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10.2内能(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10.2内能(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30 00:2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 10.2 内能
一、单选题
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的冰块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D.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D.一定量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
3.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冰箱内,饮料的温度降低
B.冬天里,两手互搓变温暖
C.阳光下,柏油马路被晒热
D.发烧时,冷毛巾给头降温
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有引力
B.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上
5.小王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冰熔化过程用时6min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6.下列四张图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
B.煤炉烧水
C.压缩空气升温
D.搓手取暖
7.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长期堆放的煤会渗透进地板
B.酒香不怕巷子深
C.春天柳絮飞扬
D.将糖放入水中,水会变甜
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80°C的水一定比30°C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10.关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块很难被拉长,也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雾霾天气有大量细微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当某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其分子就停止运动了
二、填空题
11.一根绳子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力。铁、水和空气三种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______。
12.如图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_______方法,后者是通过_______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 _____(选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们知道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 _____;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 _____。
14.请根据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广口瓶内装有少量水,向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________,在此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把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缓慢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
15.吸烟有害健康,明文规定中小学校园内禁止吸烟,因为吸“二手烟”危害更大。吸“二手烟”说明了______。
三、综合题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取10N/kg):
高压锅
高压锅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炊具,利用它可以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它省时高效,深受消费者欢迎.图为高压锅的构造,锅盖上有一个竖直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配有一个限压阀,当锅内的气体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放出一部分水蒸气,使锅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如表一:
表一:
p/ 1.0 1.4 1.8 2.2 2.6 3.0
t/℃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在高原地区,气压比平均气压要低,表二是一组高度与对应气压的信息:
表二:
高度h/km 大气压p/×105
0 1.01
0.4 0.97
0.8 0.92
1.4 0.86
2.0 0.79
( )
(1)煮饭过程中可以闻到米香,这说明__________;
(2)用高压锅煮粥,灭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而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种现象,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
A.灭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灭火后,锅内温度仍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还在沸腾
C灭火后,锅内温度仍高于100℃,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比原来低,所以重新沸腾
D.粥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灭火后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3)水平桌面上的高压锅,锅底与水平桌面的接触而积是向锅中加入0.5kg的水,锅对桌面的压强增加________Pa;
(4)高压锅排气孔面积为大气压强为限压阀的质量为0.16kg,则锅内最高水温可达_______℃;
(5)请根据表二中的数据,在图中作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象,当高度为1km时,大气压约为______Pa;当高度为3000km时,已到了大气层边缘,此处的大气压约为___Pa;
(6)用这种高压锅在西藏高原地区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需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限压阀的质量;
(7)若在锅盖上再安装一套相同的排气孔和限压阀,则锅内最高水温将_____(填“升高”、 “降低”或“不变”).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习了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几个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
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王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分别倒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再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热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盛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3)实验过程中,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原因是____.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请说说你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理解.______
18.阅读材料
世界瞩目!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2020年11月,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如图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时的情景,火箭加速离开地面时,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拖着长长的橘红色火焰直奔天际。
嫦娥五号任务将创造我国数个首次,包括:
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
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起飞。
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距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轨道上,完成上升器与轨道器的交会对接。
航天器首次携带样品高速再入地球。嫦娥五号任务,就是承担探月工程三步走﹣﹣“绕、落、回”。其中“回”,是首次进行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计划把2千克的月壤样品带回地球。
(1)火箭发射时,高温高压的燃气从尾部喷出,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______的;
(2)火箭加速离开地面的过程中,动能______,重力势能______。(均选填“减小”或“增大”);
(3)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时,“上升器”相对“轨道器”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
(4)嫦娥五号是首次进行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计划把2千克的月壤样品带回地球,这些月壤样品的质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少”或“不变”);
(5)嫦娥五号返回器返回地球时,与大气剧烈摩擦做功,______增加,温度升高,像火球一样。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寒温度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们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下表是在气温为6℃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风速(km/h) 0 10 20 30 40
风寒温度(℃) 6 4 2 0 ﹣2
(1)下列例子主要是哪种散热方式使人感觉更寒冷的(选填字母):
①吹风时人感觉更寒冷,______;
②冬天用手摸铁杆时手感觉更寒冷,______;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汗液蒸发
(2)当气温为6℃,风速为25km/h时,风寒温度为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的冰具有内能,故A错误;
B.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故B错误;
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故C错误;
D.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汤勺从汤中吸热,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D正确。
故选D。
2.A
【解析】
【详解】
A.固体分子间有间隙,但是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正确;
B.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是因为物体间存在空隙,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B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错误;
D.一定量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A。
3.B
【解析】
【分析】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详解】
A、冰箱内,饮料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感到暖和,克服摩擦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发烧时,冷毛巾给头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要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虽然都能改变物体内能,但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而做功是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两者的实质不一样.
