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7.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7.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29 17:3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教  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推理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会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3.能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锐角的大小;
4.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推理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用.
教学过程(教师)
新课引入——温故知新
△ABC中,∠C为直角,如何表示∠A的三种三角函数?
教师出示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同时板书.
正弦
三角函数 余弦
正切
—想一想
你能分别说出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吗?
1.除了可以用计算器计算,是否可以通过手里的三角板来求值呢?
2.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呢?
(讨论得到结论:1.利用计算器计算.2.利用三角尺的特殊角,量出各边的长度,再用定义计算.)
通过用计算器的计算,到学生作图工具三角板中存在特殊角的计算,及其他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肯定学生的思维创新,从而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试一试
如图,在Rt△ACB中,∠C=90°,∠A=30°.
1.请说出BC:AB:AC=( );
2.若设BC=1,则AC=( ) AB=( );
3.你能求出sin30°,cos30°,tan30°的函数值吗?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3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解过程,并对其求解方法进行总结.
4.若∠A=45°,你能求出sin45°,cos45°,tan45°的函数值吗?
5.若∠A=60°,你能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吗?
教师指名学生板书,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1.请说出BC:AB:AC=1:2:;
2.若设BC=1,则AC=,AB=2;
3.你能求出sin30°,cos30°,tan30°的函数值吗?
sin30°= ,cos30°=,tan30°=
总结:设直角三角形一边的长为某个常数,求出另外两边的长,再利用定义进行计算;选择最简单的数据计算.
板书:
sin45°=,cos45°=,tan45°=1,
sin60°=,cos60°=,tan60°=.
师生共同评价.
—填一填
1.根据计算结果,填写表格:
30° 45° 60°
sinθ
cosθ
tanθ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试着填写.
2.认真观察上面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如何快
讨论总结:
正弦和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练一练
已知角,求值.
(1)2sin30°+3tan30°+tan45°
(2)cos45°+tan60°cos30°
已知值,求角.
(1)已知tanA=,求锐角A的度数.
(2)已知2cosA-=0 ,求锐角A的度数.
确定值的范围.
在Rt△ABC中∠C=90°,当锐角A>45°时,
sinA的值( )
A. B.
C. D.
ABC中∠C=90°,当锐角A>30°时,
cosA的值( )
A. B.
C. D.
确定角的范围.
当∠A为锐角,tanA值大于 时,则∠A取
值范围是( )
A.0°<∠A<30° B.30°<∠A<90°
C.0°<∠A<60° D.60°<∠A<90°
(2)当∠A为锐角,当时,则∠A取值范围
是( )
A.0°<∠A<30° B.30°<∠A<45°
C.45°<∠A≤60° D.60°<∠A≤90°
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强调范围类题目解题方法.
总结:
遇到范围类题型,一般情况下要寻找两端的极值,然后进行确定.
如图,在△ABC中,已知BC=1+,∠B=60°,
∠C=45°,求AB的长.
根据学生尝试结果,教师引导:
三角函数运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
小结:
(1)你能说一说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有哪些求法吗?
(2)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感受到什么数学思想?
(3)你还有什么收获或困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