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8.7飞机为什么能上天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8.7飞机为什么能上天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30 06:0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8.7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图所示的情境中,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原理的是(  )
A.图甲所示飞机机翼形状,可以产生升力
B.图乙所示水库堤坝设计成上窄下宽
C.图丙所示地漏存水杯可以隔离下水道异味
D.图丁所示用吸管喝饮料
2.如图中各现象与飞机机翼获得升力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液压机
B. 简易喷雾器
C. 钢笔吸墨水
D. 升空的热气球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潜入较深的水中时,必须穿潜水服,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B.铲车宽大的轮子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C.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利用了嘴对饮料的作用力将饮料吸入口中
D.飞机升力的产生是由于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的空气流速,形成向上压强差
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能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来解释的是(  )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力的现象中,反应出的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B. C. D.
6.如图所示是空调扇工作原理图,吸风轮快速转动时,热空气便从空调扇的后面被吸入超强吸水纤维中,经吸水纤维后热空气的温度便降低形成了冷风经风道送出。热空气从空调扇的后面被吸入超强吸水纤维中的原因是吸风轮快速转动时空调扇前面的空气(  )
A.流速加快,压强变小 B.流速变慢,压强变小
C.流速加快,压强变大 D.流速变慢,压强变大
7.遂宁的清晨风景如画,涪江上薄雾缥缈,当太阳升起,薄雾散去,江岸大树拖着长长的影子,几只白鹭从江面轻快地掠过,水下的沙石清晰可见对这些场景的形成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薄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薄雾散去”是水的汽化现象
B.大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看见水下的“沙石”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实像
D.白鹭飞翔时,翅膀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使上方的压强小于下方,从而形成升力
8.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在站立时抬起一只脚后,对地面的压强变小
B.用吸管将杯中饮料吸进嘴里,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C.潜水艇在海水中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不变
D.轿车高速行驶时,上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9.关于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B.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
C.菜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压强
D.拦河坝建成上窄下宽,是由于密度不变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0.毛老师乘坐六中校车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向窗外看时感觉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毛老师自己为参照物
B.看到车上窗帘往外飘,是因为车内比车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突然刹车时身体向前倾,是由于身体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D.司机转动方向盘使校车匀速转弯,校车的运动状态不变
11.近期交警部门加大对电动车安装遮阳伞的检查拆除力度,遮阳伞虽能遮挡阳光,但存在安全隐患,当电动车快速行驶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遮阳伞上边空气流速小,压强小,伞面被向下压
B.遮阳伞下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伞面被向上吸
C.遮阳伞上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伞面被向下压
D.遮阳伞下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伞面被向上吸
12.行驶的公交汽车内吸烟,其他人也能闻到烟味,有人将吸烟者身旁的车窗打开一条缝,这时会看到烟雾顺着车窗缝隙钻出车外,产生这现象的原因(  )
A.这是由于车内空气流速快,压强大 B.这是由于车外空气流速快,压强小
C.这是由于车内空气流速慢,压强小 D.这是由于车外空气流速慢,压强小
二、填空题
13.“和谐号”动车组正式在广州与武汉之间运营,“和谐号”动车组在设计上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有关武广高铁的相关资料如表:
名称 武广客运专线 别称 武广高铁
走向 武汉﹣广州 里程 1075千米
运行时间 2小时30分 正线长度 989千米
线路等级 客运专线 速度目标值 350km/h
车体 CRH2C,CRH3 (和谐号) 最大坡度 2%
根据你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350km/h降至90km/h的过程中不采用机械刹车,而是采用“再生制动”技术,刹车时,列车由于继续行驶,并带动电机逆转发电,这个过程中列车将 _____能转化为 _____能。
(2)当列车时速降至90km/h时,实施机械刹车,利用刹车片与车轴之间产生的 _____使列车减速,此时列车将机械能转化为 _____能。
(3)列车高速行驶时,列车周围空气流速增大,使列车周围的压强 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所以在轻轨铁路两边3m以内建有隔离墙,避免当有列车经过时,人和物体被压入轨道而发生危险。
14.地铁作为现代地下交通工具,大大减轻了地面交通压力。地铁进站前,乘客必须站在站台安全线以外。这是因为地铁进站时,车体与人体之间空气流速_______,压强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15.在火车站离站台边缘一定距离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这是因为当列车驶过时,在安全线以内空气流速_______,压强_______,从而产生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发生危险。
16.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列车,设计时速620千米,合__________m/s(结果保留整数)。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气体流速快,压强__________,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列车,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
三、综合题
17.中国高铁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铁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高铁技术具有安全、快速、舒适等诸多优点,因此高铁是现在中国公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截至2019年,中国高速铁路列车最高运营速度达到350千米/小时,居全球首位。
高铁一般都采用双线,来往列车可以各行其道。如果两条线路之间的距离过小,由于车速快,对向列车错车之时,两个列车的车厢可能会撞在一起。而线路间距过大,使得填筑路基宽度加大,占用土地就越多,会造成资源浪费。经过大量的试验及计算,确定高铁两条线路之间的间距采用5米。
中国高铁采用无缝轨道。焊机将两根钢轨相邻两端升温至1000℃以上,然后挤压焊接,这不仅消除了列车行驶中因铁轨缝隙产生的“哐当”声,还可以避免脱轨的危险。无缝钢轨是把25米长的钢轨焊接起来连成几百米长甚至几千米长,然后再铺在枕木上,无缝钢轨每段之间有11毫米的空隙,这样是为了解决钢轨热胀冷缩的问题。
