0﹣4cos45°=________.
15.在△ABC中,AB=9,AC=6.点M在边AB上,且AM=3,点N在AC边上.当AN=________时,△AMN与原三角形相似.
16.从某玉米种子中抽取6批,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有关数据如下:
种子粒数 100 400 800 1000 2000 5000
发芽种子粒数 85 298 652 793 1604 4005
发芽频率 0.850 0.745 0.815 0.793 0.802 0.801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计,该玉米种子发芽的概率约为________(精确到0.1).
17.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以下结论:①abc>0,②3a+c<0,③a﹣b+c>0,④4a+2b+c>0,⑤若点(﹣2,y1)和(﹣ ,y2)在该图象上,则y1>y2 ,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入正确结论的序号)
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3,AD=4 ,AF交BC于E,交DC的延长线于F,且CF=1,则CE的长为________.
19.如图,Rt△ABC中,∠ACB=90°,∠ABC=30°,AC=4,D为线段AB上一个动点,以BD为边在△ABC外作等边三角形BDE。若F为DE的中点,则CF的最小值为 ________。
20.如图,在Rt△ABC中,∠B=90°,sin∠BAC= ,点D是AC上一点,且BC=BD=2,将Rt△ABC绕点C旋转到Rt△FEC的位置,并使点E在射线BD上,连接AF交射线BD于点G,则AG的长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共8题;共60分)
21.已知如图,抛物线的顶点D的坐标为(1,-4),且与y轴交于点C(0,3).(1)求该函数的关系式;(2)求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A,B的坐标.
22.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龄的50名男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单位:cm):162、166、163、174、175、172、177、161、171、172、172、175、169、157 、173、173、166、174、166、169、160、158、159、166、167、182、166、175、167、174
、179、173、180、172、 173、174、165、172、163、165、170、175、170、171、176、169
、171、167、165、177
如果按照3cm的组距分组,可以分成9组:156.5~159.5、159.5~162.5、162.5~165.5、165.5
~168.5、168.5~171.5、171.5~174.5、174.5~177.5、177.5~180.5、180.5~183.5
(1)落在哪个小组的人数最多?是多少?
(2)落在哪个小组的人数最少?是多少?
23.如图, 中, 为 上一点, , , ,求 的长.
24.如图△ABC中,D、E是AB、AC上点,AB=7.8,AD=3,AC=6,AE=3.9,试判断△ADE与△ABC是否会相似.
25.如图,在航线l的两侧分别有观测点A和B,点B到航线l的距离BD为4km,点A位于点B北偏西60°方向且与B相距20km处.现有一艘轮船从位于点A南偏东74°方向的C处,沿该航线自东向西航行至观测点A的正南方向E处.求这艘轮船的航行路程CE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km)(参考数据: ≈1.73,sin74°≈0.96,cos74°≈0.28,tan74°≈3.49)
26.已知:如图,等腰△ABC中,AB=BC,AE⊥BC于E,EF⊥AB于F,若CE=2,cos∠AEF= ,求BE的长.
27.如图,跷跷板AB的一端B碰到地面时,AB与地面的夹角为18°,且OA=OB=3m.
(1)求此时另一端A离地面的距离(精确到0.1m);
(2)跷动AB,使端点A碰到地面,请画出点A运动的路线(写出画法,并保留画图痕迹),并求出点A运动路线的长.
(参考数据:sin18°≈0.31,cos18°≈0.95,tan18°≈0.32)
28.如图,小明想测山高度,他在B处仰望山顶A,测得仰角∠B=31°,再往山的方向(水平方向)前进80m至索道口C处,沿索道方向仰望山顶,测得仰角∠ACE=39°.求这座山的高度(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
【参考数据:tan31°≈ ,sin31°≈ ,tan39°≈ ,sin39°≈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C
二、填空题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6
14.【答案】﹣1
15.【答案】2或4.5
16.【答案】0.8
17.【答案】②④
18.【答案】
19.【答案】6
20.【答案】
三、解答题
21.【答案】解:(1)∵抛物线的顶点D的坐标为(1, 4),
∴设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a(x 1)2 4,
又∵抛物线过点C(0,3),
∴3=a(0 1)2 4,
解得a=1,
∴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 1)2 4,
即y=x2 2x 3;
( 2 )令y=0,得:x2 ,
解得 , .
所以坐标为A(3,0),B(-1,0).
22.【答案】(1)如图所示:
分组 频数
156.5~159.5 3
159.5~162.5 3
162.5~165.5 5
165.5~168.5 8
168.5~171.5 8
171.5~174.5 12
174.5~177.5 8
177.5~180.5 2
180.5~183.5 1
由表格中数据可得出:落在171.5~174.5小组的人数最多,是12人
(2)如图所示:
分组 频数
156.5~159.5 3
159.5~162.5 3
162.5~165.5 5
165.5~168.5 8
168.5~171.5 8
171.5~174.5 12
174.5~177.5 8
177.5~180.5 2
180.5~183.5 1
落在180.5~183.5小组的人数最少,是1人
23.【答案】解:∵ , ,
∴ ,
∵ , ,
∴ .
∴ ,
则 ,
∵ ,
∴ .
24.【答案】解:△ADE∽△ACB;理由如下: ∵AB=7.8,AD=3,AC=6,AE=3.9,
∴ = , = ,
∴ ,
又∵∠A=∠A,
∴△ADE∽△ACB.
25.【答案】解:如图,设AB与EC相交于点F,
在Rt△BDF中,∵∠DBF=60°,BD=4km,
∴BF= =8km,
∵AB=20km,
∴AF=12km,
∵∠AEB=∠BDF,∠AFE=∠BFD,
∴△AEF∽△BDF,
∴ ,
∴AE=6km,
在Rt△AEF中,CE=AE tan74°≈20.9km.
故这艘轮船的航行路程CE的长度是20.9km.
26.【答案】解:∵AE⊥BC于E,EF⊥AB于F, ∴∠AEB=∠AFE=90°.
∴∠B+∠BAE=∠BAE+∠AEF=90°.
∴∠B=∠AEF.
∵cos∠AEF= ,
∴cos∠B= .
∵cos∠B= ,AB=BC,CE=2,
∴设BE=4a,则AB=5a,CE=a.
∴a=2.
∴BE=8
27.【答案】解:(1)过点A作地面的垂线,垂足为C,
在Rt△ABC中,∠ABC=18°,
∴AC=AB sin∠ABC
=6 sin18°
≈6×0.31≈1.9.
答:另一端A离地面的距离约为1.9 m.
(2)画法:以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画弧,交地面于点D,则就是端点A运动的路线.
端点A运动路线的长为 =(m).
答:端点A运动路线的长为m.
28.【答案】解:过点A作AD⊥BE于D,
设山AD的高度为(x)m,
在Rt△ABD中,
∵∠ADB=90°,tan31°= ,
∴BD= ≈ = x,
在Rt△ACD中,
∵∠ADC=90°,tan39°= ,
∴CD= ≈ = x,
∵BC=BD﹣CD,
∴ x x=80,
解得:x=180.
即山的高度为18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