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29 22:3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白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
2.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了解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3.结合实例,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生态退化
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
原 因
表现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贵州的石漠化
美国亚利桑那州鲍威尔湖菱缩
乌干达的土地沙化
印尼加里曼丹岛热带雨林被破坏
生态退化的区域差异
生态退化
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
原 因
表现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影 响
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
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且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
生态退化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活动
1.说出我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2. 分析各类土壤侵蚀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3. 结合自然环境特点, 提出解决土壤侵蚀问题的建议。
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类型 分布 原因 影响 措施
水力 侵蚀 黄土高原最为严重,第二级阶梯的山区,东部丘陵地区,东北的山前地带 降水多且集中;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 土层变薄、河流含沙量增加、淤塞河道、洪涝灾害频发 修建梯田(或“坡面蓄水工程、截流防冲工程”),
减轻水土流失;
修建小型水利工程(如“蓄水池、转山渠、引洪漫地”等);
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
采用生物覆盖、免耕或少耕等措施
风力 侵蚀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地区、准噶尔盆地中部等西北干旱地区 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 土壤沙化、土地更加贫瘠、引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减少对当地天然植被的破坏;
因地制宜,选择耐早的植物植树造林,减缓风速;
改进耕作方式,条播、等高带播、垄作及留残茬;
采用保护地面的柴草席、碎片、卵石等工程措施;
水平梯田、等高种植、增设覆盖层等方式增加土壤水分
冻融 侵蚀 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和东北高纬度地区 气温变化导致土 壤中水分冻融;含水量;坡度 土层变薄、引发滑坡、泥石流 加强监测;减少人类活动干预

二、实施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概 念
分类
自然恢复
人工修复
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如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等。
自然修复
呼伦贝尔大草原围栏封育
人工修复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 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工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人工修复
河道清淤
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国家之一,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自然恢复、人工修复 或两者相结合的重要生态工程,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系统的恢复。
我国生态修复
保护
对象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概 念
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
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
自然保护区的划分
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3个类别9个类型(表3.2)。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已建 立自然保护区2 750处,约覆盖我国陆地面积的1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3个。
自然保护区的分布
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
雅鲁藏布大峡谷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华南虎
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红树林保护区
人工种植农药
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商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下图为某网络游戏中的一个画面。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课堂小结
1.画面中的情景如果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当地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降水增加  B.草场退化
C.水土流失 D.沙尘暴
2.该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有(   )
①林副产品短缺  ②珍稀动物减少 
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④造成土地沙漠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C
D
读我国四个牧区超载起至年份、超载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与四个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3~4题。
(注:图中统计数据截至2000年)
地区 超载起至年份/年 超载持续时间/年 年平均超载率/%
西藏牧区 1964~2000 37 47
青海牧区 1970~2000 31 18
甘肃牧区 1973~2000 28 20
四川牧区 1982~2000 19 10
3.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
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
B.四个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C.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D.2000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4.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B.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
C.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D.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B
C
长江江豚是用肺呼吸的淡水哺乳动物, 近年来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保护江豚,我国在长江流域选择封闭河流故道,通过定点定量投喂,进行半自然状态人工网箱养殖鱼并饲养江豚。下图示意长江的一段封闭河流故道(江豚研究地)。据此完成5~6题。
5.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池内饲养江豚,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比半自然状态短。因为人工池 (   )
A.水浅光照足 B.水浅空间小
C.江豚生存适应性弱 D.受人类活动影响多
6.推测江豚活动最集中的区域是 (   )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④区域 D.⑤区域
B
D
崇明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1995年,互花米草被引种到崇明东滩,由于其具有强适应性和强扩散能力,现已大面积分布于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下图是崇明东滩三种主要植物群落的面积变动统计图。据此,回答7~9题。
7.崇明东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水侵蚀 B.海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8.据图可知,崇明东滩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
A.海洋污染严重 B.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C.陆地向海洋扩展 D.海岸遭受侵蚀
9.互花米草具有适应性强和扩散能力强的特点,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 (   )
A.抗寒能力 B.抗旱能力
C.抗盐能力 D.抗病虫害能力
D
B
C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