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压强 章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图中展示了日常生活或生产技术中的四种情景,其中达到了增大压强目的的是( )
A.滑雪用滑雪板 B.用细线分割肥皂
C.螺母下垫垫圈 D.拖拉机装履带
2.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越大,压强一定越大
C.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和接触面是垂直的
D.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但不是物体的重力
3.如图,有三个均匀实心圆柱体甲、乙、丙,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h甲=h乙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m甲4.如图所示为长江某水坝的示意图,水坝左侧水面高,B和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A和C两点到各自液面的距离相等。水在A、B和C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 )
A.pA<pB=pC B.pA=pC>pB
C.pA>pB=pC D.pA=pC<pB
5.如图所示,A、B两个内径相同的玻璃管内盛有同种液体,当A管竖直,B管倾斜放置时,两管液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小
B.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大
C.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和B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相等
D.A管中液体的质量比B中管中液体的质量大
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分别用F甲、F乙、p甲、p乙表示,则( )
A.F甲 = F乙 ,p甲 = p乙 B.F甲 = F乙 ,p甲 > p乙
C.F甲 > F乙 ,p甲 = p乙 D.F甲 > F乙 ,p甲 > p乙
7.如下图所示的实例中,不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
A.茶壶 B.水池下的回水弯管
C.拦河大坝 D.船闸
8.下列各图不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覆杯实验 B.牛奶盒变瘪
C.汤圆煮熟上浮 D.瓶中取袋
9.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气压为零
B.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使它不下落
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玻璃管倾斜会影响实验测量结果
10.夏季临近,交警部门加大对电动车安装遮阳伞的检查拆除力度,如图所示遮阳伞虽能遮挡阳光,但是当电动车快速行驶时,伞面被向上吸,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图四种情景与其原理不同的是( )
A.人站在高铁站的安全线以外候车 B. 用手动抽水机抽出地下水
C.飞机的机翼设计成流线型 D.赛车尾部安装的气流偏导器
11.如图所示,静止时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在U形管口一端用力吹气.下列选项中的图形合理的是( )
A. B. C. D.
12.将一未装满水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瓶底的面积是30cm2,瓶盖的面积是10cm2,瓶重和厚度忽略不计(g取10N/kg,ρ水=1×103kg/m3)。以下选项正确的为( )
A.倒立放置与正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不相等
B.倒立放置时瓶盖受到水的压强为1000Pa
C.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到水的压力为13N
D.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强为3000Pa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用一个水平推力 F 将物块 A 从如图甲位置推到如图乙位置,此过程中桌面对物体摩擦力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应为________(填“丙”或“丁”)图。
14.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其正常蓄水的水位为175m,则深度为150m的坝底某处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Pa。轮船在通过三峡大坝时,需经过五级船闸才能完成“跳大坝”的壮举,船闸利用了______原理。(ρ水=1×103kg/m3,g=10N/kg)
15.同学们学习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后,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气压计,瓶中装有适量的水,当他们将此气压计从山顶拿到山脚下时发现细玻璃管中的液面______,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降低而______。他们还发现把瓶内装满水,又制成了______,把该装置放入热水中,细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16.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如图所示。这根“闲置”管是为了______(填“利用”或“不利用”)大气压强。由于针头较细,为确保药液的流速,需要将药水袋提升到相对针管一般不低于1.3m的高度,由此推算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_Pa。(, )
17.如图甲所示,普通水壶壶嘴的高度______(选填“不低于”或“低于”)壶身的高度,其设计遵循了______的原理。如图乙所示,用手握住玻璃瓶的圆柱形部分停在空中,玻璃瓶不掉下,是因为它受到了______力的作用,用吸管能将杯中的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______的作用。
18.某物理课外小组制作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大缸内的水足够多,打开 A 阀门,关闭 B 阀门,水流入管道,当水稳定后,a 管液面高度___________b 管液面高度;再打开 B 阀门,在水向外流的过程中,a 管液面高度___________b 管液面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9.有的跑车的车的车尾设计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相当于一个倒置的翅膀(如图所示),该结构主要是让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气流偏导器下方的空气比上方的空气速度______,使车对地面的压力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提高了车轮的着地性能。
