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3.1 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这些灰尘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
B.分别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墨水,它们的扩散速度相同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和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
D.水、水蒸气、冰三种物态分子间的距离都是相同的
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隙
B.夏天丁香花花香气扑鼻——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D.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由于分子间斥力作用的结果
3.气压和温度相同时,氢气的密度比氧气的密度小、在装有氧气的瓶子上面,例扣一个装有氢气的瓶子,并放置于0℃的环境中、如图所示,快速抽掉玻璃板后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后,气体分子的分布为( )
A. B. C. D.
4.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关于“糖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D.固态糖分子固定不动
5.关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块很难被拉长,也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雾霾天气有大量细微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当某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其分子就停止运动了
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
C.银河系、地球、质子、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D.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
7.下列词语描述的是扩散现象的是( )
A.丹桂飘香 B.黄沙漫天 C.落英缤纷 D.大雾弥漫
8.江西的名茶可谓多不胜数,婺源茗眉,上饶白眉,庐山云雾,浮瑶仙芝,狗牯脑,资溪白茶等等,如图中,下列关于泡茶、喝茶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采摘的新鲜茶叶,一般采用加热使茶叶的水份快速升华,使茶叶变干
B.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C.揭开杯盖,茶杯上方会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汽化而形成的
D.喝茶时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光线发生反射
9.下列能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的是( )
A.新冠病毒的传播 B.扫地时灰尘飞扬
C.冬日大雪纷飞 D.墙里开花墙外香
10.“破镜不能重圆”是指打破的玻璃不能再重新变成一面完整的镜子,其原因是( )
A.断面处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B.断面处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互相抵消
C.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D.断面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二、填空题
11.我们知道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 _____;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 _____。
1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一句诗。诗中描述的“花气袭人”现象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现象。
13.夏天的清晨,小明逛紫薇公园,看到湖里荷花盛开,想到了孟浩然的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香气说明分子________;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表明________;旭日东升,照耀着湖面分外美丽,小明又想到了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红是因为荷花反射________。
14.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这是______现象,该现象说明______。
15.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______现象。热熔胶被胶枪挤出,并“粘”在物体本上,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力。
三、综合题
16.完成下列两小题
如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解释.
①说明分子 ______ ;
②说明分子间 ______ ;
③说明分子间 ______ .
17.下面是课本上演示实验的一段文字说明,通过这段文字,你能总结出那些结论.
分子热运动
演示
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甲所示).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
由实验可以看到,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像这样,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diffu﹣sion).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会沉在量筒的下部,因此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如图乙).
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结论:
(1)_____;(2)_____.
18.现在不少学校里放置了如图甲所示的能自动盖上盖子的垃圾桶,它能有效阻隔垃圾散发的气味。
(1)裸露的垃圾不断向四周散发难闻的气味,这是____________现象,气温越高,这种难闻的气味就越强烈,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图乙中画出重力G的力臂和作用在桶盖上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_____
19.综合问答—厨房中的物理:
小雨发现:①通电后电烤箱内的电炉丝开始发热;②妈妈煮的茶叶蛋很快就会变得有滋味;③用电热水壶将水烧开,溢出的水流进底座,保险丝熔断了。
你在答题卡上将你所选的内容序号填写出来,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场景:______
解释: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汽车开过,路面扬起的灰尘是灰尘颗粒在运动,而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
B.扩散现象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热水和冷水中的墨水分子运动快慢不同,故B错误;
C.由于分子间有空隙,体积都为10mL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那么总体积会小于20mL,故C正确;
D.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分子之间的距离会不同,其中固态冰的分子间距最小,气态水蒸气的分子间距最大,故D错误。
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氧气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由间隙,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夏天丁香花花香气扑鼻,是扩散现象,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分子间间距较小,因为分子之间引力作用结合起来,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由于玻璃破裂处的绝大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无法复原,不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解析】
【详解】
由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可知,在0℃的环境中,分子仍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抽掉玻璃板后,放置足够长时间,由于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会均匀地分布在两个瓶子中,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糖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A错误;
B.糖在加热过程熔化,内能增加;慢慢变硬形成“糖画”的过程,糖由液态凝固为固态,凝固放热,内能减小,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所以糖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C正确;
D.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态糖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5.A
【解析】
【详解】
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石块很难被拉长,也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故A正确;
B.因为海绵内有空隙,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尘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尘粒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分子在任何温度下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
B.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正确;
C.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很小的部分,所以它们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质子,故C错误;
D.光年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是长度单位,故D错误。
故选B。
7.A
【解析】
【详解】
A.桂花飘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符合题意;
B.黄沙漫天是固体颗粒的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不是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落英缤纷,花瓣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不是扩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雾是粘有小水滴的固态灰尘颗粒,其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不是扩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解析】
【详解】
A.采摘的新鲜茶叶,一般采用加热使茶叶的水份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
B.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是茶叶的香味分子和色素分子在水中的扩散现象,并且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故B正确;
C.揭开杯盖,茶杯上方会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其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9.D
【解析】
【详解】
A.新冠病毒的传播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扫地时灰尘飞扬,灰尘属于宏观物体,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冬日大雪纷飞,雪花是宏观物体,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墙里开花墙外香,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花的香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解析】
【详解】
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玻璃打破后,由于两块玻璃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太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打破的玻璃不能再重新变成一面完整的镜子。
故选C。
11. 斥力 引力
【解析】
【详解】
[1]固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小,分子之间斥力和吸引力都增大,但是主要表现为斥力,故固体分子很难压缩。
[2]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斥力和吸引力都减小,但是斥力减小得更快,故主要表现为吸引力。
12.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
【解析】
【详解】
[1]人能闻到花香是因为空气中的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从而使人可以闻到花香。
[2]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花香分子不停的热运动进入空气中,从而使人闻到花香,这是扩散现象。
13.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引力 红光
【解析】
【详解】
[1]“荷风送香气”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荷叶上的雨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3]因为不透明的彩色物体只能反射和物体相同颜色的色光,因此,形成“别样红”是因为荷花反射了红光。
14. 引力 扩散 一切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或分子间有间隙)
【解析】
【详解】
[1]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两滴水银能够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的缘故。
[2][3]把糖加入到水中后,糖分子就会在水中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15. 扩散 引
【解析】
【详解】
[1]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熔胶的气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2]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热熔胶被胶枪挤出,并“粘”在物体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6. 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存在引力 存在空隙
【解析】
【详解】
①第一幅图中,整杯水可以全部被染色,是因为墨水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第二幅图中,两个铅块连成了一个整体,所以可以让台灯悬挂在下边,说明铅块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③第三幅图中,混合后总体积比两个体积相加之和要小,说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存在空隙.
17. 一切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内容可知,气态、液态、固态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即一切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气态物质之间经过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扩散,液态物质间需要几天才能完成,固态物质之间需要几年完成扩散,故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
点睛:本题考查扩散现象,难度不大,关键是能力是否会分析材料内容,提炼出与相关知识点有关的信息,从而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要遵守科学的严密性和严谨性,结论要具有普遍性.
18. 扩散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解析】
【详解】
(1)[1][2]垃圾中有气味的分子进入空气中,然后运动到我们的鼻腔中,我们就会难闻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气温越高,扩散越快,这种难闻的气味就越强烈,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的长,故重力G的力臂为支点O向重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l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阻力与阻力臂一定时,要动力最小,则动力臂最大,故先在桶盖上找到离支点最远的点A,连接线段OA作为动力臂l2,过A点作OA的垂线,因为要打开桶盖,所以沿垂线方向向上作出动力F,力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19. ② 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2]妈妈煮的茶叶蛋很快就会变得有滋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