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教案(共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教案(共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30 18:29:05

文档简介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索立体图形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模型制作,体会由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和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通过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发明的意识.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经历由平面图形制作立体图形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经历由平面图形制作立体图形的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105~P10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若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D )
A.长方体 B.正方体
C.圆柱 D.圆锥
2.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前面、上面、侧面,然后再结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
3.一个立体图形的俯视图是圆,则这个图形可能是球.(只填一个)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学校小卖部货架上摆放着某品牌方便面,它们的三视图如图,则货架上的方便面至少有(  )
A.7盒 B.8盒
C.9盒 D.10盒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从主视图可以知道什么?从左视图和俯视图呢?
【分析】观察三视图可知,第一层有4盒,第二层最少有2盒,第三层最少有1盒,
所以货架上的方便面至少有4+2+1=7(盒).
【答案】A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三视图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它的名称是( B )
A.四棱柱 B.三棱柱
C.圆柱 D.三棱锥
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上面标有“我、爱、鲁、能、巴、蜀”六个字,图中“我”对面的字是( B )
A.鲁 B.能
C.巴 D.蜀
3.如图是一圆锥的左视图,根据图中所示数据,可得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C )
A.60° B.90°
C.120° D.135°
4.如图,它是一个圆柱的表面展开图,那么,这个圆柱的高是8 cm,底面半径是4 cm.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标注了A字母的是正方体的前面,如果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标注的数相等.
(1)求x的值;
(2)求正方体的上面和底面的数之和.
【互动探索】(1)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由相对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可确定出相对面,然后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确定出上面和底面上的两个数为3和1,然后相加即可.
【解答】根据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相对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得“A”与“-2”是相对面,“3”与“1”是相对面,“x”与“3x-2”是相对面.
(1)∵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标注的数相等,
∴x=3x-2,解得x=1.
(2)∵标注了A字母的是正方体的前面,左面与右面标注的数相等,
∴上面和底面上的两个数为3和1,
∴上面和底面的数之和为3+1=4.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注意正方体是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解答问题.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由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一般步骤:
(1)根据三视图想象出对应的立体图形;
(2)测量三视图中的线段长度,确定立体图形的长、宽、高;
(3)根据“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用硬纸板或萝卜制作出立体模型.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教材简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1)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和简单应用以及正投影的成像规律;(2)三视图的概念、画法以及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3)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以及根据平面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本章内容在数学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学习过“图形的初步知识”“图形和变换”等几何知识,在此基础上本章继续研究“投影与视图”,它是反映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也为高中学习立体几何作了铺垫.
教学指导
【本章重点】
1.掌握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简单应用.
2.会画简单图形的三视图.
3.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的原型.
【本章难点】
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联系,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章思想方法】
1.体会转化思想.在本章的学习中,把立体图形的问题通过三视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问题,实物的投影也是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这都体现了转化思想.同时还要注重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2.体会方程思想.在根据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建立比例式构造方程进行相关计算时,体现了方程思想的应用.
课时计划
29.1 投 影 2课时
29.2 三视图 3课时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1课时29.1 投 影
第1课时 投 影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2.能够确定物体在平行光线和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受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
教学过程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87~P8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3.皮影戏是利用平行投影(填“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的一种表演艺术.
4.如图,在灯光下,四个选项中,灯光与物体的影子最合理的是( A )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晚上小亮在路灯下散步,在小亮从远处走到灯下,再远离路灯这一过程中,他在地上的影子(  )
A.逐渐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逐渐变长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灯光的照射属于中心投影还是平行投影?其投影有什么特征?
【分析】晚上小亮在路灯下散步,当小亮从远处走到灯下的时候,他在地上的影子由长变短,当他再远离路灯的时候,他在地上的影子由短变长.故选B.
【答案】B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中心投影的光线特点是从一点出发的投射线.物体与投影面平行时的投影是放大(即位似变换)的关系.
【例2】如图所示,AB和DE是直立在地面上的两根立柱,AB=5 m,某一时刻AB在阳光下的投影BC=3 m.
(1)请在图中画出此时DE在阳光下的投影;
(2)在测量AB的投影时,同时测量出DE在阳光下的投影长为6 m,请你计算DE的长.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阳光下的投影属于中心投影还是平行投影?其投影有什么特征?
