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30 08:0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耸立在发射架前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一号
1999.11.20.06:30:07~1999.11.21.03:41:00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神舟二号
2001.01.10.01:00:03~2001.01.16.19:22:00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神舟三号
2002.03.25.22:15:00~2002.04.01.16:51:00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神舟四号
2002.12.30.00:40:00~2003.01.05.19:16:00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神舟五号
2003.10.15.09:00:00~2003.10.16.06:28:00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神舟六号
2005.10.12.09:00:00~2005.10.17.04:33:00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秋韵
飞行时间/圈数:115小时33分钟/76圈
神舟七号
2008.09.25.21:10:04~2008.09.28.17:37:00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
飞行时间/圈数:68小时27分钟/45圈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屠善澄
郭永怀
王大珩
赵九章
罗沛霖
王希季
杨嘉墀
钱骥
陆元九
闵桂荣
参加“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部分专家
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在他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代表科学家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读理论物理,不到两年便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谢绝了恩师的挽留,毅然回国。
1958年开始主持核弹研究。在飞沙走石的戈壁,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
一不为名
二不为利
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的“两弹元勋”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 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两弹一星”发射成功意义:
1975年11月26日, “长征二号”火箭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
我国于1975年11月26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与科学实验卫星
神舟5号载人飞船2003.10.15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飞行员费俊龙(左)和聂海胜(右)
2005.10.12
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
神舟十号飞船
2013.6.11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国家领导关注“863”
“863”计划实施意义
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缩短了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文化事业的发展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毛主席题词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类别 文化成就
长篇小说
话剧
音乐舞蹈史诗
电影
《红岩》、《青春之歌》
《茶馆》
《东方红》
《林则徐》、《英雄儿女》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果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实现爆炸
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核武器
A
课堂练习
2、“两弹一星”工程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代表有( )
A.邓稼先 钱学森    
B.杨利伟 钱学森
C.翟志刚 杨利伟    
D.邓稼先 袁隆平
A
3、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 )
A.1960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
D
4、下列事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是
( )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B.2003年神舟五号往返成功
C.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成功
D.2008年神舟七号往返成功
A
5、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教育水平等硬实力。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 )
①袁隆平  ②莫言 
③屠呦呦  ④邓稼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