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报告文学的体裁相当陌生,但通过新闻两篇的学习,学生已经把握了新闻的及时性、纪实性。而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也强调真实性,所以需要学生着重把握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报告文学与新闻的异同点来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2、通过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味报告文学的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
3、通过分析理解作者是如何在典型环境中刻画出典型人物的。
(设计意图:因为《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把握报告文学的语言特色,所以需要分析文中重点语句的语言特色。同时,由于报告文学的艺术价值体现在文学性上,它不能像新闻报道那样,只有事件梗概,它必须刻画人物形象,必须有环境等方面的描写,加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分析。)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1、通过表格来对比分析报告文学与新闻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理解到报告文学的艺术价值在于它的文学性,而其文学性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等方面的文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2、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文,要学生相互分享收集到的时代背景资料及作者简介。
3、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本文的表层结构,初步感知到本文的表层结构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描写包身工一天的活动及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叙述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及膨大。
4、找出具体的场面描写的语句,分析其语言特色。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包身工住宿条件的语句,并说说你的认识?
请同学们找出作者描写包身工饮食条件的语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这样介绍到:“粥!它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里面是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对于这样的粥,包身工的反应是“她们一窝蜂地抢一般地盛了一碗,歪着头用舌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
其实文中还有另外一种粥的介绍,如果轮到你揩地板、倒马桶的日子,也有连这样一碗粥连你都轮不到喝,那这时候老板娘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我们来看文中的描写“洋铅桶空了,轮不到盛第一碗的人们还捧着一只空碗,于是老板娘拿起铅桶到锅子里去刮一下锅焦、残粥,再到自来水龙头边去冲一些清水,用她那双才在梳头的油手搅拌一下,气哄哄地放在这些廉价的、不需要更多维持费的“机器”们面前。死懒!躺着死不起来,活该!”
在劳动场面中作者写道“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解。
经过这几个场面中重点语句的分析,现在我来请位同学来说说为什么这些十五六岁的女孩可以在离别人头部不到一尺(一尺大概是33 厘米)的马桶上很响的小便,在男工头的面前身体稍微背转一下就公然的换衣服。请说说你的理解?(加入情感分析)
这些都是对包身工群体的描写,让我们认识到包身工悲惨的境地,那么在这样受压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作者又是如何具体而深入地反映包身工被摧残的悲惨命运呢?
下面呢,我们就芦柴棒和小福子挨打事件具体分析两类典型人物。这两类典型人物,一类是芦柴棒、小福子。一类是带工头和老板娘、拿莫温和东洋婆子。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两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分析她俩被打的原因,被打时的动作描写,说说你的感受?
具体分析语句中的动词,分析他们打人时的丑恶嘴脸?
分析在她俩挨打受惩罚后都描写到老板娘和东洋婆子的笑,说说这样的安排有什么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