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9.3大气压强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9.3大气压强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30 06:1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 9.3 大气压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面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水坝的下部要比上部修得宽一些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而增加
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液体沸点随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
C.书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增大对人的肩膀的压强
D.菜刀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2.下列生活器件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密度计 B.茶壶 C.抽水机 D.注射器
3.对下列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甲:压力相同时,压强随受力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B.乙: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C.丙: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D.丁: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
4.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以下对厨房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电冰箱门时,发现大量“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做菜时,揭开锅盖,锅盖内表面有很多小水珠,这是锅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用煤气炉烧开水时,水温没达到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煤气炉的火力太小了
D.用湿手拿冰箱里的冻肉时,手会被冻肉“粘住”,是因为手上的水凝华放热缘故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取决于(  )
A.玻璃管的长度 B.玻璃管是否竖直
C.玻璃管的粗细 D.当时大气压的大小
6.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它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的刻度值应该小于A点的刻度值
B.B点的刻度值应该大于A点的刻度值
C.液柱上升,表明气体体积缩小,此时气温上升
D.液柱下降,表明液体体积缩小,此时气温下降
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水银气压计,测量当地大气压强的大小,他将结果汇报给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测量结果偏小。小明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下面哪一条(  )
A.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 B.玻璃管顶部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水银的液面太高 D.玻璃管太粗,管内的水银太重
8.下列物理知识都与西藏有关,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西藏地区的大气压值小于1.01×105Pa
B.用塑料密封包装的小食品从北京拿到西藏会塑料包装会变的鼓一些
C.从沿海到西藏地区,大气压强会越来越大,游客容易产生高原反应
D.将两个合在一起的铜半球内部都抽成近似真空状态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同样的装置,在西藏地区做实验要比在沿海地区更容易拉开
9.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沸腾本质上是一种汽化现象 B.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C.水沸腾时温度是100℃ D.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10.如图所示,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盘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盛满水的盆景盘中,如果瓶底没有空气,则瓶中的水会流出
B.倒放在盆景盘中塑料瓶有空气进入后,瓶中水面上的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C.瓶口被浸没,瓶中的水没有流出,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D.若在瓶底开一孔,瓶中水就会流出直至瓶中水面与盆景中水面相平
11.研究气压对水沸点的影响实验(如图)。待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再用大号注射器抽出烧瓶里的空气,发现烧瓶内的水又重新沸腾。 水能重新沸腾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抽气后,水的温度上升 B.抽气后,瓶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C.石棉网的余温加热烧瓶 D.抽气后,水的温度降低
12.星期天,小芳在家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她觉得锅里的水放少了点,于是又往锅里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的少)。将水再次烧开。如图中能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晓丽想要探究“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规律”,她首先做了如下实验:如图,将托盘天平的左盘扣在支架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将一袋绿豆源源不断地从同一高处撒到左盘上,发现天平指针偏转并保持一定角度,左盘受到一个持续的压力。容器中气体分子碰撞器壁的现象与上述实验现象十分相似。可见,容器中大量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器壁时也会产生一个持续的压力,而______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是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上述过程中运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有______法。根据上述实验,若将一个内装有气体的密闭容器从地面移动到天宫一号舱中,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和容器对天宫一号舱底的压强相比,______,容器在地面时气体压强和容器在天宫一号中时气体压强相比,______。
14.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及其同伴通过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实验中发现,一个标准大气压支撑起汞柱的高度是760mm,大气压强随海拔的升高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15.如图所示,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药水瓶上有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是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的空气管,这根空气管是为了利用______。当瓶内液体逐渐减少时,瓶内药液对瓶盖的压强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是小明设计的气体温度计结构简图,圆底烧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且弯玻璃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样使得烧瓶内密封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外界气温升高时,液柱将会向_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三、综合题
17.倒装壶,又称倒灌壶,是我国宋辽时期比较流行的壶式。倒装壶虽具有普通壶的外形,但壶盖却与壶身连为一体,因此无法像通壶那样从上面注水(图甲)。这种壶的底部有个梅花形注水口(图乙),使用时需将壶倒转过来(图丙),水由底的梅花形注水口注入壶中,注满水后,将壶放正(图丁),故名“倒装壶”。
倒装壶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功能,是因为其壶内设计了特殊结构一一有A、B两只隔水管,其中隔水管A与壹底部的注水口相迹,隔水管B是由壶嘴的出水口向上延伸形成。向壶内注水时,若水从壶嘴外流,表明水已注满(图丙);将壶翻转过来,若水面不超过壶嘴出水口和隔水管A的高度(图丁),水将不会流出来,这就是倒装壶的神奇之处。如此设计可谓浑然天成,匠心独运,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丁所示的倒装壶,它是根据______原理制成的。
(2)倒装壶与船闸的工作原理是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3)观察图丙所示的倒装壶,从注水口向壶内注水时,壶内装水的多少取决于隔水管______的高度。(选填“A”或“B”)
(4)如图甲所示,倒装壶向外倒水时,若将壶底的梅花形注水口密封,水将______从壶嘴流出。(选填“容易”或“不容易”)
18.屋顶的面积是50m2,请解答下列问题:
(1)大气对屋顶的压力有多大?
