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静电现象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静电现象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30 07:1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教版(2019)必修三 1.1 静电现象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燥的冬季,夜晩脱衣服时会听到“噼啪”声,还看到电火花,是因为摩擦产生了电荷
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是因为丝绸的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毛皮同时带有等量的正电荷
D.摩擦起电现象使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2.用棉布分别与聚丙烯塑料板和聚乙烯塑料板摩擦的实验结果如图,由此对摩擦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
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以及数量不同的电荷
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不一定相等
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该物体的带电种类可能不同
3.如图所示,A、B是两个带有绝缘支架的金属球,它们原来均不带电,并彼此接触。现使带负电的橡胶棒C靠近A(C与A不接触,然后先将A球用导线接地一下迅速断开,再将C移走,最后将A、B分开。关于A、B的带电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均不带电 B.A、B均带正电
C.A带负电,B带正电 D.A带正电,B带负电
4.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中电荷的总量减少
B.摩擦起电是使正电荷发生转移
C.摩擦起电是使电子发生转移
D.摩擦起电中电荷的总量增加
5.关于元电荷,正确的说法是(  )
A.元电荷就是体积很小的电荷
B.1C电量叫元电荷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元电荷目前被认为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
6.将带正电荷的小球靠近绝缘柱上不带电的导体,导体表面感应电荷分布大致为(  )
A. B.
C. D.
7.在感应起电中,带负电物体靠近带绝缘底座的导体时,如图所示M处将(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以上答案均有可能
8.如图,将带正电荷Q的导体球C靠近不带电的导体。若沿虚线1将导体分成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A、QB;若虚线2将导体分成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A和Q'B。则(  )
A.QA>QB、Q'A9.口罩是人们抗击新冠病毒的一种有效防护物品。普通一次性口罩一般有三层,对病毒起阻隔作用的主要是中间层,该层为熔喷无纺布,其经过高压静电处理后能在较长时间内带有静电,堪称口罩的“心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喷无纺布的导电性强
B.熔喷无纺布经静电处理后其纤维更加紧密
C.熔喷无纺布能吸附带有病毒的粉尘
D.潮湿的环境会增强口罩对病毒的隔离性能
10.丝绸与玻璃棒摩擦,丝绸带负电,玻璃棒带正电,这种起电方式为(  )
A.感应起电 B.接触起电 C.摩擦起电 D.静电感应
11.和是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带的正电荷。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在摩擦前和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转移到了
C.在摩擦后一定带的负电荷
D.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个电子
12.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手握绝缘柱,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时,可以观察到(  )
A.导体A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张开的,导体B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
B.导体A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导体B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张开的
C.导体A、B下部的两片金属箔都是闭合的
D.导体A、B下部的两片金属箔都是张开的
13.在真空中,用绝缘细线将M、N两球悬挂于同一点,静止时如图所示。已知M球带正电,则N球(  )
A.带负电 B.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C.不带电 D.带正电
14.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水流时水流会发生弯曲。这里使水流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重力 B.核力 C.静电力 D.万有引力
15.某宏观带电物体,其所带电量不可能的是(  )
A.8.0×10-19C B.6.4×10-17C C.4.8×10-16C D.3.2×10-20C
二、填空题
16.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体. ( )
17.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 ,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
18.1909年物理学家密立根在多次实验之后发现每滴油滴的电荷量皆为同一数值的倍数,即油滴所带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固定值1.6×10-19C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的电量被称为______;一个正二价的铜离子Cu2+所带的电量为_____C。
三、解答题
19.简述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特征。
20.打开自来水龙头,慢慢调节龙头,使水流变得很细,再用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细水流,你发现了什么?解释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1.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一个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上了负电荷,该过程是否创造了电荷?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会增多或减少吗?
