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富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水富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17 21:0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明: 1.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2.本卷分Ⅰ、Ⅱ卷,请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⑤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为筑外宫而舍之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坐赵事  因……而判罪
C.拟于天子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谢罪
5.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淮南王“骄恣”的一项是(3分)(   )
①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   ②自袖铁椎椎辟阳侯 ③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 ⑤谁谓乃公勇者?   ⑥乃不食死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后因心中充满怨恨而自杀,高祖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死都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7.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10分)
(1)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5分)
(2)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
眼儿媚·元夕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8、这首词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结尾三句的描写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4)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5)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25分)
荒 岛
岛,的确是荒岛。
偶尔的闯入者看见过碗口粗的蛇吊在树上吐着长长的信子,还有猛兽。
民厌恶那个城市的遮遮掩掩和诡谲莫测,心怀鬼胎的人们时刻算计着别人和被算计,他怀着去死的决心登上了荒岛。让蛇吞了,让兽食了,总比让人折磨得不死不活要好。
民来到岛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浅的小溪,歌唱的小鸟,奔跑的野兽,让他欣喜若狂。
三个月过后,民觉得有点儿寂寞了。他和鸟兽尽管相处和谐,可彼此语言不通,他太需要把内心的感受告诉一个能听明白的人。于是,他下岛,说通了一个女人跟他来到荒岛,两个人的日子有了诉说和倾听。
没持续多久,诉说和倾听变得重复、无聊,而且,两个人过日子怎么可以没有孩子呢?于是,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健壮得像一头小豹子一样的儿子。
儿子一天天长大,在森林里跑来跑去,赤身裸体,奔跑的速度像风,爬树的敏捷像猴子。民的妻很担心,孩子要变成野人了,可怎么是好?他必须得到教化。
负责教化孩子的老师被请到岛上,他耐心地教给民的儿子礼仪、知识。民的儿子渐渐失去了奔跑的能力,变得温文尔雅。到了十八岁,民的儿子提出他该结婚了,他要享受爱情。
第五个出现在岛上的,是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她和民的儿子结了婚。她带来了她的父母和弟弟,民和他的妻与两位亲家一起吃饭,聊天儿,谈论他们的儿子和女儿。
矛盾是偶尔产生的,来自那位教师。他因为那位弟弟骂了他,便恶毒地制造了一起谎言。民和亲家大吵一架,谁也不理会谁,除了那位教师,又没有第二个中立的人来劝诫,他们整日不说话,彼此像仇人。
民觉得必须树立自己在岛上的威信。岛上的第九个公民来了,是一位公正的律师,他帮助民调解了和亲家的矛盾,并为民制定了岛上的公约。民作为岛主,拥有岛上的最高权力。监督公约执行的两名检察官来了,保证公约执行的三名士兵来了,这都是缺一不可的。
随着公约的执行,其中的漏洞越来越多,完善漏洞的同时,新的职业诞生了。民的儿子成了从城市向荒岛选拔输送人员的最佳人选,他的妻则做了他的秘书,帮助登记每天都有哪些新的职业诞生,需要多少人员来补充。
厨师、保姆、巫师、侦探、心理医生、经纪人、司机、工人、制造商、乞丐、银行家……几乎每隔两小时,就有一个新的职业诞生。民看着他手下的子民越来越多,大家天天早上向他朝拜,温顺地听他训导,实在太高兴、太满足了。
民的儿子垄断了整个岛域经济,成了岛上的经济巨头,他的钱多得无法计算,不知道怎么去花,只知道如何去挣到更多的钱。他的父亲是岛主,那么他理所当然要拥有岛上的全部资产,他不能容忍还有那么多人从他的手里领工资,他开设了妓院、赌场、美容院、服装店,他必须让那些人把领的钱再乖乖地送回来。
