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9 23:0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
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出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长城富于强烈的生命节奏。它把自然中的节奏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显示出来。这是一条有生命的线,神奇的线,寓奇险于沉实,藏变化于整齐。从苍茫的西北戈壁,至浩瀚的东部海滨,长城涉大河巨川,穿崇山峻岭,跨危崖绝谷,过荒漠草原,腾挪跌宕,气象万千。宛如神奇巨笔在北国山河一笔挥就的气势磅礴的草书,而敌楼就是这草书中的顿挫,雄关就是这草书中的转折,亭障墩堠则是这草书中错落的散点。它们与长城的城墙主体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形成一幅结构完整的艺术巨作。
长城建基于大地之上,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地艺术”。
东部的长城,多建于崇山峻岭之上,凭借高山深谷用条石和砖筑成屏障城垣,“用险制
塞”,城体顺山势盘腾于陡峭的山峦脊背。敌楼则虎踞制高点处,两翼曲直回环。关塞坐落谷间峡口,扼险制要。在人们的视角中,起到了与塔相似的审美效果,并且更具有险峭峻拔的气势。同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因山势不同,长城也显示出不同的风致来。八达岭长城雄伟壮丽,沉雄中见“阔大”。慕田峪长城建于悬崖峭壁之上,这里山峰嶙峋陡峭,长城沿山脊忽而直上云天,忽而飞越深谷,真是奇险至极,令人不寒而栗。这段长城可谓雄伟中见“奇险”。它摄魂动魄,使登临者身入险境,惊奇赞叹。而金山岭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沿雾灵山伸展,山峦雄壮,而山势平缓。敌楼密集,设计巧妙,各不相同。由司马台水库西望金山岭,长城恰似一件精工细笔的工艺品。它于雄伟之中见出“灵秀”。
与东部的崇山峻岭不一样,西部的长城大多坐落于戈壁大漠之中。由于缺少砖石材料,这里的长城基本上都用黄土夹以芦苇和柳条夯筑而成。这种土夯的城墙却与沙漠和戈壁的色调融为一体。西出敦煌80公里的戈壁之中,留有玉门关遗址。还有距敦煌西70公里的阳关遗址,仅残存一座烽火台。可是,在四周无垠的戈壁之中,这两座颗粒似的建筑,不但没有因它们体积的微小而为大漠的苍茫所淹没,反而突兀地矗立在滚滚黄尘和砂石之上,宛如铁骨凌空。它们在沙漠戈壁的广袤无艰和千古岁月的时空交错中,展示出一种纪念碑式的历史永恒感。
除了与不同的地形地貌相得益彰,长城在四季时令,雨雪云雾,晦明晨昏,都有着各种不同的风姿。春华烂漫明丽,长城如展笑颜;夏日万绿葱茏,长城如腾碧浪;秋霜层林尽染,长城如披盛妆;冬寒冰天雪地,长城如舞银蛇。月夜下之长城,孤峭冷峻;晨光中之长城,新美壮丽。
(取材于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有删改)
1.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
A.长城以线的运动变化形式体现着自然的节奏,宛如北国山河上一笔挥就的巨幅草书。
B.长城腾挪跌宕、气象万千、气势磅礴的特点,也是建筑美与自然美浑然融合的结果。
C.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因山借势、用险制塞,在崇山峻岭中各显风致。
D.东部长城盘腾于陡峭的山脊之上呈峭拔之势,西部长城色调与大漠融合则富永恒之感。
2.纵观全文,分条概括作者眼中长城美在哪里。(3分)
3.下列描写长城的诗句与文中所介绍的长城特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 3分 )
A.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明末清初 顾炎武《八达岭长城古诗咏》,居庸:居庸关;倚:靠着,接近。)
B.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清 丁澎《度岭见长城》,坂bǎn:山坡)
C.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清 康有为《登万里长城》,立:耸立)
D.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唐 李益《登长城》,惨:黯淡;惊:滚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4—6题。
天山向日葵
张抗抗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渐驶近,越喜欢越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你在那片向日葵林子里久久徘徊,你抚摸它丝绢般柔润的花瓣,你摇晃它毛绒绒青绿色的枝干,你仰望枝头上那饱满的褐黄色果盘,你围着它不停地转圈,揉着眼一遍又一遍地望着太阳,生怕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你无法向它诉说你的惊奇,你茫然你沉吟,你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4.作者在文中对天山的向日葵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6分)突出表现了它怎样的特点?(3分)
5.“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作者所说的“秘密”具体指什么?(4分)
6. 如果赋予天山向日葵以人格,它象征着怎样一类人?(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7—9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7、指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解释无误的一项( )(3分)
A.转徙(tú移动) 迁谪(zhé 降职)
B.悯然(mǐn 忧郁) 贾人(jiá 商人)
C.冷涩(sè滞涩) 讪讪(shàn形容声音很小)
D.虾蟆(há,古地名) 嘲哳(zhāozhā,声音杂碎)
8、指出下列句子中“向”字,与“凄凄不似向前声”相同的一项( ) (3分)
A.天姥连天向天横。
B.失向来之烟霞。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磨刀霍霍向猪羊。
9、选出对别时茫茫江浸月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3分)
A.告别友人时,心中一片茫然,江水中月影迷离,似弥漫着诗人的陶醉之情。
B.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弥散着的是诗人挥洒不去的离愁别绪。
C.情景交融,点洒出哀伤之别的幽愁怨恨像茫茫江水。
D.诗人的心情已被融化在这一片迷离的月色之中。
(二)现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0-11题。
色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10.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绿”是小草发芽的颜色,“黑”是人生的辉煌,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巅峰的过程。
B.色彩代表美,有了美,生命才可爱、珍贵,值得“溺爱”,该诗高唱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C.正视“黑还要加我以死”,对生命可谓既珍惜又豁达,使读者切实体会到对生命的感悟。
D.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赋予颜色各种意义,揭示色彩的价值,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1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诗人将抽象生命予以不同色彩,完善了生命内涵。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重视生命价值。