【解答】(1)如图所示,连结AC,过点D作DF∥AC,交直线BC于点F,线段EF即为DE的投影.
(2)∵AC∥DF,
∴∠ACB=∠DFE.
又∵∠ABC=∠DEF=90°,
∴△ABC∽△DEF,
∴=,
即=,
∴DE=10 m.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同一时刻的物体高度与影长的关系:=.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B )
①同一时刻物体在阳光照射下影子的方向是相同的;
②物体在任何光线照射下影子的方向都是相同的;
③物体在路灯照射下,影子的方向与路灯的位置有关;
④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影子的长短仅与物体的长短有关.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所示,光源P在横杆AB的正上方,AB在灯光下的影子为CD,AB∥CD,AB=2 m,CD=6 m,点P到CD的距离是2.7 m,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是1.8m.
3.李航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方法如下:如示意图,李航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李航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CD=1.2 m,CE=0.6 m,CA=30 m(点A、E、C在同一直线上).已知李航的身高EF是1.6 m,请你帮李航求出楼高AB.
解:如图,过点D作DN⊥AB,垂足为N,交EF于点M,则四边形CDME、ACDN是矩形.
∴AN=ME=CD=1.2 m,DN=AC=30 m,DM=CE=0.6 m,
∴MF=EF-ME=1.6-1.2=0.4(m).
∵EF∥AB,
∴△DFM∽△DBN,
∴=,即=,
∴BN=20 m,
∴AB=BN+AN=20+1.2=21.2(m).
即楼高为21.2 m.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投影: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
2.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2课时 正投影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正投影的概念,了解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关系.
2.掌握线段、正方形、正方体的正投影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画图形的正投影,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探究生活中有关正投影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投影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1.正投影的概念.
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教学难点】
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教学过程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88~P9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1)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2)正投影是一种特殊的平行投影,它区别于一般的平行投影的不同之处是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
(3)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主要区别是光线是平行还是交于一点.
(4)平行投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投影线倾斜着照射投影面;另一种是投影线垂直照射投影面,这种投影就是正投影.
教师点拨:注意区分正投影与平行投影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正投影是特殊的平行投影,是光线垂直于投影面的特殊情况.
2.线段的正投影是( D )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D.线段或点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一)关于线段的正投影
【例1】如图,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
(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
(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
三种情况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时,它的正投影的形状跟大小与它本身完全相等;
(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它的正投影仍然是一条线段,但长度变短了;
(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它的正投影变成了一个点.
【解答】(1)当线段AB平行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1B1,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A1B1.
(2)当线段AB倾斜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2B2,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A2B2.
(3)当线段AB垂直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一个点A3.
【教师点拨】以上的规律可以通过用铅笔作投影试验得出.
(二)关于平面的正投影
【例2】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Q(记为正方形ABCD)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况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纸板Q平行于投影面P时,Q的正投影与Q形状、大小一样(即全等);
(2)纸板Q倾斜于投影面P时,Q的正投影与Q的形状、大小发生变化(面积变小);
(3)纸板Q垂直于投影面P时,Q的正投影成为一条线段.
【教师点拨】用作业本做一个投影试验就可得出结论.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三)有关立体图形的正投影
【例3】画出如图摆放的正方体在投影面上的正投影.
(1)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平行于投影面,如图1;
(2)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倾斜于投影面,上底面ADEF垂直于投影面,并且上底面的对角线AE垂直于投影面,如图2.
【互动探索】详细见教材P90~P91分析.
【解答】(1)如图1,正方体的正投影为正方形A′B′C′D′,它与正方体的一个面是全等关系.
(2)如图2,正方体的正投影为矩形F′G′C′D′,这个矩形的长等于正方体的底面对角线长,矩形的宽等于正方体的棱长.矩形上、下两边中点连线A′B′是正方体的侧棱AB及它所对的另一条侧棱EH的投影.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因为影子是光线被物体遮挡所形成的,所以要考虑到面与面,线与线的遮挡问题.
【例4】如图所示,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它的正投影图是(  )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依题意,光线是垂直照下的,故只有D符合.
