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四校期中化学试卷
分数: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第I卷(共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A、氯化钠溶液 B、熔融的MgCl2 C、蔗糖 D、铜丝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D、形成产物中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
3、 COCl2(g) 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降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的浓度 ④加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减小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4、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NaHCO3溶液和NaAlO2溶液混合:HCO3—+ AlO2-+H2O= Al(OH)3↓+ CO32—
B. Al(OH)3电离: H2O+AlO2-+H+Al(OH)3Al3++3OH-
C. HF溶于水:HF+H2OH3O++F-
D. Na2S溶于水: S2-+2H2O H2S+2OH—
5、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焓变大于0的是( )
A、铁与稀盐酸反应 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碳酸钙高温分解反应 D、工业合成氨的反应
6、一定量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1/2,当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n>p B、A的转化率增加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分数增大
7、用NaOH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Na2CO3杂质
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C.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D.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8、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热量小于57.3 kJ
9、2SO2(g)+O2(g)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V2O5能加快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但不能加快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将有利于SO3的生成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v=
10、 在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① K+、Cl-、NO3-、S2- ② K+、Fe2+、I-、SO42- ③ Na+、Cl-、NO3-、SO42-
④Na+、Ca2+、Cl-、HCO3- ⑤ K+、Fe3+、CO32—、NO3-
A.①③ B.①②⑤ C.③④ D.③
11、 25℃时,将稀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SO42-)﹥ c(NH4+)﹥c(H+)= c(OH-) B. c(NH4+)=2c(SO42-)
C. c(NH4+)+ c(NH3·H2O)=2c(SO42-) D. c(OH-)+c(SO42-) = c(H+)+c(NH4+)
12、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ΔH<0,下列各项对示意图的解释与图像相符的是( )
A.①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B.②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C.③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D.④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1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则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D.已知C(s)+O2(g)===CO2(g) ΔH1,C(s)+1/2O2(g)===CO(g) ΔH2;则ΔH1<ΔH2
14、 100℃的纯水KW=10-12,在该温度下pH均为11的NaOH和NaCN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之比为( )
A. 1:1 B. 10-10:1 C. 11:3 D. 10-8:1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
C.0.2 mol?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D.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16、加热N2O5时,发生以下两个分解反应:N2O5N2O3+O2,N2O3N2O+O2,在1 L密闭容器中加热 4 mol N2O5达到化学平衡时c(O2)为4.50 mol/L,c(N2O3)为1.62 mol/L,则在该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正确的是( )
A.c(N2O5)=1.44 mol/L B.c(N2O5)=0.94 mol/L
C.c(N2O)=1.40 mol/L D.c(N2O)=3.48 mol/L
17、常温下,pH=11的氨水溶液和pH=1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不考虑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弱碱的浓度大于强酸的浓度 B.反应完全后的溶液呈碱性
C.原氨水中有1%的含氮微粒为NH4+
D.反应后的溶液中NH4+、NH3·H2O与NH3三种微粒的平衡浓度之和为0.1 mol·L-1
18、已知2SO2(g)+O2(g) 2SO3(g) ΔH=-197 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1 mol O2;(乙)1 mol SO2和0.5 mol O2;(丙)2 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 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
C.c(SO2)与c(O2)之比n:n甲=n丙>n乙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
第II卷(共46分)
二、填空题
19、(10分)碳是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
(1)、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mol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CO2反应生成甲醇。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KJ/mol—1、283.0 kJ·mol-1和726.5 kJ·mol-1。则:①利用太阳能分解10 mol水消耗的能量是 kJ。
②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 所示(图中E1 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 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吸热热反应
B. 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 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D. 逆反应的活化能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20、(11分)高温下CuO(s)+CO(g) Cu(s)+CO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1000℃ K=4.0 1150℃ K=3.7 1300℃ K=3.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ΔH= 0(填﹥﹑﹤或﹦)
(2)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Cu、 CuO、CO、CO2各1.0 mol,反应经过10min后达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CO的平衡转化率﹦
(3)以下措施中,能使(2)中的正反应速率显著加快的是 ,能提高(2)中CO的平衡转化率的是
A、增加CO的浓度 B、增加CuO的量 C、移出部分CO2 D、提高反应温度
E、减小容器的容积 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21、(9分)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NH2COONH4(s)2NH3(g)+CO2(g) 实验测得的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mol·L-1
2.4×10-3
3.4×10-3
4.8×10-3
6.8×10-3
9.4×10-3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25.0 ℃时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平衡常数:________。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 25.0 ℃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熵变ΔS________0(填“>”、“=”或“<”)。
22、(16分)(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可采用的是________。
A. KMnO4 B. H2O2 C. Cl2 水 D. HNO3
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至溶液pH=4,使Fe3+转化为Fe(OH)3,可以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SO4的目的,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__。
A. NaOH B. NH3·H2O C. CuO D. Cu(OH)2
(2)甲同学怀疑调整至溶液pH=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 Ksp=8.0×10-38,Cu(OH)2的溶度积Ksp=3.0×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3.0 mol·L-1,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Fe3+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通过计算确定上述方案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3)、25 ℃,将a mol 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向该溶液滴加b 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________(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 mol·L-1)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B 6C 7A 8C 9D 10A
11B 12C 13D 14B 15C 16B 17C 18B
19、(1)2Cl2(g)+2H2O(g)+C(s)=4HCl(g)+CO2(g)ΔH=-290..0 kJ·mol-1
(2) ① 2858
②CH3OH(l)+ O2(g) =CO(g) +2H2O(l) ΔH=-443.5 kJ·mol-1
(3) A C D
20、(1)< (2)0.006 mol/(Lmin) 60%
(3)ADEF C
21、①BC
②K=1.6×10-8(mol·L-1)3
③增加 ④ >
22、(1)B CD (2)4 3.3 可行
(3)NH+H2O NH3·H2O+H+ 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