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INCLUDEPICTURE"原创题.tif" INCLUDEPICTURE "D:\方正转Word\9语人全国\原创题.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22秋\9年级\9语人全国\文件\原创题.tif" * MERGEFORMATINET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抠门/扣题 掺杂/搀扶 愕然/鄂尔多斯
B.踱步/镀金 空旷/粗犷 狼狈不堪/烘焙
C.糟蹋/嘈杂 呼吁/气喘吁吁 改朝换代/朝令夕改
D.撩逗/撩帘子 应酬/答应 风雨如晦/诲人不倦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3分)
流动,一个饱含动感与张力的美丽之词。多少精彩的流动,和自强的人民一起、和可爱的祖国一起,造就了一个欣欣向荣、__(甲)__的壮丽时代。一张张“中国创造”的名片正在为流动中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国家竞争实力__(乙)__,流动中国正步履铿锵、一路驰骋。“一带一路”的璀璨画卷正开启__(丙)__的工笔勾勒,为中国与世界带来更加磅礴的生机与活力。
A.流转不息 与时俱进 细致
B.川流不息 与时俱进 细致
C.流转不息 与日俱增 细腻
D.川流不息 与日俱增 细腻
3.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3分)
适时地低头是一种睿智。水是万物中的至柔之物,它无形无状,岩石下有其足迹,石缝间有其身影。它甘于低头,善处万物之下,因此睿智的它才会拥有滴水穿石的力量,才能以柔克刚。我们只有拥有水这样能屈能伸的精神,才可能无往不胜。当我们被一堵墙挡住时,用力推倒它无疑是一种好办法,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省时省力、简单有效呢?
(1)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连贯。(2分)
(2)文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4.名句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在“奋斗百年路”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发扬“三牛精神”,尤其以“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奉献姿态,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古仁人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季羡林先生为自己书斋所绘的一幅画。请仔细观察,完成练习。(7分)
INCLUDEPICTURE"J4.tif" INCLUDEPICTURE "D:\方正转Word\9语人全国\J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22秋\9年级\9语人全国\文件\J4.tif" * MERGEFORMATINET
(1)请用说明性的语言简要介绍这幅画的主要内容(画中的文字不必介绍)。(4分)
(2)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志趣?(3分)
二、阅读探究(3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小题。(8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6.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出了“早行”之外,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现出了“早行”?(4分)
7.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15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江行道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 (2)客此_________________
(3)辄复不遂__________________ (4)任之而已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加点词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余住西湖 上下十余里间
C.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及下船 及郡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11.甲文中的“____________”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而一个“独”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高洁情怀。乙文中“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运用的是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小题。(15分)
赊 账
①夜,澄清了一切,白天的喇叭声、说话声和机器的轰鸣声都如潮水般退去。躺在木板床上,蒋才辗转反侧,久不能寐。他知道,他又失眠了。
②蒋才仿照别人的说法,躺在床上数数催眠。可是,他从一数到八百,依旧没有半点儿睡意,索性穿上睡衣,走出了房门。深夜中的药都(亳州有“药都”之称)像一位淡定的老人,在时光中静静地前行着,连灯光和虫鸣都是不紧不慢的。空气中弥漫着中药散发出的淡淡的清香,宽广的芍花路上冷冷清清,偶有一辆出租车呼啸而过。
③蒋才走着,想着,觉得有点累了,方才回去。躺在床上,还是翻来覆去……闹钟嘀嗒一声后,蒋才迅速起来,也不知道夜里睡着了没有。洗漱时,蒋才发现眼袋又浮肿起来,黑黑的。将近20岁的他,前额的头发一碰就掉,像秋日枝头的枯叶。
④眼下,距高考不到半年,老是睡不着可真是要命。诊所去了,市人民医院也跑了,吃了大把的西药,输了很多瓶液,依旧无济于事。蒋才家在利辛县农村,家里并不宽裕。父亲去世后,母亲张茹打理着家中的五六亩田地供他上学。蒋才得了失眠症后,为了能让蒋才吃好睡好,张茹忙完农活后,便从老家来到亳州市,在学校附近租了套一室一厅的房子。蒋才睡在卧室里,张茹睡在客厅中。为了补贴家用,张茹边照顾蒋才,边在超市打零工。不承想,一两个月后,蒋才的失眠症无丝毫好转,脾气还越来越大,成绩一落千丈,家里也开始入不敷出。
⑤“娘,算了,我不上学了!”蒋才说。
⑥“这哪行啊,全村人都说你比别人家的孩子能呢!都快够到大学的门了,怎么能打退堂鼓啊?”张茹理了理花白的头发说。
⑦过了没几天,村支书从利辛县赶来了,还提着个鼓鼓囊囊的袋子。他一进门就嚷嚷:“俺女儿在亳州药材市场卖中药材呢,这两天生意不怎么样,积压了很多桂圆和莲子,都是补品,张大嫂你可得帮我这个忙啊,买点给你家蒋才补补身子!”
⑧张茹叹了口气说:“刘支书啊,俺家你还不知道吗?已经入不敷出了!”
⑨刘支书笑眯眯地说:“赊账!用来给孩子补身体,总比让这桂圆和莲子坏了要好,看着多心疼。”
⑩张茹问:“啥时候还钱呢?”刘支书说:“放心!三五年都不问你要,等你家蒋才大学毕业了,能挣大钱了再还我!”
