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要素组成。
2.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
3.理解区域的差异性和区域关联。
4.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区域整体性
自然要素
气候
土壤
地质
地貌
水文
生物
1.区域要素的分类
人文因素
文化
经济
人口
韩国的河回村位于洛东江一处曲流的凸岸,背倚青山,面向河流。村落中的房屋没有固定的朝向,主要是因为村民信奉五行,房屋主人按照个人生辰和周边自然环境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选择房屋的朝向。2012年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2.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思考
答:1.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文化、建筑、农业等要素;
2.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文化、建筑等要素有关。
(1)相互影响
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如捕鱼、采矿、风能发电。
间接影响: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
2. 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浙江省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
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渠、发展节水
技术等,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制定了
严格的分段用水制度,使聚落和农业得以发展。
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案例
【思考】
1.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2.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3.法拉吉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区域差异性: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区域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如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
区域差异性与关联性: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
区域差异促使区域关联
自然要素: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移,属于自然要素的区域流动。
1. 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
人文要素: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属于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1. 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
京津冀区域关联示意图
浙江青田县
在浙江省青田县,随着有机稻和鱼产的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到青田体验农事活动的游客增多,青田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可能把青田进城务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来,有利于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
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各自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的推动要素流动,从而促进各自的进一步发展。
2. 要素流动影响区域发展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思考:为什么长江三角洲种植水稻?松嫩平原种植玉米?
答:区域要素存在明显差异
一)因地制宜
1.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位于30°N—33°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松嫩平原,位于44°N—48°N,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气候条件
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虽然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东边有山脉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3.耕地条件
长江三角洲: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形成水稻土;该地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黑土肥力更高;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均耕地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位置 经纬度
海陆位置
气候 类型
共性特征
差异
土地 地形
耕地
土壤
矿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要素比较
30°N—33°N附近
44°N—48°N
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地处东北地区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
热量丰富,降水多,水热组合好
热量少,降水少,生长期短
平原
平原
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
肥沃的水稻土
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少、黏重
肥沃的黑土
贫乏
丰富的石油等资源
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水热条件良好,发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发达。
松嫩平原:水热条件较差,发展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西部降水少,草原分布广,发展畜牧业。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区域经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类型
作物 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
耕作制度
商业贸易
工业
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油菜、棉花
大豆、甜菜
水稻
玉米、春小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门户,交通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
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
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
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形成重化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区域发展的比较
【活动】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居民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
1.我国南北方民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2.下列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假设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筑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当堂检测
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C
2.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3.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C
A
读图,回答4~6题。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具有相似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 B.位于低纬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C.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落后 D.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能源充足
A
5.沪宁杭工业基地( )
A.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是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D.依托长江,以内河航运为主
6.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 )
①邻近香港、澳门 ②著名的侨乡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经济发达,本地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A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