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二年级下册 音乐 第6课 狮王进行曲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二年级下册 音乐 第6课 狮王进行曲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3-30 09: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活动:《狮王进行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狮王进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表现力,理解音乐形象,提高对音乐的兴趣。
2.运用体验、模仿、想象、探究等学习方法,学生能够深入浅出的理解乐曲,并在理解乐器的过程中获取欣赏音乐的方法,提升音乐素养。
3.了解乐曲《狮王进行曲》的表现形式,作品的结构、意境,初步感受钢琴与弦乐器的音色特点。
教材分析:
《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做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曲,是一首由双钢琴与弦乐五部共同完成的乐曲,采用对比性中段的单三部曲式,极富形象性于趣味性。一开始,编译钢琴的颤音形成紧张的森林气氛,接着弦乐五部与两架钢琴一起走出逐渐增强的音响,进一步渲染这种气氛。随后,钢琴用很强的力度奏出音节式的经过句,引出狮王进行曲。沉重有力的顿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神态和坚实的步伐。主题重复一遍之后,出现了由低音区的半音阶经过句组成的模仿狮子吼教的对比性中段。然后,钢琴在高音区再现狮王主题,最后在狮子的吼叫声中结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感受作品中的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难点:学生能跟着音乐节奏模仿狮王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图谱卡、音乐常识卡、钢琴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关联导入——铺垫 一、铺垫
随《运动员进行曲》踏步进教室。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刚才的曲子吗?他的名字叫《运动员进行曲》,进行就是前进行走的意思,所谓进行曲就是一种根据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它可以同意我们行走的脚步,让我们的脚步更加整齐。 跟着音乐踏步走 ·通过踏步走,既让学生进行课前活动,活跃紧张气氛,又能够初步体验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听辨音乐,找出进行曲片段。师:请你们判断下面的两小段音乐,哪个属于进行曲? 听辨音乐 ·音乐片段1是《狮王进行曲》中两家钢琴模仿的军号合奏;片段2是小提琴名曲《云雀》。前者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进行曲,熟悉本科学习内容。而《云雀》的选择是为了创设本课教学情境的需要同时引出“弦乐四重奏”为后继教学服务。
利用云雀引出作曲家。师:云雀带我们来到了“动物音乐叫交流会”组织这次动物音乐交流会的是法国的作曲家“圣桑” 认识作曲家“圣桑” ·利用云雀引出“动物音乐交流会”的组织者“圣桑”富有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体验探究——共鸣激情 二、欣赏引子部分
呈现引子部分。师:每年动物世界都会有一个动物主角,我们可以欣赏到和动物主角相关的音乐,尽情的歌唱舞蹈。但是今年“动物音乐交流会”的气氛和以往不同,请你仔细听一听,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 聆听、体验引子。 ·通过聆听,初步感受乐曲引子部分的情绪。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欣赏引子,辨别乐器。 师:非常神奇,这么小的一段音乐就能让我们感受到紧张恐惧,那这紧张的气氛,是由什么乐器营造出来的呢 打家仔细听一听。 聆听、记忆,辨别乐器 ·带着问题欣赏,学生能够在辨别乐器音色时集中注意力。
可爱的“钢琴与弦乐五部”师:在刚才播放的音乐中,除了钢琴声,还有四种乐器分别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他们都有四根琴弦。最低音是由“大胖子”演奏的。其中小提琴有两组,所以把他们称为“弦乐五部”。 聆听、观察、记忆。 ·“两种声音”的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出音乐配器:钢琴+弦乐五部。
模拟引子音效师:老师现在想请三位同学来和老师一起演奏这段音乐,老师来哼唱弦乐五部,三位同学只需要演奏两个音。提问:钢琴是主角?还是老师模仿的弦乐五部是主角?(弦乐五部)在刚才的音乐当中钢琴是背景音乐,而老师模仿的弦乐五部是主旋律再欣赏一遍,让我们感受一下钢琴与弦乐五部之间的关系。 三名同学每位同学演奏两个音,演奏钢琴颤音,其余学生聆听分析。 ·三名学生弹琴,教师哼唱弦乐五部,模拟作品引子,让全体学生熟悉旋律的同时,吸引他们关注音乐的配器,从而得出弦乐五部是主角的结论。·图形谱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对音乐的发展走向一目了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欣赏B段
