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说明文复习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科学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体。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依据说明对象来确定说明类型(是事物还是事理)。
二、理解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说明的顺序。
三、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在分析、比较中,领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一、整体感知说明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什么是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什么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它,才能说明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怎样判断说明对象及特点?一、看标题。抓特点尤其要关注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二、抓关键句。从内容上看是中心句,从结构上看起过渡、总结作用,从作者的思路看体现思路的句子及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都是关键句。不少课文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即“中心句”)。阅读时必须将它抓住。
三、可以从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每段的开头结尾得到启示。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它的特点是( )。森林有吞吐功能练一练:找出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二、理清说明的顺序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的认识规
律来说明古—今;春—冬;早—晚;开始—结束……远—近、前—后、左—右、南—北、低—高……①现象—本质;②原因—结果;③整体—部分
④概括—具体;⑤主要—次要;
⑥一般—特殊; ……三、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作诠释 分类别 打比方 下定义 摹状貌 画图表 引 用举例子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
从而更科学、更本质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诠释 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画图表 直观、明了,便于比较和记忆
摹状貌 具体、生动、形象
引 用 增强说服力,或增添些文采、引起
读者的兴趣说明方法及作用总览例1:赵州桥像一条彩虹横跨在洨河上。
答: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作用)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作用+对象﹢特点 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技巧:说明方法:______.作 用: 例2: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使说明内容更充实,有说服力。练一练:1.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
说明方法:_______
其作用是: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蚕的身躯具有奇妙加工作用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说明方法:____________作 用:举例子通过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简书的笨重和不方便,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印象。 说明方法:______作 用: 3.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 4、“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1.作比较:把“勤于用脑的人”和“懒于用脑的人”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2.打比方:把“脑子”比作“机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四、在分析、比较中,领会说明语言的准确①表示程度、数量、范围、估计(推测)、方位、时间、序数等的起修饰、限制性作用的词语的精心选择;
②句式与语气的得体与分寸感;
③动词的精确选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 准 确
(前提)平实说明
生动说明
关于说明文语言试题的解析题面为:“文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规范:一般是“不能删去”。
理由:①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在(程度、数量、范围、估计(推测)、方位、时间、序数等)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
②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或不符原意,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等等)。
③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O五年左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答:不能去掉。“几乎”说明桥面与河面平行的程度,去掉意思变为桥面与河面完全平行了,与实际不符,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得出技巧: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现在,世界各大医院都设有重症监护病房,这是航天科技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句中“之一”删去后,会影响表达的意思吗?请结合文句简要说明。答:会影响表达效果。 “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个,说明“重症监护病房”只是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一项应用,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还有其他的应用。如果删去,就表明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只有这一项应用,与原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练一练: 2、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3、 海洋污染的现状是:污染源多,污染范围广、程度严重。海洋污染主要包括石油污染、赤潮、毒物污染、塑料垃圾和核污染。目前海洋污染较严重的,就海域来看,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美国纽约湾、墨西哥湾等;就国家来说,有日本、美国和西欧诸国。我国的渤海、黄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铜、铅的浓度大体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地区超过了规定标准。其中最严重的是渤海,有的鱼群死亡,渔场外迁;有的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大体”在这里表程度,意为多数情形下,基本上,该句的意思是我国大多数海域里汞、铜、铅的浓度是在标准允许范围内的,与下文局部地区超标相照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练一练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茺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千米、宽1500千米、高3千米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左右,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1.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沙尘暴的严重危害。2.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美国1934年发生的沙尘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之大,使说明更有说服力。3. 不能删掉,“左右”表示估计,删掉后就成了“每立方
公里高达40吨”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忽……
2、无何……
3、未几……
4、忽 ……
5、既而……
6、逾时……
7、倏忽……孤塔耸起,高插青冥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山市的变化过程
宫殿
城郭
城市依稀
危楼
常楼、高舍
时间顺序例如:说明顺序的归纳方法:一、抓住显著的语言标志:
1.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
2.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
3.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往往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以及问答式的句子等。
二、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事物性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练一练: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 空间顺序(表示方位和立足点变化的词语)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