【答案】D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当投影面垂直于入射光线时,球体的投影是圆形,否则为椭圆形;若投影面不是平面,则投影形状要复杂得多.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把一个正五棱柱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当投影线由正前方射到后方时,它的正投影是如图所示的( B )
2.若木棒长1.2米,则它的正投影的长一定( D )
A.大于1.2米
B.小于1.2米
C.等于1.2米
D.小于或等于1.2米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5】在长、宽都为4 m,高为3 m的房间正中央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只白炽灯泡,为了集中光线,加上了灯罩(如图所示).已知灯罩深AN=8 cm,灯泡离地面2 m,为了使光线恰好照在相对的墙角D、E处,灯罩的直径BC应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414)
【互动探索】根据题意可知,AN=0.08 m,AM=2 m,由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 m的正方形可算出DE的长,再根据△ABC∽△ADE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解答.
【解答】如图,光线恰好照在墙角D、E处.
由题意可知,AN=0.08 m,AM=2 m.
∵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 m的正方形,
∴DE=4 m.
∵BC∥DE,
∴△ABC∽△ADE,
∴=,即=,
∴BC≈0.23 m.
即灯罩的直径BC约为0.23 m.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合理使用相似的知识进行有关计算,计算时注意单位要统一.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叫做正投影.注意,正投影是特殊的平行投影,中心投影不可能是正投影.
2.几种基本图形(线段、正方形、圆、正方体)的正投影分几种情况.
3.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全等;物体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关.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29.2 三视图
第1课时 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视图的概念,明确视图与投影的关系.
2.理解三视图中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明确三视图与我们从三个方向看物体所得到的图象的联系与区别,会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3.画三视图时,要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合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三视图中各部分之间位置及大小的对应关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物体的三视图,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从投影的角度理解三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
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
教学过程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94~P9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也可以看作物体在某一角度的光线下的投影.
2.主视图是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俯视图是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左视图是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
3.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
4.三视图一般规定主视图要在左上边,俯视图在主视图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边,其中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画出如图所示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三视图的定义解决问题.
【解答】如图所示: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画这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观察它们,具体画法如下: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在主视图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在主视图的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
【例2】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其中支架的两个台阶的高度和宽度相等.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支架的形状是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成的组合体,画三视图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上下、前后位置.
【解答】如图是支架的三视图.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对于由几种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其各种视图可以分解为基本几何体的视图再组合,画三视图时要注意各几何体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如图所示的物体的主视图为( B )
2.下列几何体中,左视图是圆的是( D )
3.在下列几何体:①长方体;②球;③圆锥;④竖放的圆柱;⑤竖放的正三棱柱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完全相同的是②.(填序号)
4.如图所示的是由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将正方体①移走后,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改变,左视图不变,俯视图改变.(填“改变”或“不变”)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如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
【互动探索】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内壁,为全面地反映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图时规定: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部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
【解答】如图是钢管的三视图,其中的虚线表示钢管的内壁.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画三视图的步骤如下:(1)确定主视图位置,画出主视图;(2)在主视图的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3)在主视图的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要注意几何体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被其他部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概念.
2.三视图的画法.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2课时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
2.体会三视图与实物原型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由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视图的学习,逐步养成严谨、细致、规范的行为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
【教学难点】
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98~P99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侧面,然后再结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
2.下列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均相同的是( A )
A.正方体 B.三棱柱
C.圆柱 D.圆锥
3.如图所给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 B )
A.长方体 B.圆柱
C.圆锥 D.圆台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分别根据三视图(1)(2)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首先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然后综合起来考虑整个图形.
【解答】详细内容见教材P98例3.
【例2】见教材P98~P99例4.
【例3】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请描述该物体的形状.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由一个物体的三视图描述该物体的形状,关键是能想象出三视图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描述该物体的形状.
【解答】该物体是一个圆柱体被左右两侧平面及水平平面切成缺口面形成的几何图形,它的形状如图所示.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的形状以及几何体的长、宽、高;从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的部分和看不见的部分的轮廓线.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由下列三视图想象出实物形状.
解:A是四棱锥,B是球,C是三棱柱.
2.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想象出这个几何体.
解:根据三视图想象出的几何体是一个长方体上面正中部竖立一个小圆柱,如图.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4】某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
(1)请你画出符合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两种左视图;
(2)若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块数为n,请你写出n的所有可能值.