(2)这么大的压力为什么没有把屋顶压塌呢?(p0=1.0×105Pa)
19.黄石盘水库竣工之后,将集发电.渠江流域防洪.抗洪.恩阳城区和附近乡镇饮用水等诸多好处.设计水库坝高为112m,设计蓄水水位60m,排沙口面积约1.2㎡.
(1)附近乡镇饮用水利用_______(物理原理)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
(2)达到设计蓄水水位后,水对水库底部的压强是多大?排沙口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我们常常看到乒乓球被压瘪的现象,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如图所示,过会儿你将看到 ______________, 请你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有一次小明的乒乓球不仅变瘪了,而且还破了一个小洞,他用同样方法想让乒乓球重新鼓起.你认为可行不?_________________ (填可行或不行),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倒装壶,又称倒灌壶,是我国宋辽时期比较流行的壶式.倒装壶的壶盖与壶身连为一体,无法像普通壶那样从上面注水(图甲).这种壶的底部有一个梅花形注水口(图乙),使用时需将壶倒转过来(图丙),水由壶底的梅花形注水口注入壶中,注满水后,将壶放正(图丁),故名“倒装壶”.
倒装壶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功能,是因为其壶内设计了特殊结构——有A、B两只隔水管,其中隔水管A与壶底部的注水口相连,隔水管B是由壶嘴的出水口向下延伸形成.向壶内注水时,若水从壶嘴外流,表明水已注满(图丙),这时水面的高度取决于隔水管B的高度;将壶翻转过来,若水面不超过壶嘴出水口和隔水管A的高度(图丁),水将不会流出来,这就是倒装壶的神奇之处.如此设计可谓浑然天成,匠心独运,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1)倒装壶是根据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2)倒装壶向外倒水时,若将梅花形注水口密封,水将不能从壶嘴流出,其原因是______;
(3)观察图丙,倒装壶能够装水的多少是由隔水管_____ (选“A”或“B”)决定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而增加,所以水坝的下部要比上部修得宽一些,故A正确;
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液体沸点随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升高,故B错误;
C.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错误;
D.菜刀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
2.B
【解析】
【详解】
A.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浮沉条件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茶壶的壶身和壶嘴是两个上端开口,下端相连的容器,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
C.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注射器在抽取药液时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A.据图可知,右边手指所受的压强大,即说明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据图可知,相同的深度,液体喷射的距离相同,即说明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据图可知,马德堡半球内部空气被抽出,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大于内部压强,所以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两个半球压在一起,故能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据图可知,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即管中水银柱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所以通过计算水银柱的压强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解析】
【详解】
A.“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锅盖内的小水珠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液化成的,故B正确;
C.水的沸点低于100℃,与煤气炉的火力无关,主要是大气压影响沸点,故C错误;
D.冻肉温度较低,用湿手去拿冻肉,手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放热发生了凝固现象,因此会“粘住”,故D错误。
故选B。
5.D
【解析】
【详解】
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是真空,玻璃管内高出槽中水银面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当时的大气压强,所以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取决于当时大气压的大小,与玻璃管的长度、玻璃管是否竖直、玻璃管的粗细都无关,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解析】
【详解】
AB.当外界气温上升时,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会使得管内的液面下降,故可知管内液面越低,温度越高,故B点的刻度值应大于A点的刻度值,故A错误,B正确;
C.当外界气温下降时,球形容器内的气体收缩,压强减小,使得管内的液面上升,故C错误;
D.当外界气温上升时,球形容器内的气体膨胀,压强增大,使得管内的液面下降,故D错误。
故选B。
7.B
【解析】
【详解】
A.玻璃管内水银静止时,即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知,设玻璃管内水银的横截面积为,由二力平衡条件知

所以大气压不变,测量时稍微倾斜,只会改变玻璃管内水银的长度,不会改变玻璃管内水银的竖直高度,故A不符合题意;
B.玻璃管顶部混入少量空气则有
大气压不变,增加管内气体压强,管内水银竖直高度减小,故B符合题意;
C.由 知,测量竖直高度与水银槽内水银的液面高低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由 知,测量竖直高度与玻璃管太粗,管内的水银太重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解析】
【详解】
A.一个标准大气压值为1.01×105Pa,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西藏海拔较高,故其大气压值小于1.01×105Pa,所以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西藏海拔比北京的高,大气压比北京小,使得袋子内的气压大于外部气压,因此袋子会鼓鼓的,所以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从沿海到西藏地区,海拔越来越高,大气压强会越来越小,所以C错误,C符合题意;
D.在西藏地区的海拔高于沿海地区,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故西藏的大气压小于沿海地区,马德堡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样的装置,在西藏地区大气压强小,更容易拉开,所以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解析】