中国铁路将研制运行水平更高、安全性和舒适性更好的高速动车组,以实现中国高铁技术更先进、更可靠、更经济,确立在世界高铁的领先地位。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小莉清明假期和父母乘坐动车从潍坊到济南旅游,假设列车平均时速200千米/小时,需要1小时24分钟,那么潍坊站到济南站的距离大约是______千米;如果列车以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行驶,那么从潍坊到济南只需要______小时;
(2)对向列车错车时,两个列车的车厢可能会撞在一起的原因是列车间空气流速加快,导致列车间的气压______(选填“变小”或“变大”);
(3)中国高铁采用无缝轨道,无缝轨道的挤压焊接过程主要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______;钢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
18.(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1,则物体所受的拉力为______N。
砝码质量(g)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2)如图2,向两张纸中间吹气,纸会向中间靠拢。说明在气体中,流速______的位置压强______。
(3)如表是小红同学在探究重力大小跟与质量的关系时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在图3中作出G与m的关系图_________。当物体的质量为600g时,物体的重力是______。
19.请你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复兴号”列车
2017年6月26日11时05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发车成功,如图甲所示。试验最高时速350km/h,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能够自主生产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复兴号”的内部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如车内可随时充电,车厢内wifi网络的全覆盖等,都为旅客带来了更好的出行体验。让“复兴号”载着我们的中国梦飞向祖国的大江南北!
(1)如图丙所示是高铁从甲站到乙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在05min内,列车受到的牵引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若以铁路旁的某颗树为参照物,列车是_____的;
(2)如图丙中,在1020min内,列车行驶的距离是_____km,此过程中,列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列车的运动状态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列车的外形做成流线型,会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了空气对列车的阻力;高铁下方的轨道如果采用填充碎石头,当列车高速运行时,列车底部和轨道之间气压将会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碎石头可能飞起来落到轨道上,是非常危险的,所以高速轨道是不能填充碎石头的。
20.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提速后新增列车称为动车组,车次以“D”字开头,有些车次速度高达。
(1)现在从北京到某地的列车有K51,T26,D35等很多车次,其中符号“T”代表的意思是________;
(2)现有两位同学乘坐火车从北京到某地旅游,王非乘坐T26经过到该地,李明乘坐D35经过到该地,假设两列车经过的路径完全相同,则D35的平均速度是T26的平均速度________倍;
(3)铁路部门提醒:火车提速后,人站在铁路附近有被“吸向”火车的危险.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
21.利用身边的器材可以做很多小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小明利用气球做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图甲所示,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有关;
(2)图乙中,若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气球________(选填“分开”或“合拢”),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____;
(3)丙图中,气球因向后喷气而前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的原因;
(4)要使气球能在空中上浮,需要在气球中充入比空气密度________的气体。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如图所示,飞机机翼的形状是上端凸出,上端的流速大,压强小,下端的流速小压强大,上下表面的压强差的方向是向上的,所以会产生向上的升力,故A符合题意;
B.水库堤坝设计成上窄下宽是根据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地漏存水杯可以隔离下水道异味,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吸管喝饮料利用的是大气压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解析】
【详解】
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
A.液压机利用的是液体能传递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嘴吹气,管上方的流速大,压强小,液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被压出,故B符合题意;
C.钢笔吸墨水利用的是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热气球升空利用的是物体的浮沉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A.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人潜入深水中时,水对人体的压强很大,为了保护人体,所以要穿潜水服,故A正确;
B.铲车宽大的轮子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B错误;
C.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C错误;
D.飞机升力的产生是由于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的空气流速,形成向上压强差,故D错误。
故选A。
4.B
【解析】
【详解】
①气压跟海拔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小,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于标准气压,水的沸点低于100℃,这说明水的沸点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能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大气压可以支持约10.3m高的水柱。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不会流出来,正是因为盆景中的水与大气相通,是大气压支持着瓶内的水不会流出来,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当用B管用力吹气时,A管上端空气流速变大,因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所以A管上端压强变小,下端大气压没有变化,从而形成了向上的压强差,因此A管中的水面会上升,故③符合题意;
④向漏斗口吹气,乒乓球会贴在漏斗上不掉下来,是因为当从漏斗口吹气时,乒乓球上面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被下面的大气压压向漏斗颈而不掉下来。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解析】
【详解】
从图可以看出ABD反应的都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都可以用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来解释;而C反应的是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C反应的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
故选C。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吸风轮快速转动时空调扇前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热空气便从空调扇的后面被吸入超强吸水纤维中。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解析】