B.作者运用了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具体化。
C.诗人注重语言的色彩感,他把绘画色彩作为创造诗形美的一种手段,使诗更具有直观性。
D.诗歌将各种色彩都引入诗中,每一种色彩构成一个声部,全诗则成为一个色彩的大合唱。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2.曹操《短歌行》中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两句是:“ , 。
13. 《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悲凉而又壮阔的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14. 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
15. 在《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9分)
我曾多次看过大江、大海、大河,却一直没有看过草原上的河流。在我的想象里,草原上的河流蜿蜒飘逸,( )。机会来了,夏天,我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终于见到了流淌在草原上的河流。那里的主要河流有伊敏河、海拉尔河等,更多的是分布在草原各处名不见经传的支流。如同人体上的毛细血管,草原铺展到哪里,哪里就有流淌不息的支流。与南方的河流相比,草原上的河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左手一指是河流,右手一指是河流,它随心所欲, ,想流到哪里都可以。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淙淙地从眼前正流过。我刚要和它打一个招呼,说一声再见,它却有些调皮似的,绕一个弯子,又调头回来了。它仿佛眨着眼睛对我说:朋友,我没有走,我在这儿呢!在河流臂弯环绕的地方,是一片片绿洲。由于河水的滋润,绿洲上的草长得更茂盛,绿得更深沉。我该怎样描绘草原上的河流呢 我该拿什么升华它呢 我感到有些 ,甚至有些发愁。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们来到被誉为长调之乡的新巴尔虎左旗,听了蒙古长调歌手的演唱,感动得热泪盈眶之余,我才突然想到,有了,这就是悠远、自由、苍茫又忧伤的蒙古长调啊!从此之后,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听到 的蒙古长调,我都会想起草原上的河流。
16.在文中括号处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仿佛金色的舞台上歌女凌空飘飞的水袖,缠绵温柔
B.犹如在绿色的地毯上随意挥舞的银绸,漂亮动人
C.一定如美女乌黑的长发,又像闪着青春气息的瀑布
D.就像地上的小路,曲曲折折,时宽时窄,没有尽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天马行空 无能为力 荡气回肠
B.我行我素 鞭长莫及 动人心魄
C.我行我素 无能为力 荡气回肠
D.天马行空 鞭长莫及 动人心魄
18.对文中加黑的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从眼前淙淙地正流过。
B.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从眼前流过淙淙地。
C.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流过从眼前。
D.我看到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从眼前流过。
四、19.命题作文。(40分)
劳动浸透着人们的汗水,凝聚着人们的智慧,有时也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当人们捧起硕大的劳动果实时,就会觉得汗水的甘甜,也会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更会理解到集体的伟大……
请以“劳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得出现真 实的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800字。
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
语文试卷答案
1.(3分)D(金山岭长城不呈峭拔之势,西部长城色调与大漠融合不能令人产生“永恒”
之感)
2.(3分)①长城具有强烈的生命节奏;②长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或建筑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③长城因天时不同具有丰富变幻的美感。(每点1分)
3.(3分)D
4.(6分,回答出1点2分)姿势:颔首朝东。身形:粗壮的葵竿笔挺伫立。花瓣:色泽透亮,映出金光,迎风招展。(3分)特点:固执美丽。
5. (4分)天山向日葵不向着太阳生长,固执而美丽。
6.(4分)勇敢坚持自我、特立独行、有思想的一群人。(意思答对即可)
7. (3分)D(迁徙xi二声 贾人gu三声 讪讪形容难为情的样子)
8. (3分)B(A朝着。B刚才,以前。C从前。D走向。)
9. (3分)B(A陶醉之情错。C怨恨错。D融化在一片月色之中错)
10.(3分)选A项,黑色是灰烬、煤炭的色泽,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死的过程。
11.(3分)选B项,运用反复修辞手法错,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12.(每空1分,共10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4.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5.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6.(3分)选B。A项,用“金色的舞台”比喻草原,色彩不符;用“歌女凌空飘飞的水袖”比喻草原上的河流,“蜿蜒”不合。B项,用“随意挥舞的银绸”比喻草原上的河流,无论是在形态上还是色彩上都最恰当。C项,用“美女乌黑的长发”比喻草原上的河流,色彩上不恰当。D项,用“地上的小路”比喻草原上的河流,缺乏“飘逸”感。
17.(3分)选C。第一处,“天马行空”,指神马在空中奔腾飞驰,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人说话做事不着边际。“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两者的适用对象不同。结合“草原上的河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它随心所欲”“想流到哪里都可以”分析,此处是说河流不受约束,自由,所以此处应选用“我行我素”。第二处,“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这里没有“远”的意思,故选用“无能为力”。第三处,“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动人心魄”,指激动人心,非常动人。此处修饰“蒙古长调”十分恰当,所以此处应选用“荡气回肠”。
18. (3分)选D。画线语句“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淙淙地从眼前正流过”存在的问题是语序不当,也就是副词“正”的位置不当,“正”“从眼前”“淙淙”都修饰动词“流过”,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正淙淙地从眼前流过”,所以应把“正”调整到“淙淙”前面即可。
第3页 共8页 ◎ 第4页 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