民每天站在岛的最高处——官邸的楼顶,看着岛上的变化,得意洋洋。这都是他的功劳啊,他是这座小岛的开拓者,是至高无上的王。
森林已经砍伐得差不多了,要造纸,要造各种各样的房子,到处需要木头,森林没了,民就命令大家种草。驱逐和猎杀,让鸟兽变得非常稀罕,民命令大家紧急建造动物园,把剩余的动物保护起来。
政变似乎在一夜之间突起,有人说民老了,要他让位,说他的儿子骄奢淫逸,横行霸道,让岛上的经济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
尽管政变被镇压下去了,可民变得焦虑不安,他不知道那些觊觎他的权力和他儿子金钱的人藏在哪里,他们什么时候会突然再次发起政变,甚至突然枪杀他们,或者绑架他的孙子。
民的焦虑越来越重,整日忧心忡忡,疑神疑鬼。岛上最权威的医生说,民患了抑郁症,他必须到一个清静的地方休养三个月,否则,他不会活过一年。
民听取了医生的劝告,他给儿子留了一封全权委托书,要他处理岛上的一切事务。
民乘坐一叶小舟,在一个清晨离开了岛,他的手下已经为他寻找到了另一座荒岛,他将一个人在那里静静地调养。
小舟渐行渐远的时候,民回头看了看曾经的荒岛,现在,那是一座多么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因为寂寞与无聊,单独生活了三个月后,民下岛说通了一个女人跟他来到荒岛来结婚、
生子,随着周围人员的增加,关系的复杂,矛盾与问题也由偶然变为必然。
B.民厌恶那个诡谲莫测的城市,那里的人们心怀鬼胎,时刻算计着别人,他宁愿冒险去
荒岛,也不愿继续留在这里,可是最后他又无奈地回到了那里。
C.小说由一个简单的主人公民变为复杂的人群,由简单的家庭——民与妻子变为各种职
业都存在的小社会,展示出人类从荒芜走向高度文明的过程。
D.小说中民以进入荒岛开始,以离开荒岛结束,首尾呼应,情节清晰,人物刻画更
是细致生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
E.可以说小说中的荒岛既是故事的背景,也暗指人类生存的地球。小说中森林的砍伐,
环境的破坏,人物的焦虑,复杂的社会,都暗示着人类的真实生活,发人深思。
(2)请对比分析小说中两处划线句子的作用。(6分)
(3)第四个来到岛上的人是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这么早出现是否合理?试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不应以“荒”为题目,应该以“荒岛”为题目,你认可哪个标题,请结合文本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幽默大师:林语堂》节选
因为林至诚(林语堂的父亲)的关系,和乐(林语堂的小名)很小就受洗,成了基督徒。
他那不经世事的脑袋充满了上帝的光辉。
每次吃饭前,和乐似模似样地学着牧师父亲,诚心地向上帝祷告,感谢上帝赐予他吃的食物。晚上,他跟着牧师太太念闽南语拼音的圣经。犯了错,他也会在教堂告解,请求上帝的原谅。  
他没有任何疑虑地相信父母亲告诉他的一切。祷告时,他比其他的兄弟姐妹都认真,因为头上三尺有神灵,上帝必定就在他头上听着呢。
略懂人事后,和乐思辨的天性开始活动。
他是农村的孩子。他看见农人披星戴月,辛苦耕耘,才收获了粮食。那为什么吃饭前要向上帝祷告呢?牧师父亲不能解答这个问题。  
和乐自己找到了答案:也许是要感谢上帝赐予的风调雨顺吧!  
那上帝和永生又是怎么回事?  
……  
太多的问题,和乐思考不过来。  
在寻源书院读书时,和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既然上帝是无所不在的,那他要考验考验上帝。  
教会办的学校学费食宿全免,和乐每个星期只得一个铜板的理发钱。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整天都觉得肚子空空,特别想吃。虽说变着法子省下理发费,可一个铜板只能买一个芝麻饼和四粒糖果,塞牙缝都不够。富人家的孩子吃着可口的面条,和乐眼馋得很,不停地咽口水。可是,最便宜的素面也还需一个铜板。  
和乐犯愁了。  
他闭上双眼,默默地向上帝祈祷:仁慈的主啊,让我捡到一个铜板吧!  
睁开眼睛,和乐仔细地看看四周的地面,没有!  
和乐想,也许上帝没有听见,我再试试!  
他试了又试,始终没有拾到。  
和乐对上帝很失望,基督教的信仰开始动摇。  
17岁时,和乐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并更名林玉堂(林语堂是后来的笔名)。  
按照父亲的意思,他就读于神学院。经过系统的神学训练和大量阅读基督教典籍,玉堂越发地怀疑起来。耶稣是童女所生,肉体复活,这些教条都是不可能的;原罪、赎罪、地狱等理论在逻辑上完全讲不通;信教的人上天堂,不信教的人下地狱,这也是没有道理的。玉堂说:“一切神学的不真,对我的智力都是侮辱。我无法忠实地去履行。我兴趣全失,得的分数极低,这在我的求学过程中是很少见的事。监督认为我不适于做牧师,他是对的。我离开了神学院。”  
玉堂思想的转变很快就被父亲察觉了。  
起因是一次布道。  
十几岁时,玉堂就已经开始帮父亲布道。林至诚多少有父亲的虚荣,他想让喜欢演讲的儿子出出风头。  
玉堂这次选的讲题是《把圣经当文学来读》。他合上圣经,侃侃而谈:耶和华是一位部落之神,他帮助约书亚消灭了亚玛力人和基奈人,而且耶和华的观念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它由部落所崇拜的偶像一步步进化成独一无二的真神,没有一个民族是特别“被选”的。他越讲越兴奋,即兴发挥,说,《旧约》应该当成不同体裁的文学来读,如《约伯记》是犹太戏剧,《列王记》是犹太历史,《雅歌》是情诗,而《创世记》和《出埃及记》是犹太神话和传说。  
乡村基督徒们听得大眼瞪小眼,完全不知道玉堂在讲什么。  
林至诚吓坏了。他想起以前认识的一个厦门人,会英语,却不相信上帝。他的五儿子莫非也成了无神论者?  
