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随堂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随堂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9 19:3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随堂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人们也给予了一定的评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被认为是“近代力学创始人”
B.第谷·布拉赫被认为是“天才的观察家”
C.卡文迪许被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D.爱因斯坦被认为是“动力学的奠基者”
2.如图所示,宇航员在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空间站内会完全失重,可漂浮在空间站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不受重力的作用
B.宇航员不受任何作用力
C.宇航员受的重力正好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D.宇航员还受外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3.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地球 火星 木星
轨道半径(AU) 1.0 1.5 5.2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半径(AU) 9.5 19 30
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
B.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
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
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长
4.我国的人造卫星围绕地球的运动,有近地点和远地点,由开普勒定律可知卫星在远地点运动速率比近地点运动的速率小,如果近地点距地心距离为R1,远地点距地心距离为R2,则该卫星在近地点运动速率和远地点运动的速率之比为(  )
A. B. C. D.
5.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万有引力常量的单位,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N·m/kg2 B.m3.s2/kg C.N·m2/kg2 D.m3/(kg·s2)
6.假设在遥远的太空有一个星球适合人类居住,质量是地球质量的2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在地球上一个人能竖直跳起离地面h的高度,则在此星球以相同速度竖直向上能跳起的高度为(  )
A.16h B. h C.8h D. h
7.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执行任务,此时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还在舱内,飞船正在离地面大约360km高度处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90分钟,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此时,航天员翟志刚必须紧紧抓住飞船舱外的金属杆,一旦放手,便一定会迅速脱离飞船而飞入茫茫太空
B.正常飞行时,飞船的万有引力恰好提供向心力,飞船如果要返回地球,则要通过减速来降低轨道高度
C.同步卫星的周期为24h,是飞船周期的16倍,所以同步卫星与飞船的加速度之比为1∶16
D.由于完全失重,所以舱内的王亚平要想使一袋水和一支笔都产生1m/s的加速度所需要的力是等大的
8.已知火星半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火星质量约为地球的 ,火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约为地球的2倍,忽略火星和地球自转,则(  )
A.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
B.火星绕太阳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的4倍
C.火星表面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地球的
D.火星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约为地球的
9.如图所示,虚线I、II、III分别表示地球卫星的三条轨道,其中轨道I为与第一宇宙速度7.9km/s对应的近地环绕圆轨道,轨道II为椭圆轨道,轨道III为与第二宇宙速度11.2km/s对应的脱离轨道,a、b、c三点分别位于三条轨道上,b点为轨道II的远地点,b、c点与地心的距离均为轨道I半径的2倍,则(  )
A.卫星在轨道II的运行周期为轨道I周期的2倍
B.卫星经过a点的速率为经过b点速率的倍
C.卫星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为在c点加速度大小的2倍
D.质量相同的卫星在b点的机械能小于在c点的机械能
10.宇宙中存在一些质量相等且离其他恒星较远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设四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半径均为R,四颗星稳定分布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已知引力常量为G.关于宇宙四星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四颗星围绕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B.四颗星的轨道半径均为
C.四颗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均为
D.四颗星的周期均为
11.科学家发现,距离地球2764光年的宇宙空间存在适合生命居住的双星系统。假设构成双星系统的恒星a、b距离其他天体很远,它们都绕着二者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恒星a不断吸附宇宙中的尘埃而使得质量缓慢增大,恒星b的质量和二者之间距离均保持不变,两恒星均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星b的加速度大小缓慢增大
B.恒星b的线速度大小缓慢减小
C.恒星a的角速度大小缓慢减小
D.恒星a的轨道半径缓慢增大
12.年月日凌晨,我国成功发射一枚火箭,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上了天空,历经个小时的飞行后,在离月球仅公里的距离完美“刹车”,进入近月轨道运行;月日时分,“嫦娥四号”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月球背面的预定着陆准备轨道;年月日时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出着陆指令:开启变推力发动机,逐步将探测器的速度降到零,并不断调整姿态,在距月面米处悬停,选定相对平坦区域后缓慢垂直下降,实现了世界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器在着陆过程中沿竖直方向运动,设悬停前减速阶段变推力发动机的平均作用力为F,经过时间t将探测器的速度由v减小到0。已知探测器质量为m,在近月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月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探测器质量不变。则通过以上数据可求得(  )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B.月球的半径
C.月球的质量 D.月球的平均密度
二、填空题
13.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从月球表面发射,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已知地球半径为月球半径的k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n倍,忽略天体自转的影响,则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与月球第一宇宙速度的比值为_______
14.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是____。
15.一个登月者,只用一个弹簧秤和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估测出了月球的质量和密度,请写出表达式M=_________,=__________(月球半径已知为R)。
16.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11月28日,嫦娥五号进入环月轨道飞行,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着陆地球。假设嫦娥五号环绕月球飞行时,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处,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计周围其他天体的影响),测出飞行周期T,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和月球半径R。则嫦娥五号绕月球飞行的线速度为___________,月球的质量为___________,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___,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一颗人造卫星在离地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已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1=7.9km/s,g取9.8m/s2,这颗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为多大
18.宇航员乘飞船到达某星球上后发现该星球上不存在大气。该宇航员将一滑块从固定光滑斜面底端以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经时间t滑块回到斜面底端,已知斜面倾角为。若将该星球视为密度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
(1)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2)该星球密度是多大。
19.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成功登上月球,他在月球表面做了一个实验:在停在月球表面的登陆舱内固定一倾角θ=30°的斜面,让一个小物体以速度v0由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利用速度传感器得到其往返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t0已知。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求:
(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
(2)月球的密度ρ;
(3)宇宙飞船在近月圆轨道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v1
20.海边会发生潮汐现象,潮来时,水面升高;潮退时,水面降低。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变化以及月球对海水的引力变化所造成的。中午,太阳对海水的引力方向指向海平面上方;半夜,太阳对海水的引力方向指向海平面下方;拂晓和黄昏,太阳对海水的引力方向跟海平面平行。月球对海水的引力方向的变化也有类似情况。太阳、月球对某一区域海水引力的周期性变化,就引起了潮汐现象。
已知太阳质量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月球质量为,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为,地球质量为,地球半径取。请你估算一下:对同一片海水来说,太阳对海水的引力、月球对海水的引力,分别是海水重力的几分之一?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D
6.B
7.B
8.C
9.D
10.B
11.A
12.C
13.
14.
15. (F为弹簧秤测重力时的示数) (F为弹簧秤测重力时的示数)
16.
17.5.6km/s
18.(1);(2)
19.(1);(2);(3)
2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