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3.2 内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羊肉泡馍是陕西的有名小吃,它的烹饪方法非常的精细,而且它的调料注重味道鲜美。下列对羊肉泡馍制作过程中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羊肉煮熟前具有内能
B.羊肉在快要炖熟时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C.烙制羊肉泡馍的饼是用做功的方法使饼的内能增大的
D.羊肉泡馍在冷却的过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内能
2.下列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且内能减小的是( )
A. 冬天人们常搓手 B. 加热器加热水
C. 瓶塞喷出冒白气 D. 下滑时臀部发烫
3.2021年8月9日,我市启动12-14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疫苗需要冷藏存储,运输疫苗的冷藏车的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内的“热”搬运到外面,从而保持车内温度在4-8℃之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厢内的水不会结冰也不会汽化 B.将“热”搬运到外面是热传递过程
C.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时需要吸热 D.车的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
4.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B.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C.把 0℃ 的冰块加热熔化成 0℃ 的水,其内能不变
D.用力搓手,手发热表明手的热量增加了手的内能
5.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B.0℃冰熔化成0℃水,温度、内能都不变
C.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
D.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6.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B.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8.有张有驰,在学校鼓励号召下,现在鲁能巴蜀的课余时间,很多同学走出了教室;在教学楼之间的花园里就有很多同学打羽毛球。有关羽毛球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挥拍击出的羽毛球能继续飞行,是因为惯性的作用
B.小明击球时只有球拍发生了形变
C.羽毛球在空中飞行时与空气摩擦内能增加
D.运动时穿运动鞋,因为鞋底的花纹在跑跳时可减小摩擦
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的热量越多
B.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C.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D.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oC物体内能为零
B.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温度越低,它所含的热量就越少
D.内能相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可能发生热传递
11.关于温度 内能和热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0℃的冰也具有内能
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减小
12.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A.如果把1kg水分子全部做上标记再倒入大海,均匀后任意查看1kg海水,都会发现很多做上了标记的水分子
B.在一杯静止的水中加入一些盐,过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C.把1L水和1L酒精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总体积小于2L
D.液体、固体很难被压缩
二、填空题
13.如图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_______方法,后者是通过_______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 _____(选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图甲是某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示意图形象反映两种物态下分子排列的特点。第1min时该物质分子的排列可能如图___________,2—4min过程温度不变,该物质的内能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15.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这个现象说明了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_。
16.一块0℃的冰在熔化成0℃水的过程中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个过程中分子的______(选填“动能”或“势能”)不会发生改变。
三、综合题
17.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向瓶内打气,空气将塞子冲出时,瓶口出现白雾,这是 _____ 现象;此实验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_____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2)图乙中,迅速向下压缩活塞,硝化棉燃烧,说明筒内空气的温度 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8.2017年4月20日,广州突来一场大暴雨,白云区甚至下起来冰雹,冰雹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冰雹的形成
冰雹是一种坚硬不易碎、内核不透明的冰粒,它是在冰雹云中形成的。以上是一个冰雹云的示意图,在0℃线以下的云底部分是水滴,它的上面是过冷水滴、雪花和冰晶混合层。云下部强烈的上升气流把云底部的水滴送到了冰雹云的中上部,冻成小冰粒,遇到过冷水滴后,就在这个小冰粒上冻结成一层冰,当云中的下沉气流把它带下来,或者它自己落下来,再降落到0℃线以下时,又会有一些水滴沾到冰粒上,然后又被上升气流送到冰雹云的中上部。这个小冰粒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在云中翻腾着,它的外面裹上一层又一层的冰衣,好像“滚元宵”似的越滚越大,直到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它的时候就掉下来(如图中A点所示),这就是冰雹。
根据上述材完成下列问题:
(1)在0℃线以下的水滴上升到0℃线以上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
(2)图中以黑点表示冰雹,忽略空气阻力,画出图中A点处冰雹受到竖直方向的气流升力和重力的受力的示意图。( )
(3)从高处落下的冰雹到达地面时,其温度略有升高,忽略其质量的变化,冰雹_____
A.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大
B.机械能保持不变,内能增大
C.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D.内能没有变化
19.(1)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说明_____________;
(2)两根铅柱的端面磨平,用力压紧后可以吊起钩码,说明___________;
(3)在玻璃试管里,装上一小半试管的沙子,经温度计插在沙子里,用力晃动试管十余下,发现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沙子的内能增大,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20.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爆米花
爆米花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食品,它通常是由玉米加工而成.那么玉米粒是如何变成爆米花的呢?
