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30 06:1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四章第3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节节练习
一、单选题
1.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绝缘斜面的底端固定着一个带正电的小物块P,将另一个带电小物块Q在斜面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它将沿斜面向上运动.设斜面足够长,则在Q向上运动过程中
A.物块Q的动能一直增大
B.物块P、Q之间的电势能一直增大
C.物块Q的机械能一直增大
D.物块P、Q的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一直增大
2.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用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
C.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的正电荷和所有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原子的稳定性
3. 下列与α粒子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速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核反应方程为He+N→O+n
B.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速度与光速相当,穿透能力很强
C.U(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就变为Th(钍234)核
D.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 关于电子的发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
C.电子质量与电荷量的比值称为电子的比荷
D.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最早是由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实现的
5.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粒子轰击金箔,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需在真空条件下完成
B.粒子的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C.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没有发生散射
D.粒子从金原子内部穿出后携带了原子内部结构的信息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D.玻尔对原子模型提出了三点假设,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7. 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卢瑟福用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质子
C.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的过程中,一定放出能量
8. 关于原子结构的认识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核内
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
C.对原子光谱的研究开辟了深入探索原子核内部结构的道路
D.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原子可以稳定在固定的能级上,玻尔原子理论能成功地解释几乎所有原子的光谱现象
9. 关于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B.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C.原子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全部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内
D.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是
10.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铀衰变为(镤要经过1次衰变和2次衰变
C.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发生质量亏损并释放能量
D.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
二、多选题
11.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
A.阴极射线带负电
B.阴极射线带正电
C.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大
D.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小
12.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
B.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C.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D.发现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
13.图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择金箔的理由是“金”这种原子具有较大的核电荷数和优良的延展性能
B.观察到α粒子多数进入A,少数进入B,没有进入C和D的
C.原子的直径大小约为原子核的直径大小的10万倍
D.实验装置可以不抽成真空
14.关于下列几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
B.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由于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C.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锌板失去电子带正电,验电器得到电子带负电
D.用从n=2能级跃迁到n=l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粒子散射实验
B.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频率较小的方向移动
C.光电流与光的强度有关,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
D.利用γ射线可以消除静电
三、解答题
16.带电粒子的比荷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电场和磁场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以求得电子的比荷,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两正对极板M1、M2之间的距离为d,极板长度为L。
他们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首先在两极板M1、M2之间不加任何电场、磁场,开启阴极射线管电源,发射的电子束从两极板中央通过,在荧光屏的正中心处观察到一个亮点。
B.在M1、M2两极板间加合适的电场:极板的极性如图所示,并逐步调节增大两板间电压,使荧光屏上的亮点逐渐向荧光屏下方偏移,直到荧光屏上恰好看不见亮点为止,记下此时外加电压为U。请问本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C.保持步骤B中的电压U不变,在M1、M2之间的区域加一个大小、方向合适的磁场,使荧光屏正中心处重现亮点。试问外加磁场的方向如何
17.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一直角三角形区域AOC,AC上放置一个光滑绝缘材料制成的固定挡板,其长度AC=L,∠A=30°,现有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v沿规定方向运动(不计小球重力)。现在AOC区域施加一个沿O到C方向的匀强电场,则:
(1)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v沿AO方向(如图所示)运动,要使小球刚好能到达C点,小球到达C点之前没有和挡板发生碰撞,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及小球到达C点时的动能。
(2)保持电场方向不变,改变小球速度方向,小球从A点在挡板右侧以初速度v沿AC方向(没有标出)运动,若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和第(1)问中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相同,求电场强度的大小。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四章第3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D B A B B B C
二、多选题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C AB AC BD AC
三、解答题
16.见解析;垂直于纸面向外
17.(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