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
地理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简答题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示共包括几级天体系统(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2.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降落火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下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据此完成第3-5题。
3.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 )
A.北京郊区 B.青藏高原 C.赤道附近 D.极圈附近
5.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 )
A.太阳辐射强度 B.耀斑活动周期 C.大气层的厚度 D.八颗行星位置
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根据材料完成6-8小题。
6.“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宜的温度范围
C.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适中的日地距离
7.如果地球顺利泊入比邻星轨道,则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地月系
8.《流浪地球》中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球表面温度太低
B.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将导致地球无法获得稳定的光照
C.地球由于人类无节制排放温室气体发生了极端天气,已不适应人类生存
D.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
2020年4月24日,发展中国家派员“取经”甘肃太阳能实用技术。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21世纪将成为改变能源结构、替代石油和煤炭的世界能源主角。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 )
A.太阳灶 B.太阳能热水器 C.太阳能发电 D.煤炭
10.下列地区,根据中国太阳辐射能分布状况判断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 )
A.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的海南岛 B.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
C.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 D.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
来自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消息说,预计太阳活动将进入新的活动周期,未来五年太阳活动将会变得日益频繁,空间天气灾害将逐年增加。受其影响,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卫星、国防、通信、导航定位、长距离管网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全局性的威胁。据此完成11-12题。
11.目前,人类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不会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及气候变化
C.太阳活动大体上以11年为周期 D.太阳爆发活动之后,观看和拍摄极光较佳地点是赤道附近
12.航天、卫星、国防、通信、导航定位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全局性的威胁是因为( )
A.太阳活动引发极光 B.太阳活动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C.太阳风形成的风力较大 D.太阳活动引发气候变化,形成恶劣天气
下图为2020年1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拍摄的太阳表面照片。读图回答下面13-14题。
13太阳表面的斑点及其位置分别是( )
A.黑子、光球层 B.黑子、色球层
C.耀斑、光球层 D.耀斑、色球层
14.图中斑点的大量出现,会造成( )
①固定电话中断②“磁暴”现象③昼夜交替 ④极光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右图为地球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5-17题。
15.bc所在直线表示( )
A.晨线 B.昏线 C.赤道 D.地轴
16.图示我国节气为( )
A.冬至 B.秋分 C.夏至 D.春分
17.a、b、c、d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读下图“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19.图中地球公转速度( )
A.①到②先加快后变慢 B.②到③逐渐加快 C.③到④先变慢后变快 D.④到①逐渐变快
读四幅光照图,完成下面20-21题。
20.日期相同的太阳光照图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1.按图③所示,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叙述有可能的是( )
A.赤道及以南地区达最大值 B.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C.这一天南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均为0° D.这一天汕头与圣保罗正午太阳高度均为90°
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是有规律的,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很多。据此回答22-24题。
22.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
B.我国西藏晴天多,太阳辐射能较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C.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四川盆地为我国太阳辐射的低值区
D.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天气状况等
23.下列城市中最不适合进行太阳能热水器营销的是( )
A.北京 B.重庆 C.兰州 D.广州
24.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A.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引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下图为一游客2014年6月某日傍晚在西安某宾馆发现的唯一一块钟表,据此完成25-26小题。
25.据该时钟推算北京时间为( )
A.12点 B.15点 C.17点 D.19点
26.据题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为夏至 B.南半球昼短夜长
C.伦敦为23时 D.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下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读图回答27-28小题。
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加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8.上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的交界面 D.内核与外核的交界面
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小题。
29.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圈是由液态水组成的圈层 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
C.大气圈全部由气态物质组成 D.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
30.下列关于图中四大圈层及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 ②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③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④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第Ⅱ卷 非选择性试题(40分)
31.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读图说明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5分)
(2)列举目前人类所利用的与太阳辐射有关的能源。(5分)
(3)试分析目前许多城市推广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及其存在问题。(6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是__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它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__。(9分)
(2)雨、雪、风、霜、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_________层(填数字符号)。(3分)
(3)岩石圈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向下经过莫霍界面,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将__________,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___________(填名称)。(12分)
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第1题,图中天体是太阳、地球、月球,包含太阳系和地月系2级天体系统。
第2题,人类从地球上发射探测器到火星,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地月系。
3.C 4.D 5.B
第3题,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银河系。
第4题,极光出现在两极高纬地区的极夜时期,该照片中有极光现象,拍摄地点在极圈附近。北京郊区、青藏高原、赤道附近看不到极光现象。
第5题,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引发的,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耀斑活动周期。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层的厚度、八颗行星位置与极光现象无关。
6.B 7.B 8.D
【分析】6.根据题干可知,“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是中止地球自转,如果地球不自转,则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年不是一日,导致面向太阳的一侧气温很高,背向太阳的一侧气温很低,导致地球温度不适宜存在生命,B选项正确。“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实施成功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生命呼吸的大气、日地距离都没有改变,排除A、C、D选项。