22.请你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事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干燥的冬季,夜晩脱衣服时会听到“噼啪”声,还看到电火花,是因为摩擦起电造成的,没有产生新的电荷,A错误;
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B错误;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是由于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故毛皮同时带有等量的正电荷,C正确;
D.摩擦起电现象中没有产生新的电子和质子,是电子发生转移造成的,D错误。
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AD.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棉布分别带负电与带正电,说明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时,该物体带电荷种类可能不同,所带电荷种类与物体得失电子的能力有关,容易得电子的带负电,容易失电子的带正电,与表面粗糙程度无关,故A错误,D正确;
B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总电荷量保持不变,所以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不同的,数量相同的电荷,故BC错误。
故选D。
3.B
【解析】
【详解】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由于C带负电荷,当C靠近A球,且A球用导线接地一下时,A球带上正电荷,将C移走后,A球的电荷分到B球上一部分,再将A、B分开后,A、B均带上正电荷。
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是守恒的;
故选C。
5.D
【解析】
【详解】
A.元电荷是指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不是电荷,A错误;
B.元电荷所带电荷量是 ,B错误;
C.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不是质子,C错误;
D.元电荷目前被认为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都是元电荷所带电量的整数倍,D正确。
故选D。
6.A
【解析】
【详解】
带正电荷的小球靠近绝缘柱上不带电的导体,在小球电场力的作用下,导体内部负电荷向左移动,导致导体左端集聚负电荷而带负电,右端因失去负电荷而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B
【解析】
【详解】
感应起电过程是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且近端感应出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出同种电荷,由图知M为远端,则M处带负电.故选B。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可知,导体近端感应负电荷,远端感应正电荷,即QA和QA′为正电,QB和QB′为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使B部分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少了电子而带正电。根据电荷守恒可知,A部分转移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即QA=QB QA′=QB′,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C
【解析】
【详解】
A.口罩中间层的熔喷无纺布材料一般是聚丙烯,可以通过电晕放电使其带静电,其导电性差,选项A错误;
BC.熔喷无纺布带有静电,静电的排斥作用使其纤维扩散成网状孔洞,由于静电吸附作用,能将带电颗粒与病毒吸附,选项B错误,C正确;
D.在潮湿的环境下,口罩中间层熔喷无纺布上的静电容易失去,从而使口罩对病毒的隔离性能减弱,选项D错误;
故选C。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种起电方式均为摩擦起电。
故选C。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摩擦前M和N的内部都带电荷,且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目相等,故对外不显电性,故A错误;
BC.互相摩擦后M带1.6×10-19C正电荷,说明失去了负电荷,故电子从M转移到了N,则N带1.6×10-19C的负电荷,故C正确,B错误;
D .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
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静电感应,带正电的C让导体A左端感应带上负点,A左端金属箔也带负电,则导体A、B下部的两片金属箔都是张开的。
故选D。
13.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M、N的相互作用力为斥力,所以它们应该带同种电荷,则N球带正电,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带正电,靠近水流时,水流会发生弯曲。这里使水流弯曲的主要因素是静电力。
故选C。
15.D
【解析】
【详解】
宏观带电物体,其所带电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则
A.电荷比值为
故A正确;
B.电荷比值为
故B正确;
C.电荷比值为
故C正确;
D.电荷比值为
故D错误。
本题选错的,故选D。
16.×
【解析】
【详解】
[1]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带电的物体,故为×.
17. 排斥 吸引
【解析】
【详解】
[1][2]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8. 元电荷 3.2×10-19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物理学家密立根在实验中发现各个油滴所带电荷量都是某一最小电量的整数倍,即电荷量的不连续性,这个最小的电量被称之为元电荷e;
[2]一个正二价的铜离子所带的电荷量为两个元电荷2e,计算可得所带电荷量为3.2×10-19C。
19.见解析
【解析】
【详解】
N型半导体也被称为电子型半导体,是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的杂质半导体,N型半导体靠电子导电,在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微量磷、砷、锑等元素后,半导体材料中就会产生很多带负电的电子,使半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浓度大大高于空穴浓度。由于N型半导体中正电荷量与负电荷量相等,所以N型半导体呈电中性,自由电子主要由杂质原子提供,空穴由热激发形成,掺入的杂质越多,多子(自由电子)的浓度就越高,导电性能就越强。
P型半导体也叫空穴型半导体,是以带正电的空穴导电为主的半导体,或者说是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的杂质半导体,由于P型半导体中正电荷量与负电荷量相等,故P型半导体呈电中性,空穴主要由杂质原子提供,自由电子由热激发形成,掺入的杂质越多,多子(空穴)的浓度就越高,导电性能就越强。
20.水流的轨迹会向塑料棒靠近,其原因是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带了电。
【解析】
【详解】
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水流,水流的轨迹会向塑料棒靠近,其原因是摩擦过的塑料棒带了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水流)。
21.没有创造出电荷,不会增多或减少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一个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上了负电荷,是电子的转移造成的,该过程没有创造出电荷,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不会增多或减少。
22.摩擦起电的例子: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脱毛衣时产生静电现象。感应起电的例子:带电的气体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发生静电感应,金属箔片会张开。
【解析】
【详解】
摩擦起电的例子: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脱毛衣时产生静电现象。感应起电的例子:带电的气体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发生静电感应,金属箔片会张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