呈现B段音乐。师:本届动物音乐交流会的气氛之所以紧张恐怖,都是因为一种动物,哪种动物呢?答案在下一段音乐当中。 聆听音乐——寻找特点——展开想象 ·带着问题欣赏B段音乐中的音乐形象——狮王的吼叫。
威严的“吼叫声”师:音乐用两架钢琴来模仿狮王的吼叫。大家说狮王的吼叫声是一直很强的还是有变化的。(引领学生分析吼叫的强弱变化,再请学生根据狮王吼叫的特点编创一个简单的动作来表现狮王的吼叫。随即请学生数一数狮王吼叫的次数。) 聆听、分析、小结 ·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吼叫声,目的在于其发现学理解吼叫声“由由弱渐强再减弱”的特点后,用外线的动作表示出来。增强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为律动体验寻找方法。·数吼叫声的次数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对音乐更加专注。
气势磅礴的“军乐队”。师: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有没有听到钢琴声“邦邦邦邦”的声音?我们在注意一下。(画图形谱)音乐家用钢琴模拟军乐队的声音对狮王的欢迎。我们找一位同学模仿狮王的吼叫,其他同学在“邦邦邦”的时候鼓掌欢迎他好不好? 聆听、观察。掌声模拟军乐队对狮王的欢迎。 ·引领学生渐入音乐情景,通过模拟“军乐队”对狮王的欢迎,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进一步走进音乐。
四、欣赏A段
呈现A段音乐。师:同学们你们看!狮王来了! 聆听、思考。 ·聆听A段,得出主题演奏乐器——弦乐五部。
演唱旋律。请你们跟老师唱一唱。 模唱旋律 ·主题旋律作为一首乐曲的重点,有必要让学生多熟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模仿狮王有力的脚步。师:狮王每走一步,脚步都非常的有力。音乐就是用强拍表现狮王有力的步伐。我们一起模仿一下狮王的有力步伐。并数一数狮王一共走了几步。 体验抢拍的作用,模仿狮王有力的步伐。 ·在体验的过程中,熟悉音乐,得出结论。通过模仿狮王的脚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14.“狮王之歌”。师:狮王具有王者风范,你们听,他还唱起来了。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狮王边走边唱的王者风范? 歌唱旋律和歌词 ·通过歌词的演唱和模仿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体会音乐中“威武雄壮”的气势。
五、对比欣赏A1段
15.呈现A1段音乐师:下面的这段音乐和“狮王之歌”有很大关系,但又有不同,大家从以下三个方面说说有哪些不同。 聆听、思考、总结。 ·对比分析,从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效率,简化教学内容。
16.介绍乐曲结构老师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乐曲的结构,一般来说我们把乐曲的主要段落用A和B来表示,(板书)比如狮王之歌是A段 ,狮王吼叫声是B段那么最后一段和狮王之歌A段比较相似,应该是A1段。那么引入主要段落的音乐片段就叫做引子。 聆听、记忆 ·二年级对于字母符号型的分段方式理解不够深入,他们更乐于接受情景式的段落划分,而本环节中教师将二者巧妙结合,借助音乐情景揭示字母分段的方式,不但能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还为中高年级的欣赏教学打好基础。·关于音乐段落的先后呈现,本课教学做了大胆的尝试,将音乐的B段提前,将A段与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A1段连在一起赏析,其目的除了因课堂情景的发展需要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对比欣赏A段与A1段,简化教学内容,让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理解乐曲,已达到预设目标。
17.完整聆听全曲。师:接下来,让我们看着图形谱静静地完整聆听这首《狮王进行曲》 完整聆听 完整聆听全曲,体现作品的完整性,梳理学生所学。
六、总结
18.梳理所学内容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欣赏了什么?结构是怎样的? 梳理所学内容 巩固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教学总结:
优点:本节课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并解决重难点。教学环节流畅,情景设置有趣味,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能够动起来。
不足:
学生进入课堂可以播放跟课程有关的音乐,吸引学生注意,方便导入课堂。
如果能把乐曲每一段都变一个小故事,跟着故事表演,这样学生更能够掌握乐曲的结构顺序。
虽然渗透了坚强减弱,但是没有明确点出渐强渐弱的概念。
每段的欣赏过多,最后完整欣赏的时间较少,学生没有乐曲完整概念,加之多媒体故障,虽然利用钢琴与学生的表演把乐曲欣赏差不多,但是完整结构还是不清晰。
2016/11/11
加入乐器音色听辨。
强拍着重练习强调。
表演细化,强调动作、表情到位。有梯度,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