吃晚饭的时候,林至诚一边扒饭,一边时不时地瞟上玉堂一眼,想发现点蛛丝马迹。玉堂却神情自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虽然有离经叛道的演讲,玉堂却没有抛弃基督教。一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他不能想象。
四年后,他在清华任教,同事兼著名诗人刘大均替他解决了这个难题。  
他问:“如果我们不信上帝是天父,便不能普爱同人,行见世界大乱了,对不对呀?”“为什么呢?”刘先生答:“我们还可以做好人,做善人呀,只因我们是人的缘故。做好人正是人所当做的咧。”  
这一席话,剪断了玉堂和基督教最后的一丝联系。  
晚年时,饱经风霜的林语堂又回到了基督教的怀抱。这是后话了。  
从圣约翰毕业后,林语堂到清华任教,然后是出国留学,回国,再出国。他余下的大半生都在世界各地漂泊,鲜少回坂仔。然而他乡牧歌处,放野归自然,林语堂怀着一身山地的爽朗,游走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他是放飞四海的风筝,线的那一头却深深地埋在生于兹养于兹的故乡。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
A.因为受父亲的影响,小和乐成为了基督徒,对上帝很虔诚,一直到他毕业于神学院。
B.略懂人事后的小和乐对神产生了动摇,他认为粮食是农民辛勤种植出来的,根本不是上帝的赐予。
C.小和乐向上帝祈祷让他捡到一个铜板,既表现了他孩子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他幽默大师的天性,失望后的他对上帝完全绝望。
D.小和乐离经叛道式的讲演,仅仅是为了表现小和乐对自己所信奉的上帝的怀疑,以显示他是个无神论者。
E.全文语言朴实自然,讲述了林语堂小时笃诚地信奉上帝、渐长后怀疑上帝、晚年又重回上帝的怀抱的经历,所选事例无一不表现林语堂的幽默风格。
(2)小和乐对上帝失望产生信仰动摇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陈述。(6分)
(3)刘大均的话对林语堂产生了怎样影响,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请简要概括。(6分)
(4)林语堂先是笃信基督教,继而离弃基督教,晚年又皈依基督教,有的人说他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有的人说他不是。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当今传媒界,炒作成风,虚假成灾。在追名逐利甚嚣尘上的污浊氛围中,季羡林主动摘冠脱冕的高风亮节,犹如一束亮光,石破天惊,令人耳目一新。???
B.很多同学总是认为,平时因为时间关系,马虎点没关系,考试时认真就可以了。因而对卷面不以为然。殊不知,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C.在久居大陆的人的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诗。可从小在海边长大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归帆片片,鸥影点点。
D.特殊的想象天赋成全了莫言,使他在从取材炼意乃至细节描写诸方面都获得了高度自由,在创作的“自由王国”里如鱼得水,几近达到了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点石成金的境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A.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我们谨向那些积极参与的科学家和两院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B.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有时,柔和比风暴更有力量。我们的声音柔和了,________;我们的目光柔和了,________;我们的面庞柔和了,________;我们的身体柔和了,_______。柔和并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
①就更准确的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②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
③就更流畅的传达温暖的诚意 ④就更轻灵的卷起心扉的纱窗
A.②④③①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16、下面这份请柬共有五处表达不当,请你指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请 柬
刘刚先生:
您好!身体还好吧!
兹定于12月31日上午举行元旦茶话会,届时务必光临。
此致
敬礼!
2011年12月26日
××市政府
(1)__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哈佛的一位文学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一支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又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再点起一枝蜡烛,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打开窗帘,阳光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关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这位哈佛教授的两个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只蚂蚁爬墙,六次失败了,可是它还是沿原路向上爬,一人说:"多可敬的小蚂蚁。"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蚂蚁。"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蚁。"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