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2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9 23:4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鲁迅
记念刘和珍君
授课人:xxx
讲课时间:xxxx
背景
三一八惨案
题目中的“记”字相当于“纪”字,
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有些用语不是很规范。如文中“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中“那”实为“哪”字,鲁迅当时用“记念”一词,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
《记念刘和珍君》从题目看,这是一篇什么性质什么体裁的文章?题目为何用“记念”而不是“纪念”?
解题
标题告诉我们这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纪念性文章
念:思念、悼念;君:敬辞,对人的尊称,可不译。
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
教学目标

分析刘和珍人物形象特点

理清全文思路及大意

速读课文,把握生字与文章大意
鲁迅(1881-1936),本名 ,字 ,浙江绍兴人,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且介亭杂文》《华盖集》《南腔北调集》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周树人
豫才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走进鲁迅
刘和珍个人档案
姓名 性别 民族
年龄 职业 学校
个人 经历 刘和珍


22岁
民国时期北京
学生运动领袖
南昌女子师范学校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积极参加学潮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北洋军阀宣战,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
初读课文:清扫生字、概括内容
1、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内容
学习活动一
快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寥落( ) 长歌当哭( ) 菲薄( )
洗涤( ) 黯然泣下( ) 喋血( )
屠戮( ) 殒身不恤( ) 绯红( )
攒射( ) 惩 创( ) 不惮( )
浸渍( )托体同山阿( ) 桀骜( )
liáo
dàng
fěi

àn
dié

yǔn
fēi
cuán
chuāng
dàn

ē
jié ào
学习活动一
本文通过悼念______,深刻地揭露了________,高度赞扬了___________的爱国精神,激励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学习活动一
①北洋军阀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
②爱国青年临危不惧、团结友爱的崇高品质和大义凛然、殒身不恤
③强烈的爱憎分明
④革命者
⑤刘和珍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再读文章,从本文结构看,全文七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在思路是____,____, ___(目的—回忆—总结)请给文章七个小节拟定标题(4人讨论)
学习活动二
为文章七个小节拟定标题:
1.写作缘起,纪念死者
2.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3.作者认识的刘和珍
4.刘和珍遇害
5.刘和珍遇害经过
6.“三一八”惨案教训
7.惨案的意义
交代写作缘由
记叙刘和珍事迹
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作者记叙了关于刘和珍君的哪些事迹?
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刘和珍君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第一、二节,除了刘和珍,还提到了哪几种人?
他们对烈士的态度如何?
作者的感情又是怎样的?
学习活动三
研读课文,把握形象
小组讨论 6分钟
研读第二部分
作者记叙了关于刘和珍君的哪些事迹
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刘和珍君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研读课文,把握形象
刘和珍——神情举止、品质、精神、性格、作者情感
●预定《莽原》全年
——“毅然”
坚定追求进步思想
●参加师大学潮斗争
虑及母校
●前往执政府请愿,被杀害
——“欣然”前往
爱国热忱
斗争精神
温和善良
“微笑”、“温和”
“反抗”;
“黯然”、“泣下”
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人物形象
学习活动三
1、分析刘和珍的人物形象
2、除了刘和珍,还提到哪些人。
图解文章
人物类型 表现 作者态度 情感
爱国青年:
悼念
猛士、苟活着(我)
尊敬鼓励

反动派:
污秽
当局者,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
控诉抨击

麻木的民众:
淡漠
庸人、无恶意的闲人
哀伤唤醒
哀、愤
情景剧展示
思维导图
达标测试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察言观色  谦逊  蒂造  菲薄
B.黯然泣下  贸然  部署  恪守
C.桀骜不驯  沧茫  景仰  阐述
D.陨身不恤  厮打  震慑  辗转
A项,蒂—缔;C项,沧—苍;D项,陨—殒。
B
【解析】
达标测试
2.下列语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三一八”惨案已经过去大半个世纪了,但是刘和珍、杨德群等青年在反动政府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至今令人佩服。
B.西方人弄不明白,面对自然灾难,中国人为什么举国支援;西方的诗人搞不清楚,面对汶川大地震,中国的诗人为什么痛心疾首,长歌当哭。
C.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十分欣赏他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D.刘和珍等进步青年在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中遇害,鲁迅先生忍不住内心的悲愤,提笔写下了这篇动人肺腑的《记念刘和珍君》。
A项,“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
C项,“广有羽翼”指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用于此处形容清正廉洁的王安石,感彩不当;
D项,“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此处应该用“骇人听闻”。
B
【解析】
纪念刘和珍君
刘和珍有着这样进步美好善良的诸多品质,下面请让你以《感动中国》颁奖词的模式给刘和珍写一段颁奖词。(100字以内)
达标测试
示例:
(1)她温和沉勇,直面强权,正视势力;在恐怖迫害中爆发,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在艰难困苦中从容;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人类的历史,用自己的精神赢得猛士的尊敬,用自己的生命证明巾帼不让须眉,她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女神!
(2)你虽是一个弱女子,却用瘦小的双肩担负起了民族之重任,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你是衰微民族的真正脊梁,你用你的言行、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国之歌。
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