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33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33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30 11:20:13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导入新课 欣赏2020春晚京剧《蟠桃会》
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曹雪芹
一、品《红楼梦》:走进作者曹雪芹及创作背景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因贫病无医而逝。
曹頫 江宁织造
父亲
叔父
曹颙
江宁织造
曾祖父
祖父
曹雪芹
曹玺
任江宁织造
曹寅
担任康熙侍卫
继任江宁织造
四次接驾康熙
一、品《红楼梦》:走进作者曹雪芹及创作背景
曹雪芹
曹雪芹故居
(国家博物馆还原图)
一、品《红楼梦》:走进作者曹雪芹及创作背景
《红楼梦》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鼎盛时期——“康乾盛世”的末期。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体现出繁荣与衰败并存而逐渐向衰败演进的特征。曹雪芹,其家族在康乾盛世前期以朝廷重臣而享钟鸣鼎食,忽被抄家而一蹶不振,以至“茅椽蓬牖,瓦灶绳床”。曹氏家族之境遇正是当时封建末世盛极而衰的缩影。有着家族盛衰刻骨铭心体会的曹雪芹,凭借艺术家对时代的敏锐觉察,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出后人难以逾越的史诗性巨著《红楼梦》。
——国家博物馆
作者
曹雪芹
续写者
高鹗
定稿了前八十回
续写后四十回
排版面世的时间
乾隆晚期
书名
初名《石头记》
后名《红楼梦》
一、品《红楼梦》:了解成书过程
《红楼梦》旧版书影
品《红楼梦》:梳理作品主要内容
LOREM
IPSUM
01
02
03
04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第一部分(前五回):序幕
第二部分(第6—55回):贾府全盛时期
第三部分(第56—104回):四大家族由盛转衰时期
第四部分(第105—120回):彻底衰落时期
贾府由盛转衰
一条主线:
四大家族:
一、品《红楼梦》:分享读书感悟
我从《红楼梦》某个情节,读到了……
01
我从《红楼梦》某个句子,读到了……
03
我从《红楼梦》某个人物,读到了……
02
一、品《红楼梦》:赏析影视片段
一、品《红楼梦》:剖析作品片段
薛宝钗、史湘云等为了省事,有一餐只吃螃蟹一样菜。刘姥姥一看“两三大篓,想是七八十斤"。按当时价“五分ー斤,十斤五钱。再搭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刘姥姥不禁惊叹道“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这一片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作者要揭露的是什么?
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一、品《红楼梦》:剖析作品片段
贾宝玉说道:“人们所钟情于的时文八股,不过是一些后人的饵名钓禄之阶(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官职和薪俸),他们都是一群禄蠹(lù dù,指窃食俸禄的蛀虫)”
——《红楼梦》第七十三回
这一片段体现了贾宝玉的什么精神?
反抗精神
贾宝玉剧照
一、品《红楼梦》:剖析作品片段
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诚挚无瑕的爱情,最终被封建家长贾母斥为“不成体统”,强令宝玉娶了出身富豪、奉守封建礼教、与宝玉格格不入的薛宝钗为妻。可怜痴情的林黛玉,惨死在泪水中,宝玉最终出家为僧。不久,贾府被抄家。薛宝钗也
落得个饥寒交迫守活寡的凄惨下场。
《红楼梦》通过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批判和揭露了什么社会问题
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种种丑恶现象,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说明了
封建统治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一、品《红楼梦》:名人评读《红楼梦》
(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
           —毛泽东《毛泽东读红楼梦》
《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嘉庆年间,北京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语,各地则出现“家家喜闻,处处争购”景象。
清·程甲本《红楼梦》
清·《红楼梦图咏》
清·《红楼人竟集西厢词句合璧印证》
一、品《红楼梦》:谈论作品影响
国内影响:虽然《红楼梦》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后人对它的喜爱和评论经久不绝,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
国外影响:《红楼梦》已有18种文字,60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发行。
红学
各个时期学者的研究《红楼梦》的著作
一、品《红楼梦》:谈论作品影响
《红楼梦》的英文、德文、法文版
《红楼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赏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昆曲集南北曲调特色,糅合诗词歌赋,结合柔美的舞姿,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由于许多剧种都以昆曲为基础加以发展,因此又有百戏之祖、中国戏曲之母的美名。
二、赏昆曲:昆曲的发展演变
产生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顶峰
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
衰落
清朝中期以后,因循守旧作品庸俗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发展
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苏州昆曲古戏台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昆曲脸谱
二、赏昆曲:昆曲的发展演变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牡丹亭》剧照
二、赏昆曲:了解代表作品
《长生殿》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重点描写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国家灾难。剧本谴责了唐玄宗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爱情的同情。
《长生殿》剧照
二、赏昆曲:了解代表作品
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歌歌伎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
《桃花扇》剧照
二、赏昆曲:了解代表作品
说京剧
背景:1790年,四大徽班借乾隆帝80岁寿辰之机先后进京献艺。
形成:道光年间。
秦腔
京调
徽调
昆曲
汉调
……
京剧
创造
改进
博采众长
北京特色
皮黄戏
说京剧:形成与发展过程
发展: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说京剧:形成与发展过程
说一说:京剧得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得到皇室的扶持
A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B
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
C
说京剧:角色行当
京剧四大行当

指男子,又分老生,小生,武生。

指女子,又分正旦,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彩旦。

指花脸,又分正净(铜锤花脸),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毛净。

指丑角,俗称“三花脸”,又分文丑,武丑,铁丑。
说京剧:知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你知道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吗?
红:表示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
白:表示奸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如:“三国戏”里的曹操。
黑:表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戏”里的包拯。
黄:表示凶猛阴险,如典韦。
蓝和绿:表示中性,草莽英雄。
金和银:表示神秘,代表妖神一类。如美猴王和白骨精。
说京剧:识京剧名家剧
沈容圃绘《同光名伶十三绝》,描绘了清同治、光绪年间十三位京剧名家
说京剧:识京剧名家剧
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脚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说京剧:传承与创新
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两千年前的汉代乐舞,到唐代的梨园百戏,再到宋代的南剧,明清的昆曲,都为京剧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此外,京剧艺术与诗词、书法、绘画等古典艺术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相互辉映。故此,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对待这些熟悉又陌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呢?
传承、守护、创新、发展
说京剧:传承与创新
课堂小结
一部巨著
《红楼梦》
两个剧种
昆曲
京剧
三个剧本
汤显祖《牡丹亭》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中考真题演练
1.(山东东营)下列明清小说中,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亡命运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黑龙江齐齐哈尔)清朝时形成的一个新剧种,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被誉为“国粹”之一。它是
A.元曲 B.徽剧
C.昆曲 D.京剧
【D】
【D】