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7单元21章 第3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3、简述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祖先和人类祖先的大概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第7单元第21章第3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与前2节联系密切,相互呼应,是“生命演化”这一主题的延续!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是人类史上科学与伪科学斗争的一个过程,因此探索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从整个生物进化的角度来探讨人类起源与进化问题。教材内容不仅注意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更加注意人类与其他动物的联系,期望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观念: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亲戚”;人类不是大自然的特殊产物,而是生物圈的普通一员,并与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类人猿和人类的分化是在不同的环境下,自然选择适应各自生活环境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经过极其艰苦、漫长的过程,通过劳动才进化来的。因而启发学生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应意识到人既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强者,人类已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为此我们应该处理好与生物圈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丰富,但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些不能紧扣教学目标,且由于时间的关系也不能一一讨论,所以我对此进行了适当调整。如与教学目标无多大关系的四种现代类人猿的分布问题课堂就省略不讲,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布置学生课外时间去完成,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在此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重点: 1、类人猿与人类特征的比较;2、由猿向人的过渡和人猿分界的标志学习难点: 由猿向人的过渡。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 由“人类出现在哪个地质年代?人类是怎样起源与进化的呢?”导入到本节内容。直接明了,学生能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思考回答问题 提问、引导
二、关注学习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3、简述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祖先和人类祖先的大概过程 根据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三、自主合作学习(一)、类人猿与人类比较示类人猿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图片,设疑:哪些是类人猿?类人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想一想: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区别主要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类人猿人类 生活方式森林树栖陆地自由生活运动方式半直立、攀援、靠臂行走直立行走脑的发育脑容量小约500 g无语言能力脑容量大约1500 g语言文字制造工具不能制造但能使用简单工具能使用且又能制造复杂工具思考:1.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许多明显不同的特征,怎么能说类人猿与人类有亲缘关系呢?2.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又有哪些相似的特征呢?项目实例外部形态面扁平,两眼在同一平面,无尾,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握等身体结构 骨骼相似,大脑遮盖了小脑面部表情 表情丰富,有喜、怒、哀、乐等多种表情行为表现 类人猿善于模仿,懂得交流,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其他 类人猿喜群居,有的有家庭生活,可勉强直立行走结论:类人猿与人类有共同祖先?(二)、森林古猿是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思考:森林古猿是如何进化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呢?活动 :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分析交流:1.拇指不能活动时,对完成某一项活动的障碍是什么?2.你怎样改变手的动作才能完成活动?3.手进化的意义是怎样的?结论:手进化的意义 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 三、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识记,通过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说出现代类人猿与现代人类的区别与相似性,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及表达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人也是生物圈中的普通一员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交流及活动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教师对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进行整理,便于学生识记。体验在人类在起源与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四、作业布置 认真完成作业 课后作业设计成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解题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一节课要求学生掌握4种类人猿的相关知识和人类进化的历程,最终达到认同进化论的情感目标。由于学生前两节已经学习了生物起源和进化的各种理论,并重点学习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本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索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是对生物进化论知识理解的深化。充分挖掘教的内容,制定出相应的三维教学目标是这节课教学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教学时充分考虑三维目标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一些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讨论能力,合作能力。其中比较突出培养观察能力。例如:由于猴和类人猿都是学生熟知的灵长类动物,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起来,因此设计了观察部分,让学生找类人猿,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猴与类人猿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类人猿没有尾巴,进而将猴与类人猿区分开来。为后续学习打好了基础。再有讨论人与类人猿的相似特征时,提供给学生一些对比图片,帮助学生分析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讨论和小组合作能力。
森林古猿
环境变化
森林减少
树栖生活
地面生活
现代类人猿
人类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