【互动探索】 (1)由俯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有2行,则左视图应有2列.由主视图可得该几何体共有3层,那么其中一列必有3个正方体,另一列最少是1个,最多是3个;
(2)由俯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有3列,2行,以及最底层正方体的个数及摆放形状,由主视图结合俯视图可得该几何体从左边数第2列第2层最少有1个正方体,最多有2个正方体,第3列第2层最少有1个正方体,最多有2个正方体,第3层最少有1个正方体,最多有2个正方体,分别相加得到组成该几何体的最少个数及最多个数,即可得到n的可能值.
【解答】(1)如图所示:
(2)∵俯视图有5个正方形,
∴最底层有5个正方体.
由主视图可得第2层最少有2个正方体,第3层最少有1个正方体;或第2层最多有4个正方体,第3层最多有2个正方体,
∴该几何体最少有5+2+1=8(个)正方体,最多有5+4+2=11(个)正方体,
∴n可能为8或9或10或11.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决本题要明确俯视图中正方形的个数是几何体最底层正方体的个数.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步骤:
(1)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以及几何体的长、宽、高;
(2)从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的部分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3课时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等.
2.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面积、体积方面的用料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由物体的三视图还原出物体的形状,进一步认识物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能力.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根据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面积、体积方面的用料问题.
教学过程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99~P10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圆锥沿它的一条母线剪开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2.圆柱沿它的一条母线剪开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
3.正方体、长方体的六个面展开的平面图的面积等于它的表面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某工厂要加工一批密封罐,设计者给出了密封罐的三视图(如图).请按照三视图确定制作每个密封罐所需钢板的面积.(图中尺寸单位:mm)
【温馨提示】详细解答过程见教材P99~P100例5.
【例2】如图是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的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所标尺寸(单位:mm),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先由三视图得到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再分别表示出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后减去上面的长方体与下面的长方体的接触面面积即可.
【解答】根据三视图,得上面的长方体长6 mm、高6 mm、宽3 mm,下面的长方体长10 mm、宽8 mm、高3 mm,
∴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2×(3×8+3×10+8×10)+2×(3×6+6×6)=376( mm2).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根据三视图分析几何体的形状,然后根据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确定几何体的长、宽、高等相关数据值,再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几何体的面积.另外,求组合体的表面积时重叠部分不应计算在内.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某工厂要加工一批茶叶罐,设计者给出了茶叶罐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m),按照三视图制作每个密封罐所需钢板的面积至少是20 000π mm2.
2.如图所示的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主视图、左视图都是腰长为13 cm,底边长为10 cm的等腰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是65π cm2.
3.如图所示的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π+3π.
4.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
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下面是长、宽、高分别为4,4,2的长方体,上面为四棱锥,且高是2,底面为边长是4的正方形,
∴S表面积=4×2×4+4×4+4××4×2=48+16.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杭州某零件厂刚接到要铸造5000件铁质工件的订单,下面给出了这种工件的三视图.已知铸造这批工件的原料是生铁,待工件铸成后还要在表面涂一层防锈漆,那么完成这批工件需要原料生铁多少吨?涂完这批工件要消耗多少千克防锈漆(铁的密度为7.8 g/cm3,1 kg防锈漆可以涂4 m2的铁器面,三视图单位为cm)
【互动探索】从三视图可以看出这个几何体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呈一个T字形,故可以把该几何体看成两个长方体来计算.
【解答】∵工件的体积为(30×10+10×10)×20=8000(cm3),
∴质量为8000×7.8=62 400(g)=62.4(kg),
∴铸造5000件工件需生铁5000×62.4=312 000(kg)=312(t).
即完成这批工件需要原料生铁312 t.
∵一件工件的表面积为2×(30×20+20×20+10×30+10×10)=2800(cm2)=0.28(m2),
∴涂完全部工件需防锈漆5000×0.28÷4=350(kg).
即涂完这批工件要消耗350 kg防锈漆.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和求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关键是得到几何体的形状,从而根据关系式求解.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可首先根据三视图想象出几何体,然后进行相关计算.
2.利用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可以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以确定实际生产中的用料问题,还可以解决一些最优化问题,可以起到化曲折为平直的作用,用到“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数学思想.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