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检测卷(沪粤版)(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检测卷(沪粤版)(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9 22:5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分别取两个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压在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浅不同.该现象说明 (  )
A.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
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不能直接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 B.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
C.清水和硫酸铜溶液的扩散现象 D.光滑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五年后互相渗入
3.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把墨水滴入水中,看不到墨水分子的运动
D.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4.固态、液态、气态所对应的分子状态如图所示.关于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状态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B.只有乙状态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C.丙状态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弱
D.任何状态下分子间的引力都大于斥力
5.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
B.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6.宏观的热现象如果用微观的分子动理论去分析,常常会得到全新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大
B.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这是由于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
C.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D.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很难缩小,说明组成它们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7.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
①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
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8.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9.小张在学习了“宇宙深处”一节后,整理的知识结构如下所示.在有下划线的四项内容中,归类不正确的是 (  )
太阳系
A.(1) B.(2) C.(3) D.(4)
10.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天体之间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
C.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
D.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二、填空题(每空2.5分,共30分)
11.如图,这是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    (填“大”或“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m.
12.刚装修完的房子,打开房门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            运动的结果.为了减小新房子的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根据温度越高,     越快,可以采取在高温季节来临前装修完并搁置一段时间、加强通风等措施.
13.如图甲所示,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清水的下方,可以看到清水与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置20日后,如图乙所示,这是    现象,说明液体分子          .
                甲    乙
14.同学们写作业时,常用透明胶带把错误处揭去,操作时往往要把胶带用手抹几下使之与纸贴紧,才能揭干净,这是因为用手抹几下,可以使胶带分子与纸分子之间的距离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胶带分子与纸分子的    (填“引力”或“斥力”)增大.
15.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地面和墙角都会染上一层黑色,用力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还有黑色,这说明      ;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破镜重圆”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我们可以将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挤压后粘在一起,但是两块破镜却做不到,这是因为破镜相互接触的地方绝大多数分子间的距离较      ,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三、实验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0分,第18题20分,共40分)
16.如图所示,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的开口,然后用力推活塞.
(1)观察到的现象:水    (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这个现象可以作为    (填字母);
A.水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
B.水分子间存在斥力的证据
C.水分子间没有空隙的证据
D.水分子间存在空隙的证据
(2)若将针筒里面的水换成空气,空气    (填“可以”或“不可以”)被压缩.这个现象可以作为    (填字母).
A.空气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
B.空气分子间存在斥力的证据
C.空气分子间没有空隙的证据
D.空气分子间存在空隙的证据
17.课堂上,杨老师把截成两段的均匀圆柱形铅块A、B的两端面磨平,然后将磨平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两段铅块合在了一起,就像没有断开过一样,接着杨老师按图甲的方式把合在一起的铅块竖直悬挂于铁架台上,然后在铅块下面悬吊了三个钩码,两铅块仍未分离.对此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
(1)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如图乙所示,小李、小赵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你的看法是           .
(2)在如图甲所示的情景下,取下钩码,为了粗略地测出A、B两个铅块之间的分子作用力的大小,小李、小赵找来了以下器材:
A.刻度尺  B.停表  C.弹簧测力计  D.温度计  E.量筒  F.小桶  G.细沙
①他们应该选择的器材是其中的    (填字母).
②他们的实验操作过程是: .
③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铅块A与B之间的分子作用力大小Fx=    .
18.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力不平衡,从而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
(1)布朗运动中花粉颗粒的运动是    (填字母)的运动.
A.分子    B.原子    C.物体
(2)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正如布朗运动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填字母).
A.现象:压缩密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感觉越推越吃力.推测: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B.现象:磁铁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间有引力.
C.现象: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
D.现象:将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儿可以看到水都变黑了.推测: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小明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发现花粉颗粒的运动加剧并上下翻滚,于是小明推理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你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    (填“可靠”或“不可靠”),原因是                   .
(4)①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某些处于液面附近的分子能够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    (填“引力”或“斥力”)而向外飞出,变成这种液体的气态形式,飞出去的分子在和其他分子碰撞后,有可能再回到液面上或进入液体内部.如果相同时间内飞出的分子数多于飞回的分子数,这就是蒸发现象;如果飞出去的分子数等于飞回来的分子数,则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②暴露在空气中的水蒸发越快,表明空气越    (填“干燥”或“潮湿”).
③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推断,当蒸发达到动态平衡后,继续提高水温,那么水将    (填“继续”或“不再”) 蒸发,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A 【解析】 盛有热水的铝质易拉罐下的复写纸温度比较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较剧烈,所以白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比较深.故选A.
2.B 【解析】 抽去中间的玻璃板,过一会儿下方二氧化氮气体颜色变浅,上方空气颜色变深,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紧压的铅块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B符合题意;刚开始时,清水与硫酸铜溶液两者界面分明,时间越长,两者混合越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光滑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五年后互相渗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C 【解析】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海绵内部有气孔,用手捏海绵,气体排出,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墨水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C正确;尘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尘粒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4.C 【解析】 无论固态、液态还是气态物质,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都是同时存在的,故A、B错误;丙状态是气体分子的模型,分子间距离最大,分子间作用力最弱,故C正确;只有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才大于斥力,故D错误.
5.C 【解析】 气体物质的分子排列不规则,故A错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6.D 【解析】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所以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大,故A选项正确;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故B选项正确;由于气体分子间有空隙,所以气体能够被压缩,故C选项正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它们是同时存在的,故D选项错误.
7.C 【解析】 用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带正电的原子核周围有较大空间,因此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②符合题意;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正电荷分布在原子核上,较大空间内没有带正电的粒子,故③符合题意;该实验与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没有任何关系,故①不符合题意.
8.B 【解析】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故乙为带正电的原子核.
9.B 【解析】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而月球不属于行星.
10.C 【解析】 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两者相似,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用光年表示宇宙距离,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永无止境,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1.【答案】 化学 小 10-10 
12.【答案】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 分子热运动
13.【答案】 扩散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两种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它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4.【答案】 变小 引力
15.【答案】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引力 大
【解析】 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墙的里面还有黑色,这是煤炭分子运动到墙里面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镜相互接触的地方绝大多数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微弱,几乎没有.
16.【答案】 (1)不容易 B (2)可以 D
 【解析】 (1)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手指按住针筒的开口,推压针筒的活塞,会感觉到里面的水很难被压缩,说明了分子间有斥力,故B正确;
(2)将针筒里面的水换成空气,针筒里的空气可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D正确.
17. 【答案】 (1)该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2)①CFG ②把小桶挂在铅块B上,向小桶中加沙子,直到铅块A与铅块B刚好分离,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铅块B、小桶以及小桶中沙子的总重力G ③G
18.【答案】 (1)C (2)CD (3)不可靠 加热过程中水的对流加快了花粉颗粒的运动 (4)①引力 ②干燥 ③继续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从水面飞出的水分子多于飞回的水分子
 【解析】 (1)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是物体的运动.
(2)A选项,压缩密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越推越吃力,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但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没有引力;B选项,磁铁吸住了很多铁屑,是磁铁具有磁性的表现,不能证明分子间有引力;C选项,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所以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D选项,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儿看到水都变黑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对流,推动花粉颗粒一起运动,所以从该实验现象不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的结论.
(4)①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某些处于液面附近的分子能够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引力而向外飞出.
②空气越干燥,液体蒸发越快,所以暴露在空气中的水蒸发越快,表明空气越干燥.
③当蒸发达到动态平衡后,继续提高水温,那么水将继续蒸发,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从水面飞出的水分子将多于飞回的水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