传统的爆米机实际上是一个带有密封盖的铁罐子.加工爆米花时,用煤炉给装有玉米粒的爆米机加热,密封在罐里的玉米粒温度不断升高,其中的水分逐渐变成水蒸气,玉米粒内部压强不断增大.部分水蒸气从玉米粒中跑出,进入铁罐内,而铁罐内气体的温度也在不断升高,压强越来越大.玉米粒像吹足气的小气球,但由于受到罐内气压的约束,它们不能爆开.加热到一定程度时,打开爆米机的密封盖,罐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高温高压的玉米粒突然进入气压较低的环境中,便迅速爆开,变成了爆米花.
(1)加工爆米花的过程中,通过_________ 的方式使玉米粒的内能增加.
(2)加热过程中,玉米粒中的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
(3)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能反映罐内气体压强p和温度t变化情况的图象是________.
21.如图“辽宁舰”服役,圆了中国航母梦。右图为航图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
(1)若舰载机在3s 内恰好飞离长96m 的飞行甲板而成功起飞,则舰载机飞离甲板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2)蒸气弹射装置的气缸内蒸气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______________,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如果汽缸内活塞A 的横截面积为20dm2,活塞受到的最大气压为1.6×107Pa,那么活塞对牵引索产生的最大拉力为________N。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由分子动理论可知,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故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因此羊肉煮熟前具有内能是正确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羊肉在快要炖熟时香味四溢,属于扩散现象,由于气体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烙制羊肉泡馍的饼是用热传递的方法使饼的内能增大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羊肉泡馍在冷却的过程中,热量由羊肉泡馍传递到了周围的空气当中,因此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内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A.冬天人们搓手时,两只手互相克服摩擦而做功,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了,故A不符合题意;
B.加热器加热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被水吸收,这是热传递改变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瓶中的气体膨胀对瓶塞做功,自身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气”,故C符合题意;
D.下滑时,臀部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解析】
【详解】
A.车厢内的水不会结冰,因为冰的凝固点是0℃,但水会汽化,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
B.将“热”搬运到外面,是压缩机通过压缩气态制冷剂,气态制冷剂变成液态时会释放大量的热,所以这个过程是做功过程,故B错误;
C.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过程是汽化过程,汽化要吸热,故C正确;
D.车的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做成,这样在运输的过程中才能保持相对恒定的低温环境,故D错误。
故选C。
4.A
【解析】
【详解】
A.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具有流动性而且分子间作用力较小,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故B错误;
C.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该过程中冰吸收热量,其内能会增加,故C错误;
D.用力搓手,是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不是通过吸收热量来增大手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5.A
【解析】
【详解】
A.同一物体的质量和状态均相同,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故A正确;
B.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该过程中冰吸收热量,其内能会增加,温度不变,故B错误;
C.用力搓手,由于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手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故C错误;
D.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具有流动性,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故D错误。
故选A。
6.A
【解析】
【详解】
AC.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这是熔化现象,再慢慢晾干变硬,这是凝固现象,所以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故A正确,B错误;
BD.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CD错误。
故选A。
7.A
【解析】
【详解】
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A正确;
B.物体放出热量的同时如果外界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温度不一定降低,故B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只能在热传递过程中体现,不能表述成含有热量,只能表述成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可以表述成物体温度越高,具有内能越大,故C错误;
D.热传递的方向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8.C
【解析】
【详解】
A.挥拍击出的羽毛球能继续飞行,是因为羽毛球具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不能说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明击球时,球拍与羽毛球都发生了形变,故B错误;
C.羽毛球在空中飞行时与空气摩擦,羽毛球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故C正确;
D.运动时穿运动鞋,因为鞋底的花纹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跑跳时可增大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解析】
【详解】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A错误;
B.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大,故B正确;
C.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变,也可能增大;例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故C错误;
D.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B。
10.D
【解析】
【详解】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内能增大,有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故B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C错误;
D.只要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内能相同的两个物体若温度不同就会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
故选D。
11.C
【解析】
【详解】
A.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则0℃的冰也具有内能,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过程,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不变,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因为影响内能的因素有质量 温度和状态,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减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解析】
【分析】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在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详解】
A、把1kg水分子全部做上标记再倒入大海,均匀后任意查看1kg海水,都会发现很多做上了标记的水分子,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在一杯静止的水中加入一些盐,过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1L水和1L酒精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总体积小于2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C正确;
D、液体、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C.