7.由于比邻星是属于太阳之外的恒星,所以地球成为比邻星的恒星时,已经出了太阳系。由于比邻星位于银河系,因此该天体系统仍然是银河系,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比邻星不属于河外星系,C选项错误。转移过程中,地月系不一定还会存在,D选项错误。
8.材料中提到”太阳即将毁灭”,所以地球表面温度太低、地球衰老都不是主要的因素,A、B选项错误。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是因为“太阳即将毁灭”,与人类活动无关,C选项错诶。由于“太阳即将毁灭”,说明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D选项正确。
【点睛】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必备的水、热、气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两方面综合分析:(1)外部条件:①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2)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②适合的大气;③存在液态水。
9.D; 10.C
解析:9.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为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太阳辐射能,故太阳灶、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ABC不符合题意;而煤炭、石油等能源是历史时期的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埋到地下经漫长的地质作用演化而形成的,属于间接利用太阳能。故D符合题意。
10.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因为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晴天多,平均日照时间长;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故C符合题意。吐鲁番太阳辐射不是最丰富,B不符合题意;海南岛虽然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但阴雨天多,太阳辐射不是太丰富,A不符合题意;东北平原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较少,D不符合题意。
11.C; 12.B
解析:11.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爆发次数增多;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磁暴,流星雨与太阳活动无关;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耀斑、太阳风。
12.航天、卫星、国防、通讯、导航定位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全局性的威胁是因为太阳活动引发“磁暴”,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信号中断;太阳活动引发极光,太阳活动引发气候变化,形成恶劣天气,太阳风形成的风力较大不是威胁国防、卫星、导航等系统安全的原因。
13.A;14.D
解析:13.图中太阳表面较暗的部分为黑子,黑子位于太阳的光球层上。
14.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其大量出现表示太阳活动较强烈,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磁暴”现象,两极地区可能会出现极光现象。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5.B; 16.C;17.B;
解析:15.顺着地球自转方向,bc线由白天进入黑夜,所以该线表示的是昏线。故B正确。
16.图中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图示节气为夏至。故C正确。
17.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a、b、c、d四地中,b位于赤道,纬度最低,所以线速度最大。故B正确。
18.C; 19.B
解析:18.国庆是10.1,所以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③。
19.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所以,图中地球公转速度①到②先变慢后变快,②到③逐渐加快,③到④先加快后变慢,④到①逐渐变慢。
20.B 21.B
【分析】20.①图晨昏线过极点,全球昼夜等长,应为二分日;②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应为北半球的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应为冬至日;③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应为南半球的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应为冬至日;④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应为北半球的俯视图,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但极昼未扩展到北极圈,应为夏至日前后。日期相同的太阳光照图是②③,B正确。故选B。
21.③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应为南半球的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应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应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A错误、B正确;这一天,南极点出现极昼,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C错误;汕头位于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应是夏至日,D错误。故选B。
22.A 23.B 24.C
【分析】22.纬度位置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量越少,A错误;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我国西藏晴天多,太阳辐射能较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B正确;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量较低,为我国太阳辐射的低值区,C正确;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天气状况,D正确。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所以选A。
2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四川盆地为我国太阳能低值区域,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烧水的装置,因此不适宜在重庆营销,B正确;北京、兰州、广州的太阳辐射量都较高,适合使用太阳能热水器,ACD错误。所以选B。
24.极光和磁暴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AD错误;太阳辐射主要影响地表温度,不能影响地球内部温度,B错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古代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C正确。所以选C。
【点睛】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25.D 26.B
【分析】25.图中钟表显示,伦敦时间为11时或23时,伦敦时间为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北京时间比伦敦时间早8个小时,因此推算可知,北京时间应为19时或7时,题意表明,此时正处于西安当地的傍晚,因此应是北京时间19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6.题意表明,此时为6月某日,无信息表明此时为夏至,也就无法判断此时北半球昼长是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A、D错误;根据前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京时间为19时,则伦敦时间应为11时,不是23时,C错误;6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因此此时南半球应昼短夜长,B正确。故选B。
27.B;28.B
解析:27.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为纵波。乙波在由①层进入②层时波速降为0,为横波。
28.X处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界面。
29.D; 30.C
解析:29.水圈内有固、液、气三态的水。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内也有固态和液态物质。
30.岩石圈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多来自于地球内部,②错误。
二、简答题
31. 【分析】
本题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为材料,主要考查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情况和太阳辐射对人类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由图中可知,我国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匀,西多东少,北多南少,所以分布规律总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2)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能;煤、石油、生物能、水能等归根结底都来自太阳能。
(3)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可以从环境和能源可再生方面分析。优点:太阳能属清洁可再生能源、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减少城市环境污染;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缺点,可以从能源稳定性和安装限制方面分析。缺点:体积较大,不利于安装,对安装条件有一定限制、太阳辐射受天气的影响大,能源不稳定等。
【答案】(1)分布规律:分布不均匀;总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2)太阳能、风能、水能、煤、石油等。
(3)优点:可再生,清洁无污染。存在问题:太阳辐射能量分散,并且受天气影响大,能量不稳定。
32.解析:(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大气圈;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生物圈范围渗透到其它圈层之中。
(2)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①对流层。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地震波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将加快。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D古登堡界面。
答案 (1)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2)①
(3)地壳;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迅速增加; 古登堡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