【详解】
A. 清晨湖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变成小水滴形成“雾”,雾散去,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所以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看见水下的“沙石”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白鹭飞翔时,翅膀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所以翅膀上方的压强小于下方,从而形成了翅膀的升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解析】
【详解】
A.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人在站立时抬起一只脚后,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由可知,人对地面的压强变大,故A错误;
B.用吸管将杯中的饮料吸入口中,是吸走了管中的空气,使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饮料压入口中,故B正确;
C.潜水艇在海水中下潜过程中,海水密度不变,深度增加,由p=ρgh可知,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故C错误;
D.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轿车,轿车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的空气流速,轿车上表面压强小,故D错误。
故选B。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故A错误;
B.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科学家奥托克里克,故B错误;
C.菜刀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C错误;
D.拦河坝建成上窄下宽,根据可知,由于密度不变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以毛老师自己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位置发生变化,向窗外看时感觉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故A正确;
B.看到车上窗帘往外飘,是因为车内比车外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故B错误;
C.突然刹车时身体向前倾,是由于身体具有惯性的原因,故C错误;
D.司机转动方向盘使校车匀速转弯,校车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伞面“上凸下平”,当电动车快速行驶时,伞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伞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伞就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压力差,伞面被向上吸,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B
【解析】
【详解】
根据流体压强与流体速度的关系可知,看到烟雾顺着车窗缝隙钻出车外,是由于窗外空气流速大,窗内气体压强大于窗外气体压强,所以烟雾向外钻出。
故选B。
13. 机械 电 摩擦 内 减小
【解析】
【详解】
(1)[1][2]列车由于继续行驶,并带动电机逆转发电,把列车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2)[3][4]列车实施机械刹车,利用刹车片与车轴之间产生的摩擦使列车减速,此时列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5]列车高速行驶时,列车周围空气流速增大,使列车周围的压强减小,所以在轻轨铁路两边3m以内建有隔离墙,避免当有列车经过时,人和物体被压入轨道而发生危险。
14. 增大 减小
【解析】
【详解】
[1][2]若乘客站在站台安全线以内,地铁进站时会带动列车周围的空气流动,使车体与人体之间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则人体会受到一个指向列车的压强差,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15. 大 小
【解析】
【详解】
[1][2]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
16. 172 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时速620千米,即速度
[2]列车进站时,带动汽车周围空气流速变快,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会使得站在轨道旁边的乘客身体前后产生压强差,使乘客受到向列车方向的力,所以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列车,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
17. 280 0.8 变小 凝固 减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潍坊站到济南站的距离大约是
[2]从潍坊到济南只需要时间
(2)[3]两个列车的车厢可能会撞在一起的原因是列车间空气流速加快,空气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导致列车间的气压变小。
(3)[4]焊接是先将金属熔化后,再让其凝固,所以无缝轨道的挤压焊接过程主要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5]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钢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
18. 4.6 大 小 6N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6N。
(2)[2]当向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说明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3)[3][4]由表中数据,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所以当物体的质量为时,物体的重力是6N。
19. 大于 运动 50 平衡力 不发生 减小 减小
【解析】
【详解】
(1)[1]分析图丙可知,在0~5min内,列车做加速运动,受力不平衡,此时列车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
[2]若以铁路旁的某颗树为参照物,列车的位置在发生改变,因此列车是运动的。
(2)[3]如图丙中,在10~20min内,列车以30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10~20min内,列车行驶的距离
[4][5]该过程中列车处于平衡状态,其运动状态不改变,在水平方向上列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3)[6]列车的外形做成流线型,能减小空气对列车的阻力。
[7]高速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使碎石头和列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碎石头外侧的气体压强不变,碎石头在向内压强差的作用下,可能飞起来落到轨道上,所以高速轨道是不能填充碎石头的。
20. 特快列车 1.29 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1]铁路上“T”读特,也就是特快列车的意思。
(2)[2]根据题意知道,两列车经过的路径完全相同,由知道,D35的平均速度是T26的平均速度的倍数是
(3)[3]列车周围风力将比以前大大增强说明了火车周围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就会变小,小于大气压,就会形成一个向火车的压力差,将人压向火车。
21. 受力面积 分开 小 运动状态 小
【解析】
【详解】
(1)[1]由图甲可知,手掌一侧气球凹陷浅,手指一侧气球凹陷深,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强有关。
(2)[2][3]因为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A点压强减小,左侧的气球向左靠,右侧气球不动,故可观察到两球分开。
(3)[4]丙图中,气球因向后喷气,对空气有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对气球也有力的作用,因此气球向前运动,说明力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5]由F浮=ρ空气Vg和G=ρ气体Vg可知,体积相同时,只有当填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时,浮力大于重力,气球才能升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