【详解】
A.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温度是100℃,水的沸点和气压有关,如果不是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不是100℃,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沸点是指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解析】
【详解】
A.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盛满水的盆景盘中,如果瓶底没有空气,则瓶中的水不会流出,因为大气压能够支撑约10.3m高的水柱,故A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倒放在盆景盘中塑料瓶有空气进入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等于瓶内气压和水压之和,所以瓶中水面上的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瓶口被浸没,瓶中的水没有流出,大气压支持瓶中的水柱,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在瓶底开一孔,则瓶内外气压大小相等,在重力的作用下,瓶中水就会流出直至瓶中水面与盆景中水面相平,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解析】
【详解】
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越小,沸点越低;当用大号注射器抽出烧瓶里的空气时,烧瓶内的气压变小,使水的沸点变低,高于水温,所以水会沸腾。
故选B。
12.A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原来水吸热升温,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水沸腾,温度保持不变;当她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水继续吸热再次沸腾;在此过程中,因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结合图象可知,故A符合题意,BCD 不答题意。
故选A。
13. 单位 类比 > =
【解析】
【详解】
[1]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数据上等于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所以,大量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器壁时,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是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
[2]绿豆碰撞托盘底时对托盘产生的压力与容器中气体分子碰撞器壁时对器壁产生的压力十分相似,采用了类比法。
[3]装有气体的密闭容器在地面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大于0,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而在天宫一号中时,由于完全失重,容器对天宫一号舱底的压力为0,则容器对天宫一号舱底的压强也为0,所以。
[4]气体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不断碰撞器壁时产生的,与重力没有关系,所以。
14. 托里拆利 减小
【解析】
【详解】
[1]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利用大气压能够支撑水银柱的高度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
[2]大气压强随海拔的升高,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故大气压越小。
15. 大气压 变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输液时,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造成瓶内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的作用,使位置较高的短管流不出液体而成为了进气管,它的作用是平衡瓶内外压强,使液体匀速流出,所以这根空气管是利用大气压使药液顺利流出的。
[2]当瓶内液体逐渐减少时,瓶内药液的深度减小,由p=gh可知,药液对瓶盖的压强变小。
16.左
【解析】
【详解】
当外界气温升高时,烧瓶内的气体膨胀,体积增大,会推液柱向左移动。
17. 连通器 相同 B 不容易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如图丁所示,“倒装壶”壶身内的水面通过梅花形注水口与外界大气相通,因此壶嘴与壶身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构成连通器。
(2)[2]船闸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所以倒装壶与船闸的工作原理相同。
(3)[3]如图丙所示,通过梅花形注水口向壶内注水时,如果水面高度超过壶嘴处的隔水管B,水便会从壶嘴外溢,表明水已灌满,所以,此壶能够装的水的多少是由壶嘴处的隔水管B所决定的。
(4)[4]倒装壶向外倒水时,若将梅花形注水口密封,壶内水与外界大气压不相通,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水将不能顺利从壶嘴流出。
18.(1)5×106N;(2)屋顶上下表面都受到大气压力,相互抵消
【解析】
【详解】
解:(1)大气对屋顶的压力为
答:大气对屋顶的压力为。
(2)因为屋顶上下表面都受到大气压力,其作用相互抵消,所以屋顶不会被压塌。
19. 大气压 6×105Pa 7.2×105N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乡镇饮用水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2)根据公式p=ρgh可得: 水对水库底部的压强是p=1×103kg/m3×10N/kg×60m=6×105Pa,排沙口要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F=ps=6×105Pa×1.2m2=7.2×105N.
考点:大气压强;液体的压强
20. 乒乓球鼓起 详见解析 不行 详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1]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过一会儿,乒乓球就恢复了原状;
[2]由于乒乓球内气体的温度升高,球内的气压变大,外界气压不变,气压差使乒乓球鼓起;
(2)[3]乒乓球不仅变瘪了,而且还破了一个小洞,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不能让乒乓球重新鼓起;
[4]乒乓球有一个小洞,使内外气体相同,没有气压差,不会使乒乓球鼓起.
21. 连通器 大气压的作用 B
【解析】
【详解】
(1)如图丁所示,“倒装壶”壶身内的水面通过梅花形注水口与外界大气相通,因此壶嘴与壶身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构成连通器;
(2)倒装壶向外倒水时,若将梅花形注水口密封,壶内水与外界大气压不相通,所以,水将不能从壶嘴流出,其原因是大气压的作用;
(3)如图丙所示,通过梅花形注水口向壶内注水时,如果水面高度超过壶嘴处的隔水管B,水便会从壶嘴外溢,表明水已灌满,所以,此壶能够装的水的多少是由壶嘴处的隔水管B所决定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