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阿房宫赋
杜 牧
知人论世
一.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字
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
人宰相杜佑之孙。与李商
隐并称“小李杜”。因晚
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
后世称“杜樊川”。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对
政治、军事都有卓越的见识,曾联系时事研
经读史,注《孙子兵法》,可惜不为统治者
所用。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
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
内容服务。他的文、赋、诗都颇负盛名,在
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
气势纵横,敢于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
性。他的诗意清新,风格豪健俊爽。有《樊
川文集》二十卷存世。
二.探知背景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
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动工不到两年,秦始
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未完成,即于公
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
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
题。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
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唐敬宗李湛年
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
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翻译作品
了解文意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
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①西折,直走咸阳。二
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
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
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②何虹?高低冥迷,不
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
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①而:表承接。可译为“然后”。
②霁:雨后转晴。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
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
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
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①也。一
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②望幸③焉;有不得
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
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
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
亦不甚惜。
【补充】妃嫔媵嫱
妃:帝王的妻子,地位仅次于皇后。 嫔:皇宫中的女
官,皇帝的妾及侍从。 媵:随嫁的人。 嫱:宫廷中的女官。这四者的地位排序:妃>嫱>嫔>媵。
①之:到。 ②妍:美丽。
③而:表目的。可不译。
④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
宠爱,叫“得幸”。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①其②
家;奈何取之尽锱铢③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
亩④之农夫;架梁之椽⑤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
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⑥ ,多
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
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⑦ ;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①念:顾念。 ②其:自己的。
③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闪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
两的二十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④南亩:田地。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多向南
开辟,故称南亩。
⑤椽:即椽子。承托屋面用的圆木。
⑥槛:读“jiàn”,指栏杆;关禽兽的木笼;囚笼。此处是
“栏杆”。
⑦举:攻占。
【拓展】“可怜”的意义。
1.可爱。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
居易《暮江吟》)
2.可喜。例.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唐·王
昌龄《萧驸马宅花烛》)
3.可羡。例.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唐·白
居易《长恨歌》)
4.可惜。
5.可怪。例.翠瓜碧李沉玉甃,赤梨蒲萄寒露成。可怜先
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唐·杜甫《解闷(十一)》)
6.异常。例.山上的空气,真静得可怜。(郁达夫《迟桂
花》)
7.极言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例.然而他太无力
了,他的救援是可怜的。(王西彦《占屋》)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
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①六国各爱
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
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
人不暇自哀②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
鉴③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①使:假使。
②自哀:即“哀自”,为自己悲哀。
③鉴:以… …为鉴。
课内演练
(一)一词多义
1.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③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④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⑤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
⑥始皇帝幸梁山宫
宠幸,宠爱
侥幸
幸而
希望
幸运
皇帝驾临(皇帝到某处)
2.焉
①于是余有叹焉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犹且从师而问焉
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⑤错而能改,善莫大焉
⑥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
⑦永之人争奔走焉
⑧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语助词 不译
语助词 呢
代词 他,指老师
代词 哪里
兼词 于之,比它
助词 ……的样子,或不译
兼词 于之,在这件事上
代词 它,指这篇文章
(二)特殊句式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秦人不暇自哀”相同的
一项是( )
A.技经肯綮之未尝
B.异乎三子者之撰
C.百姓之不见保
D.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A
脉络梳理
一.写阿房宫的建筑
总描
细写
精致豪华
富丽堂皇
二.写阿房宫中的生活
宫人
秦人
穷奢极侈
兴亡的道理)
(为下文论述天下
作铺垫
三.秦王与百姓
的矛盾
秦王: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百姓:辛勤劳作(敢怒不敢言)
矛盾
暴秦
灭亡
四.发表议论,阐明论点:
鉴之
阿 房 宫 赋
对比赏析
比较《阿房宫赋》和《史记》中有关
阿房宫描写和记述的不同点。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
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小,吾闻周文王都
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
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
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
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
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
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未成;
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
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
宫,或作骊山。
思考
1.两者有关阿房宫的内容有何不同?
(答案参考)
不同有三:
一是建宫原因不同;
二是建宫时间不同;
三是建宫规模大小不同。
2.两者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答案参考)
《史记》重在历史事实的记述。
《阿房》重在文学艺术的想象和夸张,极尽“赋”
体铺陈之能事。
作业
1.积累本文中一些重要的文言知识。
2.完成本课配套练习。
3.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