13. 做功 热传递 不能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解析】
【详解】
[1]通过振荡,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2]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3]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不能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
[4]因为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4. a 减少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从图像可以看出,固体放热,温度降低,继续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种物质是有一定的凝固点,则固态的该物质是晶体,即甲图描述的是一种晶体的凝固图像。由图像可知,0—2min是液态,液体分子排列较疏松没有固定的形状,故第1min时该物质分子的排列可能如图a。
[2]在2—4min是这种晶体的凝固过程,在此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在不断放热,内能减小。
15. 液化 减少
【解析】
【详解】
[1] [2]瓶塞跳出,出现白雾现象的原因是瓶内水蒸气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水蒸气温度降低,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即白雾。
16. 吸收 动能
【解析】
【详解】
[1]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0℃不变。
[2]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没有变化,故分子动能不会发生改变。
17. 液化 减小 升高
【解析】
【详解】
(1)[1][2]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里打气,瓶内气压增大,当瓶内气体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受温度降低的影响,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看到的白雾。
(2)[3]当活塞迅速压下去时,活塞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因此棉花燃烧起来。
18. 熔化 A
【解析】
【详解】
(1)在0℃线以下的水滴上升到0℃线以上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
(2)A点处冰雹受到竖直方向的气流升力和重力作用,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标出符号G,升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标出符号F,注意两个力大小不相等,所画的重力长度要大一些。
(3)从高处落下的冰雹,到达地面时其温度略有升高,说明冰雹的内能增加,并且下落的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做功,因此冰雹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故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加,故选A。
19.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存在引力增大 做功
【解析】
【详解】
(1)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两根铅柱的端面磨平,用力压紧后可以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3)用力晃动试管时,沙子与试管壁发生摩擦,摩擦力做功,导致沙子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改变方法理解和掌握,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20. 热传递 汽化 B
【解析】
【详解】
(1)爆玉米花时,将玉米粒放入铁罐内加热,玉米粒通过热传递从铁罐吸收热量,使玉米粒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加热过程中,玉米粒中的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3)加工爆米花时,随着罐里的玉米粒温度的升高,其中的水分逐渐汽化为水蒸气,部分水蒸气从玉米粒中跑出,进入铁罐内,使罐内压强越来越大.加热到一定程度时,打开爆米机的密封盖,罐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减小到原来的值,同时温度降低,据此判断图象为B.
21. 32 减小 3.2×106
【解析】
【详解】
(1)[1]舰载机飞离甲板的平均速度为
则舰载机飞离甲板的平均速度为32m/s。
(2)[2]蒸气弹射装置的气缸内蒸气体积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机械能,所以蒸气的内能减少。
[3]由可得活塞受到的最大推力
活塞受到的最大推力3.2×106N。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