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单选题
1.对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都成实像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2.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 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变,只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cm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B.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C.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
D.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水中荷花的倒影
B.屏幕上的手影
C.小孔成像
D.放大镜
4.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在山上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枯草
B.中考期间,在深夜燃放鞭炮
C.做光学实验时,用激光手电照射同学的眼睛
D.利用穿衣镜正衣冠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 )
A.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B.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C.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6.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显做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7.如图所示是其中一辆共享单车的二维码,使用者用手机摄像头扫描车牌上的二维码并识别其中的内容,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经扫描后在手机上成实像
C.手机上的摄像头镜片是凹透镜
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8.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此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将蜡烛移到0cm处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移动
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用不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光屏上的像会变成一半
9.图是一位同学眼球成像的示意图,他所患眼疾及矫正视力应配戴的透镜类型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10.2021年4月30日,邵阳市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晕”,许多市民都目睹了这美丽的自然奇观,如图是某摄影爱好者用相机拍摄的精彩瞬间,下列对照相机成像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二、填空题
11.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_____,显徵镜可以把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_____,使人眼能看清楚;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镜.
12.如图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面上,在杯底放一个凸透镜或凹透镜,用手电筒射出一束平行光束,垂直照射透镜。此过程在探究透镜___________问题,杯中充以烟雾是为了___________。由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___作用。
13.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cm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当发光体沿主光轴向凸透镜移动10cm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变化情况:___________(填“由小变大”、“由大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
14.如图所示是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刘充国印”的展台,透过上方镜能看到放大的印章,这属于光的___________现象;通过下方镜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这属于光的___________现象。
15.如图所示,小华拿出手机对着关闭的屏幕,看到了自己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开启手机利用相机功能进行拍照时,通过镜头成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不合理使用手机,小华患上了近视眼,图______(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三、综合题
16.仔细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眼睛和眼镜
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当眼睛出现某些缺陷时,人们需要佩戴眼镜来矫正,常见眼镜的实质就是凸透镜或凹透镜。透镜的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表示,即。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复数是负数。例如,度的镜片表示这是凹透镜,透镜焦度是是,它的焦距是0.5m。
(1)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性质是(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A.0~10cm B.10cm~25cm C.10cm~无限远 D.25cm~无限远
(3)如题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是______,需要用______镜来矫正。另一同学小芳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度,则该透镜焦度为______,焦距为______m。
17.阅读短文,解答问题。
智能手机
在信息量猛增的今天,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信息交流的必备工具。
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GPS和电子邮件功能。可以下载应用程序、音乐、图片视频等等。
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的使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也有研究人员认为,频繁使用智能手机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手机在使用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小华同学学了物理知识后,对手机的一些功能进行了科学探究。
(1)有电话呼入时,通常我们听到手机发出的提醒音乐,该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接听时,我们可以辨别打电话的人,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在某些场合,把手机设置为静音状态,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2)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甲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______(选填“相同”、“不相同”),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______(选填“ 靠近”、“远离”)物品;
(3)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丙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4)小华用手机的“微距照相”功能,拍摄小蚂蚁,小蚂蚁的像比蚂蚁还大,此时手机离蚂蚁3cm,则手机镜头焦距可能为______;
A.1cm B.2cm C.5cm
(5)小华妈妈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记步,如图乙为她在12月1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______ 。
A.步行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s B.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m/s
C.当天走过的路程大约为6000m D.小华妈妈的质量大约为10096g
18.(1)疫情期间小东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则测得他的体温为______℃。
(2)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________。
(3)在图中画出三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________。
19.(1)如图甲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______。此时反射角的度数是______。
(2)如图乙所示F是凸透镜的焦点,试画出光线射出水面的折射光线以及经过透镜的折射光线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B.甲图是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矫正。乙图是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弱,成像在视网膜后,用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矫正,故AB错误;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物体距离物镜,远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故D正确。
故选D。
2.A
【解析】
【详解】
A.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cm处,物距变大且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变小,故应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A正确;
B.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cm处,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为倒立放大实像,故B错误;
C.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cm处,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为正立放大虚像,此时像可被人看到,不能被光屏上承接到,故C错误;
D.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会聚能力减弱,像要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故D错误。
故选A。
3.D
【解析】
【详解】
A.水中荷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工作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解析】
【分析】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减弱噪声的方式: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直接用光源照射人的眼睛是对眼睛有害的;(4)平面镜的应用是:成像和改变光路.