张茹笑着说:“是啊,总不能眼瞅着这些宝贝坏掉。好吧,都卖给我们吧,这笔账你记着,以后我肯定还!”
刘支书起身道谢,说:“谢谢张大嫂!谢谢张大嫂!”走了没几步,他又回头郑重地说:“蒋才,你小子一定要好好念书啊,否则,我的钱就没人还了。”
刘支书走后,蒋才关上门,嘟囔着“娘,咱家都快吃不上饭了,还帮人家!”张茹一拍桌子,说:“做人不能没良心!刘支书是扶贫队长,没少帮咱们村民,还给咱家争取了困难补助。这次人家有难,咱们总不能不伸手吧?”
就这样,房间里多了一堆补品。家里也没个冰箱,放得时间长了怕坏掉,张茹就把桂圆和莲子当米饭煮,她和儿子一连几天都喝桂圆莲子汤,吃桂圆莲子肉。
一天晚上,蒋才突然觉得心不慌了,后来竟然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兴奋地大叫道:“娃儿,隔着一个玻璃门,我都听到你打雷似的鼾声了!”
蒋才伸了伸懒腰,他觉得脑子很清醒,身上很有劲儿,他打消了弃学的念头。接下来的几天,蒋才都能美美地睡觉了。上学走在芍花路上,他觉得脚下的步子很轻,舒服极了。
他们每天继续喝着桂圆莲子汤。一个月以后,蒋才觉得舒坦极了——他的失眠竟好了。他觉得自己和身边的桐树、青草以及空中的燕子一样,在这生机勃发的春天里,向上爬升!他疑心是这桂圆莲子汤起了作用,便上网搜了搜,果真如此,桂圆和莲子能治失眠!
转眼到了夏天,高考分数出来了,蒋才考了628分,超过了一本分数线!刘支书的电话来了:“张大嫂,你家蒋才真能啊!给咱们这个旮旯村庄争了光!”
张茹笑呵呵地说:“刘支书,都是你的桂圆、莲子起了作用,你这扶贫队长,可真会扶贫啊!”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20年第8期,有删改)
12.请从蒋才的角度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分)
13.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深夜中的药都(亳州有“药都”之称)像一位淡定的老人,在时光中静静地前行着,连灯光和虫鸣都是不紧不慢的。空气中弥漫着中药散发出的淡淡的清香,宽广的芍花路上冷冷清清,偶有一辆出租车呼啸而过。(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14.文章第④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5.文中的村支书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答。(4分)
三、作文(40分)
16.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冰心说:“青年人呵!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你现在的图画。”莎士比亚说:“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请以《关于青春,我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不少于20行;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将题目《那一份____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不少于20行;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一、1. C A项,kōu/kòu,chān/chān,è/è;B项,duó/dù,kuàng/guǎng,bèi/bèi;C项,zāo/cáo,yù/xū,cháo/zhāo;D项,liáo/liāo,yìng/ying,huì/huì。故选C。
2. C
3. (1)示例:绕它而行
(2)在“简单有效”后面加上“的妙招”或“的办法”。
4.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俯首甘为孺子牛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 示例:(1)该画从整体上看是书屋一隅。摆着两盆花的窗台前有一个书桌,上面摆满了笔墨和各种书籍。书桌左边是一个书架,右边是一个柜子,上面也都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书桌前搭着毛巾的椅子斜斜地放着。整个屋子看起来很凌乱,但乱中有序,满溢文人的气息。
(2)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志趣高洁,生性爱书。
二、(一)6. 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还结着霜,可见出行之早。
7. 内容:表达了思乡之情,体现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首尾呼应,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相照应。
(二)8. (1)哪能 (2)客居
(3)就,便 (4)罢了
9. D
10. (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
(2)随意地看一些书,也是可以享受到一些乐趣的。
11. 湖中人鸟声俱绝 遗世独立 侧面 雪之大
(三)12. ①蒋才在离高考不到半年时患上严重的失眠症;②蒋才母亲来陪读一两个月后,蒋才不仅失眠症不见好,成绩还一落千丈;③村支书以赊账的形式给蒋才送桂圆、莲子补身体,蒋才坚持喝桂圆莲子汤;④蒋才治好了失眠,考上了一本。(意思对即可)
13. 作者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夜晚寂静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衬托出蒋才的失眠症状之重。
14. 第④段运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蒋才的病情、家庭情况和眼下面临的困难处境,说明了蒋才不想上学的原因,引出下文村支书帮助他的情节(为下文村支书帮助他的情节做铺垫),使文章情节完整,衔接自然、合理。
15. 村支书不仅乐于助人,而且讲究方法,善于助人。村支书知道蒋才的情况后,并没有直接将桂圆、莲子送给蒋才妈妈让蒋才治病,而是假借女儿卖药材的生意不好,桂圆、莲子卖不出去,找蒋才妈妈帮忙,将自己置于受助者的境地,将蒋才妈妈和蒋才置于助人者的境地,既维护了蒋才妈妈和蒋才的尊严,又让他们毫无心理负担地接受了帮助。
三、16. 思路:(1)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审题可知,创作本文,需要抒发的是自己对于青春的独特感悟。我们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在青春的历程里,有相聚,也有分离;有欢乐,也有泪水;有成功,也有失败。每个人对于青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写作时需注意主旨要积极向上,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例文略。
(2)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审题可知,题目中横线处可写的内容较多,比如真情、温暖、感动、无奈等。文章可写成记叙文,内容以写人记事为主,以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与启示来表现主旨,要写出真情实感。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