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锐角三角函数
课题 7.6 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三)——视角和方位角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仰角和俯角以及方位角的概念.
2、进一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方位角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重点: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方位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画出平面图形,将之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一)自学检查题
1、阅读课本P115---P116问题3,你能概括出仰角、俯角的定义吗?
2、如图,小方在假期中到郊外放风筝,风筝飞到C 处时的线长为20米,此时小方正好站在A处,并测得∠CBD=60°,牵引线底端B离地面1.5米,求此时风筝离地面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二)引入新课,梳理知识
1、第1题是有关仰角、俯角的问题,而第2题则是学生已学过的方位角的问题,借此引出相关概念:
(1)仰角和俯角的概念
如右图,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仰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俯角.
(2)回顾方位角的定义
2、通过两个题目,总结出这类问题的本质都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即画出平面图形,构造直角三角形。
(三)例题
例1:如图,为了测量停留在空中的气球C的高度,小明先在点A处测得气球的仰角为30°,然后他沿AD方向前进了50m,到达点B,测得气球的仰角为45°,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求气球的高度.
例2:大海中某小岛周围的10km范围内有暗礁,一海轮在该岛的南偏西60°方向的某处,由西向东行驶了20km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30°方向的另一处,如果该海轮继续向东行驶,会有触礁的危险吗?
小结: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其一般步骤是:
(1)画出平面图形;(2)构造直角三角形;(3)选择适当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二、独立训练
1、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 m.这栋高楼有多高
2、如图所示,一条自西向东的观光大道l上有A、B两个景点,A、B相距2km,在A处测得另一景点C位于点A的北偏东60°方向,在B处测得景点C位于景点B的北偏东45°方向,求景点C到观光大道l的距离.
3、如图,山顶有一铁塔AB的高度为20米,为测量山的高度BC,在山脚点D处测得塔顶A和塔基B的仰角分别为60 和45 ,求山的高度BC.(结果保留根号)
三、交流合作
1、题1、2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指出板演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2、重点评讲题3、4,并作如下小结:
上述题目为我们今后解决许多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本模型:如图,△ABC中,已知α、β和a,求h.
(例题说明)→已知两角一边,求高.
四、总结
1、有些实际问题是空间三维的问题,要先把它转化为平面问题,画出平面图形.
2、解有关仰角、俯角、方位角的应用题一方面要把它们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针对转化而来的数学问题选用适当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3、寻找或构造直角三角形,将仰角和俯角或方位角放入直角三角形中,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