【详解】
A.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在山上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枯草是很危险的,故A错误;B. 中考期间,在深夜燃放鞭炮是噪声污染的,故该做法错误,故B错误;C. 直接用光源照射人的眼睛是对眼睛有害的,故C错误;D. 平面镜的应用是:成像和改变光路,故利用穿衣镜正衣冠,故D正确;故选D.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B.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说明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即
20cm>2f
f<10cm
故B不符合题意;
A.此时物体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物距
10cm故A不符合题意;
CD.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解析】
【详解】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A错误;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B错误;
C.显做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7.B
【解析】
【分析】
(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2)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应位于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详解】
A. 二维码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CD、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当蜡烛放在10.0cm处,物距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将蜡烛移到0cm处的过程中,即蜡烛远离焦点,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故B正确;
C.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清晰的实像,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故C错误;
D.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平行光经过眼球后在视网膜前会聚成像,屈光能力变强,属于近视眼。此时要矫正的话,需要在眼球前加一个凹透镜,将光线提前发散,从而使得最后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故选D。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像时将物体放在该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的位置在透镜另一侧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 眼前 放大 凸透
【解析】
【分析】
根据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及望远镜的原理解答此题.
【详解】
望远镜望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即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眼前;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12. 对光的作用 显示光路 会聚 发散
【解析】
【详解】
[1][2]实验中光线不经过透镜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经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改变,探究的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杯中充以烟雾是利用了光的反射,为了显示光路。
[3][4]光束通过凸透镜之后,光束变窄,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束通过凹透镜之后,光束变宽,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3. 缩小 由小变大
【解析】
【详解】
[1]凸透镜的焦距为焦距为10cm,物体到的凸透镜距离为25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2]发光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物距在不断地减小,像距增大,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在不断的变大。
14. 折射 反射
【解析】
【详解】
[1]光通过透镜时,由空气进入玻璃、再进入空气。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外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
[2]印章底部反射出来的光射到下方镜面上时,发生反射,进入人的眼中,人才能看见印章的底部。
15. 虚 倒立 乙
【解析】
【详解】
[1]屏幕关闭时,手机屏幕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他看到了自己的虚像。
[2]手机前置摄像头,摄像头是凸透镜。物距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则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近视眼的原因是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图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16. D C 近视眼 凹透 4 0.25
【解析】
【详解】
(1)[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物体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2]由题意可知,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所以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无限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4]由图可知,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所以患的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5][6]小芳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400度,则透镜焦度是4m-1,焦距为
焦距为0.25m。
17. 空气 音色 声源 不相同 远离 减小 B C
【解析】
【详解】
(1)[1]我们听到手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2]辨别不同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
[3]把手机设为静音状态,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4]二维码不同地方,颜色不同,则其对各种色光的反射也不同。
[5]手机拍照时,当二维码超出手机设定的方框时,应将手机远离物品,即物距变大了,成像变小,才能在指定的方框内成像。
(3)[6]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自拍杆能增大镜头与人的距离,即增大物距,那么所成的像会变小,自拍的相片效果更好。
(4)[7]微距照相时,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为3cm,那么
f<3cm<2f
即
1.5cm所以手机镜头焦距可能为2cm,故选B。
(5)[8]A.通常情况下,人1s内的心跳为1次,而运动后,心跳会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步行的速度一般为1.1m/s,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乙知,妈妈这天的步数为10096,而成年人的步宽一般为0.5m,所以当天走过的路程大约为6000m,故C符合题意;
D.题目中的10096指的是步数,而成年人的质量一般60kg,即60000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 36.5℃
【解析】
【详解】
(1)[1]疫情期间小东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下图所示,体温计分度值为1℃,液柱位于刻度线36右侧第5个小格处,则测得他的体温为36.5℃。
(2)[2]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出物体AB的两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再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3)[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射延长线过焦点,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延长线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则三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9. 60°
【解析】
【详解】
(1)[1]由于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过入射点O竖直向下做出反射光线OB;然后作∠AOB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ON),如图所示:
[2]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AOB=30°+90°=120°
则反射角
∠BON= ∠AOB= ×120°=60°
(2)[3]图中法线已画出,根据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由图知,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时的入射点与凸透镜的焦点重合,由过焦点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作出经过凸透镜的出射光线,如图所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