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2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共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 识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2.了解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3. 举例说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讨论和比较蛔虫和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达到能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的目标。2.在学习、观察、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精神。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2.交流人类对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爱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对于常见动物鱼、鸟、哺乳动物等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动物怎样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以及动物的主要特征比较陌生,缺乏系统的认识,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类的关系又比较密切,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感兴趣,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重点难点 重点:1.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理特点 2.通过了解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难点: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理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切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认知过程,掌握学习生物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规律,从而达到弄懂、记住、会用的目的。
教具学具 活体蚯蚓、蛔虫的浸制标本和蚯蚓模型、糙纸、棉球、放大镜;导学案;布置预习实验――观察蚯蚓、PPT课件、相关的视频等。
教学流程图 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巩固提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蛔虫和蚯蚓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中的动物同学们认识吗?它们是不是属于相同的动物类群? 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观察蛔虫 引导学生观察蛔虫的外部形态。提问:(1)蛔虫寄生在人类的小肠中,你能找到或推测出它们的其他特征吗?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特征。请填写在学案中表格“其他特征”的相应位置上。(2)它的形态结构特征与适应寄生生活有何关系? 观察、填写表格;思考、分析、交流、讨论,完成讨论题。 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观察,获得知识。使用学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观察蚯蚓 问题引入:刚才辨识出蚯蚓图片的同学可真不少!大家对蚯蚓了解多少呢?下面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观察蚯蚓。 实验――观察蚯蚓。要求: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观察。填写在学案中表格――蚯蚓一列。 观察、填写表格;思考、分析、判断、推测、交流、讨论,完成讨论题 通过生物外部形态与环境相适应的分析,多层面强化“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
观察蚯蚓 (1)步骤一: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提示:如何根据外形特点区分蚯蚓的前、后端,背、腹面?(2)步骤二: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提示:蚯蚓运动――蠕动,是哪些结构相互配合完成?(3)步骤三:用手触摸蚯蚓,感觉它体表的黏液。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保持湿润。(4)思考:蚯蚓体表干燥会窒息死亡,如果将蚯蚓完全浸没在水中,会如何呢?提问: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你能找到或推测出它的其他特征吗?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特征。(请填写在表格“其他特征”的相应位置上)通过思考与讨论,回答学案中的讨论题。通过以上的观察、比较与分析,思考蛔虫和蚯蚓是不是属于同一动物类群? 观察、填写表格;思考、分析、判断、推测、交流、讨论,完成讨论题 通过科学的观察、比较等过程,得出蛔虫与蚯蚓不属于相同动物类群的结论。
总结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给出钩虫、线虫和沙蚕、蛭的图片,根据这些动物的外形特征,区分哪些是蛔虫的小伙伴,哪些是蚯蚓的小伙伴,并要求说明进行区分的依据。总结两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简介四种动物,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这两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观察并分析进行区分的最明显特征,归类、记录。 为之后生物分类的内容进行铺垫。完成“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这两个概念的构建。
关注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关系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阅读、讨论、记录、交流。 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
课堂小结 概括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并对这两类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巩固提升 展示练习(见学案) 思考、练习、讨论 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动物名称蛔虫、蛲虫、线虫等。蚯蚓、沙蚕、水蛭等。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所属类群线形动物环节动物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