20.如图所示喷雾器工作时,小孔处空气流速较快,压强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较大,液体就沿着细管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21.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底面积之比SA∶SB=4∶9,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
22.如图所示,恒温的电梯内有两个相同的玻璃瓶,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再塞紧瓶口(不漏气)。其中甲瓶内装满水,乙瓶没有装满,玻璃管内水面距瓶底0.2m。(g取10N/kg;ρ水=1.0×103kg/m3)则:
(1)甲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
(2)要探究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变化,应选用的是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当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管内的液面会__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3.某学习小组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他们采取了如下的方法:图甲把小桌放在海绵上;图乙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图丙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比较______________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对比乙、丙两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_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此实验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原因是_______。
2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调节的方法是:_______
A.将此时左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若实验操作过程中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平无变化,说明该装置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3)比较图乙(a)(b)两图实验,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___有关;
(4)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通过比较(a)(c)两图U形管液面高度差,发现两图液面的高度差是一样的,因此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无关。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__(选填“正确的”“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b)所示,将探头放入盐水中,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下降了4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_________Pa。(ρ红墨水≈1.0×103kg/m3)
25.如图甲是快递空气袋,空气袋可以防止产品之间碰撞,起填充以及缓冲保护作用,小慧同学好奇,运输过程中挤压时,袋内气压如何变化?他作出猜想:
猜想一:袋内空气质量变大,气压变大;猜想二:空气袋体积变小,气压变大
(1)仔细判断猜想___________肯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2)小慧所在实验小组为了验证猜想二,他们打算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请你帮助小慧他们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用手___________,同时观察___________;
(3)做完验证实验,小明同学提出了新问题:冬天和夏天空气袋的硬度有何不同?
①小慧将两个大小不等的空气袋甲、乙(如图丙)分别放在阴凉处和制暖的空调房中
②10min后,小慧用手挤压空气袋甲(图丙左侧),小明用手挤压空气袋乙(图丙右侧),感知空气袋硬度,请评估这个实验方案中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袋逐步取代报纸、拷贝纸等作为缓冲材料,其优点是_____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四、计算题
26.如图,一底面积为50cm2平底薄壁茶壶放在面积为0.4m2的水平桌面中央,茶壶高为15cm,壶中水深为12cm。(g取10N/kg)求:
(1)壶底受到水的压强?
(2)壶底受到水的压力?
27.如图所示,盛有酒精和水的两个足够高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若向容器中分别倒入相等体积的原有液体,倒入前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记录在下表中。(千克/米)
(1)求倒入后容器中酒精的深度;
(2)若倒入后酒精的质量为3.2千克,求酒精的体积;
(3)求两容器内部底面积的值。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倒入前 倒入后
(帕) 1176 1568
(帕) 1176 1960
参考答案
1.B
2.A
3.D
4.D
5.C
6.A
7.C
8.C
9.D
10.B
11.C
12.D
13.不变 丙
14.1.5×106 连通器
15.降低 减小 温度计
16.利用 1.3×104
17.不低于 连通器 摩擦 大气压
18. 等于 大于
19. 增大 增大
20. 较小 上升
21.1∶1 4∶9
22.2000 2×103 乙 上升 所处高度变高,外界大气压变低,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使液面上升
23.海绵的凹陷程度 甲、乙 压力 受力面积 不能 硬纸板形变程度不明显
24.B 漏气 液体密度 错误的 没有控制液体密度相同 800
25.一 袋子密闭,不与外界连通,质量不发生变化 挤压橡皮膜 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 实验中没有控制两个袋子相同 没有让同一个人感知空气袋的硬度 空气袋的体积可以自由调节,节省原料
26.(1)1.2103Pa;(2)6N
2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