4.D
【解析】
【详解】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
B.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固体颗粒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故B错误;
C.物体内能增加,可能外界对物体做功,可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故C错误;
D.没有外界的影响,热量传递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在外界影响下,热量是可以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的,比如电冰箱,故D正确。
故选D。
5.C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BC是冰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物质处于液态,故A错误;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都要吸热,故B错误;
C.BC是冰的熔化过程,冰熔化过程用时
8min-2min=6min
故C正确;
D.BC是冰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
【详解】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分别为做功和热传递:
A.钻木取火,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煤炉烧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压缩空气,使空气升温,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搓手”的方法取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解析】
【详解】
A.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上,地板会变成黑色,是煤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属于扩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酒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春天柳絮飞扬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将糖放入水中,过一会整杯水都变甜了,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任何物体无论温度多少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例如: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而不能说热量越多,因为热量是热传递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故C错误;
D.热传递的过程是热量由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
【详解】
A.晶体熔化过程中,需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水在沸腾时,需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B错误;
C.改变内能有两种途径:做功与热传递,故C错误;
D.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接触的物体有温差,若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则不会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
故选D。
10.A
【解析】
【详解】
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石块很难被拉长,也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故A正确;
B.因为海绵内有空隙,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尘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尘粒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分子在任何温度下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11. 引 空气
【解析】
【详解】
[1]一根绳子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使分子间距很难变大。
[2]铁、水和空气三种物质中,空气的分子距离最远,分子间作用力最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2. 做功 热传递 不能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解析】
【详解】
[1]通过振荡,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2]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3]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不能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
[4]因为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3. 斥力 引力
【解析】
【详解】
[1]固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小,分子之间斥力和吸引力都增大,但是主要表现为斥力,故固体分子很难压缩。
[2]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斥力和吸引力都减小,但是斥力减小得更快,故主要表现为吸引力。
14. 白气##白雾 减小##变小 变大 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当瓶塞跳出时,在此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可看到瓶内出现白气。
(2)[3][4]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缓慢向上拉玻璃板,由于玻璃杯分子与水分子有引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点睛】
15.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详解】
校园内只要有人吸烟,烟分子就会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充满这个校园,不抽烟的人都会吸到“二手烟”,因此校园内禁止吸烟,即吸“二手烟”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6.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 125 140 0.9×105 0 增大 不变
【解析】
【详解】
(1)能闻到煮饭的香味,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高压锅锅内气压大,沸点也高,用高压锅煮粥,粥的温度会在100℃以上.当给锅加热时,粥会沸腾;当停止加热时,粥会停止沸腾;但当给它立即用冷水冷却时,锅内的气压会立即减小,粥的沸点也会随之减小,由于粥的温度在停火一瞬间仍然是高于100℃,所以粥重新沸腾,故C正确,ABD错误;
(3)锅对桌面的压力增加量ΔF=ΔG=Δmg=0.5kg×10N/kg=5N,
锅对桌面的压强增加量;
(4)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力:F=G=mg=0.16kg×10N/kg=1.6N,
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强:,
锅内气压:p′=p0+p=1.0×105Pa+1.6×104Pa=2.6×105Pa,从表一中得出高压锅内温度:t=140℃;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依次找出五个点,用线连起来,就做成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且成规律性的变化,结合图象可以看出:当高度为1km时,大气压为0.9×105Pa;当高度为3000km,已到了大气压的边缘,上方没有大气,没有大气压,大气压的值为0Pa;
(6)可以增加限压阀的质量来增大锅内气压,提高沸点;
(7)若在锅盖上再安装一套相同的排气孔和限压阀,高压锅内能够产生的最大压强不变,锅内最高水温将不变.
17.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控制变量法 不能 玻璃棒的搅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水的颜色变化是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温度越高,花香分子运动越快.
【解析】
【分析】
(1)分析对比实验的内容,指出实验能够研究的问题;
(2)根据题干中的描述,控制一些量不变---用相同的烧杯,盛质量相同水,同时只有一个变量—水的温度,与控制变量法思想一致;
(3)探究目的是研究分子热运动,所以要排除外界因素干扰,而用玻璃棒搅拌会增加干扰实验的因素;
(4)诗中的骤暖是指温度升高,花气袭人是指人闻到花香;
【详解】
(1)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发现热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保持某些变量相同--烧杯和水的质量;同时只有一个量变化--水温不同;体现了控制变量法思想;
(3)若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那么水杯中颜色变化,可能是搅动造成的,增加了这一干扰因素后,实验探究将无法得出的准确结论;
(4)花气袭人知骤暖”的另一层意思是气温升高后人更容易闻到花香,这也间接说明了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即温度越高,花香分子运动越快;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深刻理解分子动理论的相关内容,同时考查了对控制变量法的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最后联系相关知识进行作答;
18. 相互 增大 增大 运动 不变 内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火箭发射时,高温高压的燃气从尾部喷出,火箭对气体产生一个向下的力,气体对火箭产生一个向上的力,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这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2][3]火箭加速离开地面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3)[4]上升器与轨道器交会对接成为一体,以轨道器为参照物,上升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4)[5]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把2千克的月壤样品带回地球,这些月壤样品的质量将不变。
(5)[6]嫦娥五号返回器返回地球时,与大气剧烈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像火球一样。
19. C B 1℃
【解析】
【详解】
(1)①[1]吹风时,人周围的冷热空气产生对流,是通过对流这种散热方式使人感觉更寒冷,故选C。
②[2]用手摸铁杆时,热量由手传递给铁杆,是通过热传导这种散热方式使人感觉更寒冷,故选B。
(2)[3]由题意和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气温t一定时,风寒温度T与风速v成一次函数关系,设关系式为
T=kv+b

v=0,T=6℃
代入关系式可得b=6℃;把
v=10km/h,T=4℃
代入关系式解得k=-0.2,则关系式为
T=-0.2v+6℃
当气温为6℃,风速为25km/h时,代入上式可得T=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